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

药物性病(drug-induced hepatic disease)简称药。是指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均称药前至少有600多种药物可起药要临床表现为细胞坏死,胆汁淤积,细胞微脂滴沉积或慢性炎,硬化等。(一)发病原因能起不同程度损害的药物有数百种,其中以中......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起不同程度损害的药物有数百种,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药物如氯丙嗪、安定;化疗法药物如磺胺类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等,抗生素红霉素,苯甲异恶唑青霉素;抗病毒药齐多夫定,解热镇痛药如吲哚美辛、保泰松、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等,抗癌药如氨甲喋啶,6-硫嘌呤,5-氟尿嘧啶;其他如酮类,激素类,某些黄体酮避孕药,抗甲状腺药,以及某些中药如黄药子苍耳子等也可造成药物性损害。

(二)发病机

1.发病机

(1)药物及其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此类与量呈正相,潜伏期短,造成细胞坏死。可以预知。

(2)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或药物特异质反应生成中间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其过敏损害又可分为“郁型”炎和“炎型”炎,对肝脏损害程度与摄入药量无,潜伏期多数较长,事前不能预测。此类有遗传倾向,可能由于遗传性酶缺陷的结果。

2.病理 药物性损害的程度差很大,临床病理分型如下:

(1)急性型:

细胞型:

A.炎型:轻者呈点状或灶状坏死,重者呈急性亚急性重型炎,见于四氯化碳,对乙酰氨基酚,异烟肼和氟烷等药物起。

B.脂肪型:细胞脂肪性变,同时还可以有坏死,炎症和郁,见于大量静滴四环素门冬酰胺酶

型:

A.单纯郁型:区的,一般无实质细胞损害,亦无炎症反应。见酮的衍生物,以酮所致的黄疸为多见,避孕药亦可出现黄疸

B.郁伴炎症:毛细管,细胞和星状细胞胆汁郁积,在小区更为显著,伴有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及灶状坏死。代表性药物氯丙嗪

③混型:不少药物所致的损害不易明确分类。病理改变以实质损害为,有灶性中央区,甚至带状或大坏死等,有时可伴有轻度郁

(2)慢性型:

慢性炎型:有些药物可起慢性活动性炎,其病理变化与自身免疫性活动性炎相似,包括周围碎状坏死,汇管区和炎细胞浸润,小破坏,纤维组织增生等。可并发亚急性重型炎的改变。见于异烟肼,磺胺、氟烷、丙基硫氧咪啶。

硬化型:氨甲喋啶、无机砷门冬酰胺酶等,可发生细胞脂肪变性,纤维化或门硬化病理改变。

③慢性郁型:肝脏病理显示毛细栓,细胞和星状细胞色素沉着,小管增生和假小成。

④其他:长期避孕肝脏增生性转变,导致良性腺瘤酮的衍生物可导致良性和恶性。保泰松、苯妥英钠肝脏肿。有些药物塞及成。

症状

有接受药物史。急性药物性病最为常见,以细胞坏死为时,临床表现酷似急性病毒性炎:发热食欲不振,乏力,恶心黄疸清转氨酶升高(正常的2~30倍),ALP和白蛋白受影响较小,高红素血症酶原时间延长与损严重程度相。病情轻者,停药后短期能恢复(数周至数月),重者发生暴发性功能衰竭,出现进黄疸倾向和脑病,常发生死亡。

过敏反应为的急性药,常有发热,皮疹,黄疸淋巴结肿大,伴清转氨酶,红素和ALP中度升高,药物接触史较短(4周以)。

胆汁郁积为的药、有发热黄疸、上腹痛、瘙痒、右上压痛肝大清转氨酶轻度升高,ALP升高明显(2~10倍),结红素明显升高(34~500μmol/L)盐、脂蛋白、GGT及固醇升高,而线粒体抗体阴性。一般于停药后3月至3年恢复,少数出现管消失伴慢性进展性过程。而管损伤为不可逆,进展为硬化

药物起的慢性炎与自身免疫性慢性炎的临床表现相似,轻到无症状,而重到发生伴脑病功能衰竭,生化表现与慢性病毒性炎相同。清转氨酶,GGT的升高,进展型导致硬化低蛋白血症及凝功能障碍。

的诊断可据服药史,临床症状功能试验,活检以及停药后的效应作出综诊断。诊断药前应了解:①用药史:任何一例病患者均必须询问发病前3个月服过的药物,包括量、用药途径、持续时间及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②原来有无病,有无病毒性炎及其他原因据。③原发病是否可能累及肝脏。④以往有无药物过敏史或过敏性疾病史,除用药外,发现任何有过敏反应如皮疹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对诊断药十分重要。

药物过敏反应所致病诊断标准:①服药后1~4周,出现功能障碍。②首发症状要为发热、皮疹、皮肤瘙痒和黄疸等。③发病初期外周嗜酸细胞上升(达6%以上)。④药物敏感试验(淋巴细胞培养试验,皮肤试验)阳性。⑤偶然再次用药时可再病,具①④或①⑤可以确诊,具①②或①③者可以拟诊。在疾病早期进活检有助于鉴病变类型和了解损程度。

检查

急性过敏损害时,白细胞数和嗜酸粒细胞数多增加,功能以清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升高为本病特点。其次尚可有红质、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γ-谷氨酰转肽酶(GGT)、乳酸氢酶(LDH)、胆汁酸浓度升高等。浆白蛋白也可减少,尿三可呈阳性。

活检对某些疑难病例的确诊很有意义。

治疗

(一)治疗

1.常规治疗

(1)一般治疗:停用致药物性病或有可能药物性病的药物,是重要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停用有药物后病情可逐渐减轻或恢复。及时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

(2)药物治疗:

葡醛酯(泰乐,葡萄糖醛酸酯):在体解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许多毒性物、药物多与本品结后排除,并可降低淀粉酶的活性,阻止糖原分解,使糖原增加,脂肪贮量减少,故可用于药物性病的治疗。用法:服:0.1~0.2g,3次/d;肉或静注射:0.1~0.2g,1~2次/d。

硫普罗宁(凯西莱):是新型代谢改善解毒,具有较强的防治四氯化碳、乙醇及D-氨基半乳糖所致的损伤,防止三酰甘油的堆积,保护线粒体结构,改善其功能。用法:0.1~0.2g/次,静滴注,疗程2~4周。

③谷胱苷肽(泰特,阿拓莫兰)还原型谷胱苷肽,参与体多种重要的生化代谢反应,抑制组织过氧化物产生和三酰甘油堆积,防止乙醇诱致的细胞变性、坏死,以及纤维化等损害的发生。药理研究实,对四氯化碳所致的损伤亦具有防治作用。用法:0.6g/次,1~2次/d,注或静滴注。

腺苷蛋氨酸(思美泰):是蛋氨酸和三磷腺苷(ATP)在腺苷蛋氨酸酶作用下产生的化物。能有效地增强细胞的代谢,促进胆汁的排泄,有减轻肝脏胆汁淤积和功能恢复的作用。用法:1000mg加入5%~10%葡萄糖液250ml静滴。

维生素C:为水溶性维生素,可用于治疗急性炎和砷、、苯等慢性中毒时的肝脏损害,并可增加机体抵抗力。3~5g加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滴。

⑥针对有药物给予相应的解毒:如异烟肼起的损害,可用较大量的维生素B6静滴注;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量过大所致的损害,应及时静滴注乙酰半胱氨酸。亦可用蛋氨酸(甲硫氨基酸)治疗。

⑦有过敏现象、黄疸较深、病情较重者,可并用适量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待病情改善后逐渐减量,可连用2~3周。

严重黄疸功能衰竭的病人,考虑浆置换疗法。重症病人,有条件应做移植。

2.择优治疗

(1) 硫普罗宁(凯西莱):0.1~0.2g,1次/d,静滴注,疗程2~4周。

(2) 谷胱苷肽(泰特):1.2g加入5%或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疗程2~4周。

(3)以胆汁淤积为药物性病,可给予腺苷蛋氨酸,1000mg加入5%或10%葡萄糖250ml静滴,1次/d,疗程2~4周。

3.康复治疗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饮食清淡适养丰富。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恢复期可做适宜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气功等。

(二)预后

对药物性损伤发延误及时治疗,病死率可高达10%左右。如能及时诊治,一般预后良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