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黄麻

黄麻 黄麻(拉丁:Corchorus capsularis L.)是椴树黄麻植物,原产亚洲热带,热带地区亦广为栽培。其喜温暖湿润的候,以向阳、排水良好而疏松肥沃的土壤栽培为好。黄麻一年生直立木质草本,高1~2米,无毛;纸质,卵状披针至狭窄披针,长5~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两面均无毛,三出的两侧脉不过半,中脉侧脉6~7对,边缘有粗锯齿叶柄长约2厘米,有柔......
目录

形态特征

直立木质草本,高1-2米,无毛。纸质,卵状披针至狭窄披针,长5-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两面均无毛,三出的两侧脉不过半,中脉侧脉6-7对,边缘有粗锯齿叶柄长约2厘米,有柔毛。单生或数朵排成腋生聚伞花序,有短的花序柄及花柄萼片4-5,长3-4毫米;花瓣黄色,倒卵形,与萼片约等长;雄蕊18-22枚,离生;子房无毛,柱头浅裂。蒴果,直径1厘米或稍大,端无角,表面有直钝棱及小状突起,5爿裂期夏季,果秋后成熟。

一年生直立木质草本,高1~4m,全株无毛。纸质,卵状披针至狭窄披针,长5~12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3出的两侧脉不过半,中脉侧脉6~7对,边缘有粗锯齿,近基部各有1齿伸长而成钻叶柄长约2cm,有柔毛;托叶线形落。聚伞花序腋生,有数朵小,黄色萼片紫色,长约4mm;花瓣卵形,与萼片近等长;雄蕊多数;子房无毛。蒴果,直径约1cm,有纵棱和状突起,截形或凹陷,成熟时5瓣裂期7—8月,果期9—10月。

黄麻与甜麻的外相似,容易误认。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的候。可在旱田种植,亦可在坡下平地种植。以向阳、排水良好而疏松肥沃的土壤栽培为好。

分布范围

长江以南各地广泛栽培,亦有见于荒野呈野生状态。原产亚洲热带,热带地区亦广为栽培

繁殖栽培

种植条件

黄麻系热带和亚热带作物,适宜20℃以上高温多湿气候,发最低温度为13~14℃,要求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短日照作物,长果黄麻黄麻对日照反应更为敏感。在中国选用南优良品种到北种植时,可使生长期延长,纤维产量显著增加。

黄麻子由于黄麻种子小,土能力弱,播种时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颇为重要。一般在上次收获后,及时将地耕翻整细耙平。黄麻于3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长果黄麻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南早于北。苗期地上部生长慢,怕涝又怕旱,故要勤于中耕除草和排水防涝,早间苗,早定苗。麻韧皮组织含有初生纤维和次生纤维,初生纤维来自原分生组织纤维束长,质地柔软品质较好;次生纤维成层分化纤维束短品质较差,理密植可增加初生纤维的比重,提高纤维品质。每亩有效株数,黄麻以1.4万株左右、长果黄麻以1.8万株左右为宜。6~7月间进入旺长期,麻株生长迅速,每日生长 5厘米左右,宜早施重施追肥,促使长杆。现蕾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在植株半果时,后半个月左右,为工艺成熟收割期。采种栽培的用原株留种或插梢留种,后者是在麻株现蕾时将梢部割下,扦插留种。一般于蒴果变为褐色时,即可收割粒。

田间管理

苗高4-5cm时,5cm左右留苗1株,间苗并追施稀薄人粪尿或尿素。生长期直至封前,每月追复肥或农家肥,期施1次磷、钾肥。每次进追肥前中耕除草,并进培土

繁殖

种子繁殖。秋季采收成熟饱满果实,晾干或晒干后,去掉果皮,取出种子放入布袋中置通处贮藏。翌年3月播种,直播,35cm沟条播,沟深5cm,将种子均匀播人沟里,覆盖细土2cm,浇水保湿。约7-10d出苗。

加工

麻株收获后,即进沤麻洗。未麻皮叫生麻或原麻,的叫熟麻或麻。洗率为55%左右。一般用水,水温为30~35℃时,7~8天即可捞洗。

病虫防治

黑点

病和线虫病。要为害麻,病斑黑褐色,,病斑扩展而皮破裂,降低纤维品质。线虫侵染后,部发生黄色状物,腐败后破裂,使麻株枯死,要虫害有小地老虎、黄麻夜蛾等。

1、症状

黄麻产品苗期、成株均可发病。苗期染病 出土后 数天即见发病,先在边缘产生灰黑色小斑点,后扩展成半至近黑褐色斑,幼株部一段一段地变褐腐烂或全株变褐腐烂,严重的病苗枯死。成株染病 叶片上初生浅黑色病斑,大小3-5mm,中具1小黑点;叶柄染病时,病斑长稍凹陷,黑褐色;部染病也生黑褐色或黑色至不正凹陷斑,有纵裂痕,大小2-3mm;蒴果染病,初生粟粒大小黑褐色凹陷斑,严重的侵入到种子上。

2、防治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果种黄麻较长果种抗病,在长果种中抗性也有差异,浙江选育的长果种1-23较抗病。

(2)加强田间管理

①适时早栽,与雨季错理密植,注意通

②科施肥,注意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理灌溉,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④及时拔除病苗,集中烧毁或深埋,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来年菌源。

(3)种子处理。
种子用0.65%的50%多菌灵或50%托布津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或60%多福混、40%五氯硝基苯粉拌种后,密贮存15天左右播种。

(4)药防治。

于苗期或成株期初发病时喷洒75%百菌清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800-900倍液、80%大富湿性粉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25%炭特灵可湿性粉500-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1500倍液。

常用药百菌清、退菌特、代森锰锌、大富、炭特灵、苯菌灵、托布津、多菌灵、五氯硝基苯、多福。

褐斑病

1、症状

本病又称黄麻斑病或斑点病,黄麻全生育期皆可发生,要侵染叶片,以叶尖叶缘病斑为多见。斑近至不规则黄褐色至褐色,边缘色较深,病健部分界明晰。后期斑面上黑色小粒点,此即为本病病征(病原菌无性态子实体分生孢子器)。病斑易破裂成穿孔。

2、防治

(1)收获后及时深翻,有助消灭病残组织中的病菌,减少侵染来源。

(2)常发病地区和重病田提倡实轮作,特是水旱轮作

(3)播用健康饱满种子,并做到适期播种,防止过早播种。

(4)加强麻田管理。
适当增施有机质肥和草木灰等钾肥,避免过施偏施氮肥,整治排灌系统,注意雨后清沟排湿;及时间苗,清除弱苗,过密苗。

(5)及早喷药保护。
可选喷12%球乳铜乳油5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600倍液,或70%可杀得悬浮8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1000~1500倍液,或60%百菌通可湿粉500倍液,或14%氨铜水300~400倍液。苗期喷1~2次;成株期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施2~3次。

细菌性角斑病

1、症状
黄麻细菌性角斑病要侵害叶片。被害叶片病斑多角,较细小(横径1~2毫米不等),初呈水状至淡褐色,后转呈褐色,数个小斑可相互连为小斑块,严重时叶片角斑密布,终致叶片局部乃至全干枯,易早落,麻株正常生长大受影响。

2、防治

(1)常发病区注意找和换种抗病品种。

(2)避免连作,有条件的产区最好实麻稻水旱轮作

(3)播前宜进种子消毒。可用农用硫酸链霉素或新植霉素或88%水霉素或20%速补可湿粉3000倍液浸种2~3小时,捞起沥干播种。

(4)及早喷药预防控病。在常发病区应于苗期喷药预防1~2次,隔7~10天1次;成株期于发病前或初发病期连续喷药预防控病2~3次或更多,隔7~10天1次,药除上述种子消毒使用的药外,还可喷施77%可杀得悬浮8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王铜)600倍液,或0.5%~1%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还可试用代森铵水说明书使用),注意交替轮换施用,前密后疏,喷匀喷足。病害流期遇连续阴雨天还要抢晴喷药。

枯病

1、症状

本病又称黄麻腐病、干枯病、立枯病,要侵染麻。幼苗和成株部染病初现褐色近梭病斑,后病斑上下及绕扩展,致部成段变褐,麻皮撕裂,纤维解离如纤丝状,拉力强度大减。本病患部表面病征表现为针尖大的小黑粒,为埋生于皮层下的分生孢子器。本病常起麻苗成倒伏枯死,成株遭枯、腐,损失很大。

2、防治

防治本病应以种植高产抗病品种为基础,积极改善耕作栽培技术,之以喷药保护。具体应抓好下述环

(1)选育和种高产抗病良种。印度的JRC-918、JRC-1108及国一些抗旱力强的品种可因地制宜种试种,并注意抓好品种提纯度复壮工作。

(2)积极改善耕作栽培技术,包括:

轮作重病田和常发病地区最好进水旱轮作

理施肥实施肥,尤应注意增施有机质肥和钾肥。

③整治麻田排灌系统,提高麻田防涝抗旱能力,雨后及时清沟排湿,干旱季及时灌水抗旱,以保持根系活力。

④积极进放线菌及木素木霉菌制成的菌肥,利用拮抗作用展生物防治。

(3)及时喷药预防控病

于苗期和成株期分喷施药1~2次(苗期)或2~3次(成株期)。药可选用50%多菌灵或50%敌菌湿粉600~800倍液,或70%五氯硝基苯粉8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粉600~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地面及部喷施相结,喷匀喷足。

夜蛾

1、寄及危害特点

黄麻夜蛾危害寄作物不算广,其幼虫要危害黄麻,长果种黄麻果种黄麻受害重,在自然条件下,未见幼虫危害其他作物。但也有人认为该幼虫可危害蓖麻;成虫属吸果夜蛾类,可吸食葡萄果实汁液。

2、防治

防治黄麻夜蛾应在掌握虫情及保护和利用天敌的基础上采取物理防治与化防治为,积极创造条件展生物防治的综防治措施。具体抓好下述环

(1)加强虫情调查,确定防治适期。

①查发蛾盛期定防治适期。

在麻田设黑光灯1盏,逐日观察灯下诱蛾量,确定发蛾盛期,加上10天左右即为防治适期。各地应据本地实际确定点灯时间。

②查幼虫盛期,定防治适期。

选具代表性的麻田1~2块,用棋盘式五点取样法,固定10株,调查麻株上部的卵粒和幼虫数,每4天查1次,当百株幼虫或卵粒达50头(粒)时,5~7天后即为防治适期。(2)灯光诱蛾。 一般每1.5公顷设黑光灯1盏。

(3)药防治
掌握幼虫3龄期前选喷20%氰戊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500~3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或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或21%灭杀毙4000~5000倍液,1~2次,喷匀喷足。

(4)生物防治

有条件的地,可人工释放澳洲赤眼蜂(150个蜂包/公顷,6000头/蜂包,使其成自然蜂群,寄生率可达90%)。另外可喷施生物制核多角体病毒,或BT乳(含120亿个活孢子/毫升)200倍液。

主要价值

本种皮富含纤维,可作索及织制麻袋;加工处理,可织制麻布及地毯等;嫩供食用。

药用价值

黄麻【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捣烂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功能

清热解拔毒消肿。用于预防中暑中暑发热痢疾;外用治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捣烂患处。

药理作用

①强作用;

②对实验性肌病变有影响;

③对管及压的影响冠状窦流量,初期轻度减少,然后明显增加,并能提高耗氧量,如与茶碱用,茶碱可取消它初期的冠状流量减少现象,在增加冠状流量及氧摄取面,二者起协同作用。压,小量仅短时间升压,大量则起明显、稳定的升压作用;

其它作用对中枢有镇静作用,对健康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兔的利尿作用,因各种情况而变动,但总的趋向是尿量增加。

注意

孕妇忌服。

济价值

1999年华中农业大研究表明,用黄麻纤维制作的黄麻土工布,能有效地减少坡面泾流和土壤侵蚀;其自然纤维性能改善土壤温、湿度条件,从而有效地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同时黄麻土工布的覆盖及降解,减少了土壤粘粒流失,具有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土壤肥力的作用。因此黄麻土工布是一种良好生态效益的优良水土保持材料。

黄麻副产物的综利用

一、生产纸浆和纸

用常用的化制浆法,以麻杆为原料,可生产优质纸浆,用于生产优质书写纸和印刷纸。黄麻加工中的麻纤维下脚料可用于生产牛皮纸。

二、生产麻杆纸

黄麻叶用5%的氧化钙腐蚀麻杆碎,生成纸浆。纸浆冲洗打浆后,配上长纤维浆作面料,在手工制机上压榨5分钟(温度60℃),即可生产良好强度和韧性的麻杆纸,可用于生产各种类型的纸箱。

三、生产人造树脂

用固热树脂,如尿醛树脂和朊或天然树脂(如虫脂)作粘合剂,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热处理麻杆碎,即可制成人造树脂

四、生产木炭

将麻杆碎压紧,高温碳化,可生产低成本的优质木炭。用氯化锌和磷酸作激活,麻杆还可以生产活性炭。

五、生产纤维

以麻杆作为生产纤维素制的原料,用纤维素制可生产粘、三磷酸纤维素、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和微晶纤维素。

六、生产化药品

用碱溶化或硝酸氧化法处理麻杆,可生产优质草酸。用硫酸处理麻杆,可生产糠醛。

黄麻墙纸七、用作装饰墙纸

黄麻部剥下的韧皮纤维过无氧水浸处理,成为熟麻,使用熟麻编制加上现代化的附纸工艺成为黄麻墙纸。

八、黄麻纤维丝与油一起缠绕在供水管道螺纹,用来密封。

成份

黄麻甙、矢车菊素单糖甙、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及具有苦味的黄麻酮、黄麻属醇、黄麻醇甙,黄麻醇甙是黄麻醇甙元的葡萄糖甙。此外,还含有0.4%KCl和少量的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

皮含矮牵牛素单糖甙和矢车菊素单糖甙。

含果糖,葡萄糖,半乳糖,β-谷甾醇,2a,3β,19-三羟基-12-乌苏烯-23,28-二酸,氧代-2a,3β,19-三羟基-12-乌苏烯-23,28-二酸,熊果酸及2a-羟基熊果酸。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