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老年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MF)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表现为骨髓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常伴有外造要在脾脏,其次为肝脏淋巴结。典型临床表现为幼粒-幼红细胞性贫血脾脏显著肿大以及不同程度的硬化。MF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MF有明显的原因,要有CML、MDS,淋巴骨髓转移癌及弥漫性结核病等,而原发性MF病因不明。骨髓纤维组织增多与衍化生长因子(PDGF)......
目录

病因

骨髓纤维组织增多与衍化生长因子(PDGF)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有,当骨髓功能紊乱时,纤维与巨核细胞及接触,促进PDGF和TGF-β释放,刺激纤维母细胞分裂,增生及Ⅲ型原的成,骨髓中巨核细胞及其前期细胞明显增多,纤维组织增生同时与骨髓增生活跃有,因为它不仅见于骨髓,也见于外造灶的周围,前认为淋巴结样化生并非骨髓纤维化的代偿,而系骨髓增殖症的表现。

症状

本病起病大多隐袭,进展缓慢,始多无症状症状不典型,常因肿大而就诊,症状贫血及由脾大起的压迫症状,如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低热,出汗,骨痛以及左不适等,少数可因高尿酸血症并发痛风结石,也有硬化者,肿大,甚至巨是本病最显著特征,质多坚硬,表现光滑,并无触痛,1/2~3/4的患者同时伴有轻至中度的肝大,因门静成,可导致高压症。

检查

1.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中可出现少量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有畸,常见泪滴状或红细胞,早期白细胞数升高或正常,一般在(10~20)×109/L,晚期白细胞数下降,70%的MF可见幼稚粒细胞,以中晚幼粒细胞为,极少见原始和早幼粒细胞,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约70%患者增高,数在早期增高,随后逐渐减少,可见巨核细胞碎和巨功能可异常。

2.骨髓

由于纤维增生,骨髓穿刺困难且不易成功,常为“干抽”,在疾病早期,骨髓有核细胞,特是粒系和巨核细胞增生,后期则增生低下,骨髓活检可呈现下列典型病理变化:早期增生活跃伴轻度网状纤维增生;中期为骨髓萎缩和网状纤维化,晚期为网状纤维化和硬化

3.穿刺 示外造

4.X线检查 30%~50%患者显示硬化征象,多见于盆,椎肋骨近端,表现为密度增高,小梁变粗各模糊,有不规则透亮区及骨髓腔变小。

5.ECT扫描 显示有效造容积显著减少。

诊断

诊断标准

MF的诊断标准为:

明显肿大。

②外周出现幼稚粒细胞,幼稚红细胞,病程中可有三系细胞的增多或减少,有数量不一的泪滴状红细胞。

骨髓多次“干抽”或呈“增生低下”。

淋巴结病理检查示有外造灶。

骨髓活检示纤维组织明显增生,由于CML,淋巴,MDS,骨髓以及播结核病骨髓转移癌等疾病常可起继发性骨髓纤维组织局部增生,应与原发性MF鉴,上述第5项加上其他任何2项,同时排除继发性MF,诊断即可确立。

诊断

本病须与下列病鉴

1.CML 巨中出现幼稚粒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的MF易与CML相混淆,但CML具备以下特征可资鉴

①CML脾脏明显肿大时,白细胞多>50×109/L。

中的幼稚粒细胞比例较高。

③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

④外周的红细胞及的异性不明显,一般无泪滴样红细胞和畸

⑤即使CML晚期并,MF,穿一般无“干抽”现象,骨髓纤维组织增生也不像特发性MF那样明显,常呈局灶性或较轻。

穿刺物涂中以成熟粒细胞为,而MF则粒,红,巨核系均增高。

⑦CML病人Ph染色体和bcr/abl基因重组阳性。

2.骨髓转移癌:常伴幼粒,幼红细胞象,可有贫血,一般病程短,肿大较轻,骨髓中可找到癌细胞,部分患者可找到原发病灶,有时癌症转移后可产生继发性MF,但纤维化往往较局限。

3.多毛细胞病:多毛细胞病患者也有巨贫血骨髓穿刺也常呈“干抽”,未作深入检查时,易与TMF混淆,但多毛细胞病有细胞减少,液和骨髓中均有较多带有纤毛的淋巴细胞,骨髓病理检查多毛细胞多呈在或簇状分布,胞质丰富,透明,胞核间离宽,成“蜂窝状”,网状纤维少,外周无泪滴样红细胞和畸

4.再生障碍性贫血(AA) :MF晚期发生细胞减少时需和AA鉴,后者脾脏不肿大,中无幼粒,幼红细胞,红细胞态正常,骨髓活检结果与MF明显不同,AA有时骨髓可呈增生状态,但绝无巨核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

5.急性溶血贫血:急性溶血贫血时,白细胞计数可以增高,外周中出现不成熟粒细胞和幼红细胞,脾脏可有轻度肿大,但急性溶血贫血红素和尿原升高。

6.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晚期 :PV晚期有5%~15%病例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表现相同,不过,在此之前,有多年红细胞增多的病史,和与之相的特殊的临床表现和发现。

治疗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要改善贫血及由巨起的压迫症状。MF早期如症状不明显,一般无须特殊治疗或仅对症处理。  

1.输治疗:中晚期患者贫血严重,可予输红细胞等治疗,以改善贫血,提高生活质量。  

2.雄激素:雄激素可加速骨髓中幼红细胞的成熟及释放,可以改善贫血。常用制达那唑200~400mg,3次/d,或十一酸酮(安雄)50mg,1次/d。  

3.糖皮质激素:大量糖皮质激素对改善MF并的溶血贫血有一定疗效,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用小量维持一定时间。  

4.切除:由于切可改善症状,但可使迅速肿大,增多,增加成可能性,因此,对本病切除应慎重。切指征有:

肿大或梗死起的压迫和疼痛症状,患者难以忍受。

②无法控制的溶血症状

③并发食道张破裂大出

④有亢表现,输量日趋增多。  

5.区照射:可减轻症状,但作用短暂。  

6.化疗:细胞毒药物可以阻止造祖细胞的异常增生和逆转骨髓纤维化,应尽早应用。苯丁酸氮芥白消安、羟基脲等,都可获得一定疗效。  

7.干扰素干扰素α具对抗PDGF的作用从而抑制骨髓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减轻骨髓纤维化。常用量300万U,皮下注射, 1次/隔天,疗程不短于3~6个月。  

8.化三醇(1,25-(OH2)-Vit D3;罗钙全) 可抑制巨核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向单核及巨噬细胞转化,0.5~2.5mg/d,部分患者有效。  

预后

本病患者长短差异及大,自数周至20年以上不等,平均5~7年。自然病程平均5~7年。约28%最终演变为急性病。常见的死亡原因有感染(20%~60%),管并发症以及出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黄药子

下一篇 黄草花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