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老年主动脉夹层分离

疾病分类老年病科疾病概述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是由于动脉膜或中层破坏,液渗入动脉壁中层成的壁肿,又称动脉夹层肿。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约为2∶1~3∶1。病年龄多在50~70 岁。疼痛 为发病初始最常见的症状,见于80%~90%的患者。有1/3~1/2 的患者在急性发病后出现面苍白,大汗淋漓,皮肤湿冷,压、搏快而弱等休克表现。疾病描......
"property":0,"title":"基本疾病分类

老年病科


疾病概述

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是由于动脉膜或中层破坏,液渗入动脉壁中层成的壁肿,又称动脉夹层肿。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约为2∶1~3∶1。病年龄多在50~70 岁。疼痛 为发病初始最常见的症状,见于80%~90%的患者。有1/3~1/2 的患者在急性发病后出现面苍白,大汗淋漓,皮肤湿冷,压、搏快而弱等休克表现。


疾病描述

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是由于动脉膜或中层破坏,液渗入动脉壁中层成的壁肿,又称动脉夹层肿。这种动脉壁的剥离性肿可沿着动脉扩展,侵犯动脉的分支,并可向动脉壁外膜破坏起大出,有时破入远端膜与动脉腔相通,则病情可暂缓解。本病起病急剧,症状复杂,变化迅速容易误诊,如不及时处理,病死率极高。


症状体征

1.疼痛 为发病初始最常见的症状,见于80%~90%的患者。疼痛具有特征性,为撕裂样持续性疼痛,往往从疼痛发作一始即极为剧烈,不能耐受,可伴有窒息感或濒死的恐惧感。疼痛部位多在前胸部,并扩展到部,特是肩间区。随着夹层肿扩展,疼痛还可放至头颈、部、沟及下肢,强烈的止痛吗啡或扩冠药常不能缓解疼痛。若夹层远端膜破裂使夹层肿中的液重新回到动脉腔,疼痛常可缓解。疼痛消失后如再出现,应警惕夹层继续扩展并向外膜破裂的危险。小部分无疼痛的患者可能系昏厥神经系统症状掩盖。

2.休克 有1/3~1/2 的患者在急性发病后出现面苍白,大汗淋漓,皮肤湿冷,压、搏快而弱等休克表现,但压与休克表现不平,常反而增高,这是本病另一特征,起病早期因剧痛、烦躁压一般均较平日增高,以后压稍降低,但仍维持在一定高度。少数明显压者可能由于破裂出容量减少或心包填塞,力衰竭所致。

3.据受累部位不同可出现下列各种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成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

(1)环系统:动脉瓣听诊区突然出现舒张期杂音伴有收缩期杂音,这是具有诊断意义的体征,杂音产生是由于动脉部夹层肿使动脉瓣移位、垂、瓣环扩张,膜破裂后呈瓣状向管腔突出流旋涡。胸痛伴有新出现的动脉不全,是升动脉夹层的重要征象,可出现压增宽和水肿等周围体征,严重的动脉不全可导致进力衰竭,室扩大可起相对二尖瓣不全,尖部出现收缩期杂音动脉夹层可波及冠状动脉,多见于冠状动脉急性梗死。夹层肿破裂至心包腔导致心包起急性心包填塞的症状,病情可急剧恶化,是致死的要原因。夹层肿波及或压迫动脉要分支,可出现动脉阻塞现象,表现为双侧颈、桡及动脉消失或不对称,双上肢压明显差或上、下肢压差减小。动脉搏动的改变多见Ⅰ型病人,胸锁关节处出现异常搏动是Ⅲ型病人特有的征象之一。少数病人出现腔静受阻的表现。

(2)神经系统:由于夹层肿累及供应大脑半球、脊髓动脉或因压导致灌注不足时,可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无动脉或颈动脉受侵,则出现头晕志模糊或晕厥,重则出现偏瘫、失明、失语等卒中表现,眼底检查网膜苍白。病变累及肋间动脉动脉,可导致脊髓,出现迟缓或痉挛性截瘫。夹层肿扩展致髂总动脉,则下肢动脉搏动可消失,周围神经性坏死,出现肢体感觉异常或丧失,肢体发冷,皮肤斑样发紫,张力减弱或麻痹神经受压迫可出现声音嘶哑。

(3)呼吸系统:夹层肿压迫气管气管或破裂至胸腔起胸腔积,均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夹层破裂至胸腔一般见于左侧,如直接破入部可咯血

(4)消化系统:由于动脉及其分支受累,影响部脏器供,可出现类似各种症的表现,易被误诊为症。上疼痛见于10%~50%的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夹层肿压迫气管可导致呼吸困难,如破入食管咯血肠系膜动脉受侵可导致麻痹性肠坏死而发生便血

(5)泌尿系统:夹层肿侵及动脉时可起急性肾衰竭,出现少尿无尿压显著升高时可见血尿区可触及肿物,并可出现部或肋角处疼痛。

据病程本病分为3 型:A.急性型:起病急而凶险,多于24h 之穿破外膜,造成出休克而死亡。B.亚急性型:发病后生存数天至数周,临床特点多数似急性型。C.慢性型:起病较缓,病程可延至6 周以上,常因动脉夹层的远端再破入动脉假性通道而症状缓解,或因夹层液凝固或纤维化而自

②1965年DeBakey据病变部位将本病分为3型:A.Ⅰ型,病变发生于动脉,扩展范围超过动脉弓部到降动脉,此型最为常见。B.Ⅱ型,病变局限于动脉。C.Ⅲ型,病变部位从降动脉锁骨动脉远端始,包括或超过动脉


疾病病因

在老年病人中,病因多为原发性压与动脉硬化,其发病可能由于在动脉长期承受较高压力的基础上,动脉壁的管持久痉挛收缩及硬化,致使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和平滑发生退性变。遗传性疾病征病史,发病年龄轻。先天性管疾病,如动脉缩窄、二动脉瓣畸动脉发育不全、动脉瓣狭窄等亦可发生急性动脉夹层分离。


病理生理

动脉中层囊性坏死,黏液样变性,弹力纤维断裂,平滑细胞破坏,慢性炎症肉组织增生。动脉膜撕裂,动脉管壁剥离和肿在动脉壁间蔓延扩大是动脉夹层的基本病理发展过程。


诊断检查

诊断

病因动脉夹层分离部位、扩展范围、动脉分支受累及并症的不同,而致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易误诊。必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详细了解症状发生及发展过程,密切观察体征变化,成正确的诊断思路。

本病的诊断要点:

1.疼痛于发作始即达高峰,呈撕裂样剧痛,并具有移性。

2.临床上虽有休克的表现,但压下降常与之不相平,发病早期压多升高。

3.突然出现动脉不全或心包填塞征象。

4.颈、肢体动脉搏动消失或双侧不对称,双压明显差

5.突然出现症表现或神经系统缺性障碍。

6.X 线胸可能提供诊断线索,胸壁与食管检测的多普勒二维超声动图可显示膜撕裂部位及真假腔和瓣膜功能状态,结CT 或MRI 的改变,可准确做出诊断和分型,少数诊断不明或手术前需了解冠状动脉情况者可动脉造影。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减少,可出现贫血溶血黄疸;尿中常有红细胞,甚至出现肉眼血尿


其他助检查

1.X 线检查 为常用检查法,胸部平常见纵隔增宽动脉弓增大、变,随访示短期增大。有时见动脉弓局限膨出呈局限性驼峰状或见动脉有双重阴影,影为真性动脉腔,外影为假性动脉腔。如见动脉钙化影,并以此定标为动脉限,则与动脉影外缘间大于正常的2~3mm,可考虑夹层动脉

2.超声检查 超声能清楚显示升动脉夹层动脉壁断裂部位、宽度、动脉剥离膜的回声和腔大小及动脉瓣功能。但对远离心脏管,则因体妨碍成像。近年,食管超声应用,显示动脉系更为直观清晰,对评价诊治结果帮助较大。

3.CT或MRI检查属无创性检查,比动脉造影安全简便,对确定病变位置、范围和态有重要价值,近年,很多单位已将其列为常规检查项

4.动脉造影和DSA 是诊断动脉最为可靠的法,它不但能充分显示动脉部位、大小、态和范围,而且能显示上下端动脉、分支分布以及体与腔和瓣膜系。膜破裂者造影进入夹层体中,与动脉管间成一相联阴影,对指导手术有重要参考意义。


诊断

本病应与下列疾病鉴

1.急性梗死

(1)夹层动脉疼痛发作始时即达高峰,为撕裂样剧痛,部位更广泛,可濒及头颈、部、部、部和下肢,常不能被止痛所缓解。急性梗死疼痛一般逐渐增剧,呈钝痛或绞痛,有紧缩感,止痛或扩冠药物能减轻或缓解。

(2)夹层动脉伴有休克表现时,压不一定下降,常反而增高,梗死并发休克压则下降。

(3)梗死动脉周围动脉栓塞,一般多在发病后数天或数周之后,而夹层动脉起周围动脉阻塞或症状多在发病后数小时

(4)梗死有典型电图改变和清酶活力增高,而夹层动脉除少数侵及冠状动脉梗死,一般无特异电图改变。

(5)X线胸和超声动图可提供夹层动脉的诊断线索依据。

2.症 夹层病变侵犯动脉及其要分支时,可出现各种类似症的表现,易误诊为肠系膜动脉栓塞、急性胆囊炎、腺炎、溃疡病和肠梗阻等。症一般部有压痛或反跳痛,夹层动脉疼痛程度常与部体征不符,腹痛常呈移性,身体其他部位可出现管阻塞体征。超声检查、CT 或动脉造影可做出鉴

3.管意外除神经系统体征外,夹层动脉常可出现身体其他部位管阻塞体征或突然出现动脉不全的体征。

4.梗死表现为突然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类似夹层动脉症状,但胸痛不及后者剧烈广泛,胸部X线有助于鉴

5.起突然动脉不全的其他疾病 动脉破裂、感染性膜炎等也可于胸痛后出现动脉瓣反流的杂音,并发生进力衰竭,但其胸痛不及夹层动脉持久剧烈,超声动图和动脉造影可鉴


治疗

早期治疗是本病治疗的键,的在于稳定病情,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1.一般治疗 本期治疗应从急诊室或救护车始,并尽快将病人送入危重病监护房(ICU)密切观察压、率和尿量,使生命体征尽快稳定。流动力包括周围动脉压、动脉压、动脉嵌楔压和量等指标的监测,有利于观察药物的治疗反应和调整用量。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镇静和止痛十分重要,有助于减少压的波动。可选择对心血管不良反应较少的镇静药,如地西泮氟哌啶醇等。对部分病人,由于夹层肿仍在扩展,即使应用鸦片类制,也难以减轻剧烈的疼痛,因此不宜单纯依赖镇静止痛药物去控制疼痛,需同时始应用阻止夹层肿扩展的药物。所用的药物均应采用静注射的途径,以便尽快发挥药效。部分病人在数小时后将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也不宜服给药。

2.阻止夹层肿扩大的治疗 能否阻止夹层肿的扩大和动脉壁剥离的扩展,是早期治疗成败的键。如果治疗成功,可防止或减少并发症,使后期手术治疗或科治疗的病死率降低。降压和室收缩力,可使夹层剥离停止。这时,宜将收缩压降至13.3~16kPa(100~120mmHg)并注意保持压的稳定。压和输出量可降到能保等生命重要器官液灌注即可。尿量应维持在20ml/h 以上。治疗药物要有β-受体阻滞药、硝普钠磺咪芬(三甲噻酚)、甲基多巴、钙拮抗等。

3.外科治疗。


并发症

动脉破裂、出心包积液、急性心包填塞可猝死。病变累及冠状动脉急性梗死累及动脉动脉则出现腹痛,累及椎前动脉截瘫等。


预后及预防

预后

本病预后很差,据一组尸解资料,未治疗的急性病人,21%在发病后24h死亡,74%死于2周。1年存活率仅10%左右。早期诊断和理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键。无论采用何种治疗式,慢性病人的预后都明显优于急性病例。因为慢性病人已度过死亡的高危期,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远比急性期小。在慢性病膜破可能已愈,或者夹层肿已自破入动脉管腔,使假腔液流回动脉,阻止了夹层肿的继续扩大。据国外一组长期随访观察资料,过积极的、外科治疗,前,1年存活率可达60%,10年存活率近40%。对住院期间抢救治疗成功的病例,出院后1年存活率在90%以上,10年存活率达55%。但住院病死率仍高达30%左右。远期存活率与夹层肿的部位和范围及住院期间的治疗式有。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疗效,需努力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在科治疗面,应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早期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缩短稳定病情所需时间,为更多的病人创造接受手术治疗的机会。


预防

1.对无症状老年,避免极度受,冬天穿衣注意保暖,勿用冷水洗澡。脚和小腿避免强太阳照射,常步以促进环。用温水泡脚并彻底擦干,尤其是脚间避免皮肤破裂而感染。鞋袜需要宽松、舒适,勿穿有松紧带的袜子。

2.间歇性跛老人,科治疗效果有限,但也有病例得到一定疗效。在治疗期间,要劝告戒烟,肥胖者鼓励减轻体重,并尽量多活动,走路到一定时间后出现跛,应立刻休息,然后再继续走。如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惟一的法是手术治疗,作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皮腔管成术。


动脉夹层分离是并不罕见的严重管疾病,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已成为最常见的一种动脉急性疾病。据估计,美国每年新发现急性动脉夹层分离约2000 例,年发病率为5~10/100 万。国尚缺乏这面的资料,生前确诊者很少,多数为尸检实。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约为2∶1~3∶1。发病年龄因病因而不同,除先天性动脉缩窄等畸征多见于年轻的病例外,发病年龄多在50~70 岁。


提示

对无症状老年,避免极度受,冬天穿衣注意保暖,勿用冷水洗澡。脚和小腿避免强太阳照射,常步以促进环。用温水泡脚并彻底擦干,尤其是脚间避免皮肤破裂而感染。鞋袜需要宽松、舒适,勿穿有松紧带的袜子。间歇性跛老人,科治疗效果有限,但也有病例得到一定疗效。在治疗期间,要劝告戒烟,肥胖者鼓励减轻体重,并尽量多活动,走路到一定时间后出现跛,应立刻休息,然后再继续走。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环咽肌功能障碍

下一篇 布比卡因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