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氯喹

氯喹(Chloroquine)从—1944年始应用于临床;最初用来治疗疟疾,以后用途逐渐扩大。1951年,用于治疗氯喹湿关节炎,有一定效果。中文称:氯喹中文:磷酸氯化喹啉;磷酸氯喹啉;磷酸氯喹;氯喹英文称:chloroquine英文:Bemaco; -Chloroquine; N4-(7-chloroquinolin-4-yl)-N1,N1-diethylpentane-1......
目录

化合物简介

中文称:氯喹

中文:磷酸氯化喹啉;磷酸氯喹啉;磷酸氯喹;氯喹

英文称:chloroquine

英文:Bemaco; [3H]-Chloroquine; N4-(7-chloroquinolin-4-yl)-N1,N1-diethylpentane-1,4-diamine; sn7618; Chloroquine;

CAS号:54-05-7

分子式:C18H26ClN3

分子量:319.87200

确质量:319.18200

PSA:28.16000

LogP:4.88360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

密度:1.111 g/cm3

熔点:87ºC

沸点:460.6ºC at 760 mmHg

闪点:232.3ºC

折射率:1.592

稳定性:稳定性稳定,但光敏感。与强氧化不相容。

安全信息

编码:2933499090

生产

由4,7-二氯喹啉([86-98-6])与2-氨基-5-二乙氨基戊烷缩而得。

用途

用与磷酸成盐,制取氯喹磷酸盐,它是一种要用于控制疟疾症状的药物,也可用作抗阿米巴药物。对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湿关节炎、红斑狼疮肾病症等亦有一定的作用。

药物说明

:每含磷酸氯喹0.075g;0.25g。

注射液:每支129mg(盐基80mg)(2ml);250mg(盐基155mg)(2ml)。

复方磷酸氯喹复方止疟)每含磷酸氯喹110mg(盐基66mg)和磷酸伯氨喹8.8mg(盐基5mg)。1日1次,每次服6,连服3日。

适应症

本品及其他4-氨基喹啉类抗疟药(如哌喹,氨酚喹等)要对疟原虫的红期起作用,可能系干扰了疟原虫裂殖体DNA的复制与转录过程或阻碍了其吞作用,从而使虫体由于缺乏氨基酸而死亡。 本品能有效地控制疟疾症状发作。对红外期无作用,不能阻止复发,但因作用较持久,故能使复发推迟(恶性疟因无红外期,故能被治)。对原发性红外期无效,对配子体也无直接作用,故不能作病因预防,也不能阻断传播。

前临床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恶性疟原虫对本品产生了耐药性,使本品疗效降低,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需改用其它抗疟药或联用药。

本品服后,肠道吸收快而充分,仅8%粪便排出。服药后1~2小时浓度即达高峰,t1/2为48小时。能贮存于组织中,可在红细胞浓集,大部在代谢,排泄较慢,故作用持久。

用法用量

氯喹产品(1)服,控制疟疾发作,首1g,第2、3日各服0.5g。如与伯氨喹用,只需第1日服本品1g。小儿首次16mg/kg(高热期酌情减量,分次服),6~8小时后及第2~3日各服8mg/kg。注射,1日1次,每次2~3mg/kg,静滴注:临用前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每次2~3mg/kg。

(2)疟疾症状抑制性预防,每周服1次,每次0.5g。小儿每周8mg/kg。

(3)抗阿米巴脓肿 每1、2日,每日2~3次,每次服0.5g,以后每日0.5g,连用2~3周。

(4)治疗结缔组织病 对盘红斑狼疮及类湿关节炎,量1日1~2次,每次0.25g,2~3周后,如症状得到控制,改为1日2~3次,每次量不宜超过0.25g,长期维持。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用皮质激素治疗症状缓解后,可加用氯喹以减少皮质激素用量。

注意事项

(1)服药后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反应;还可出现皮肤瘙痒、紫癜毛、毛发变白,湿疹和剥皮炎牛皮癣;头重头痛头昏耳鸣、眩晕、倦怠、睡眠障碍、精神错乱、视野缩小角膜网膜变性等。

(2)有时可见白细胞减少,如减至4000以下应停药。

(3)本品无收缩子宫作用,但可能使胎儿耳聋积水、四肢缺陷,故孕妇忌用。

(4)对少数病人,可律失常,严重者可致阿-斯综征,值得重视,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

(5)长期使用,可产生抗药性(多见于恶性疟)。如用量不足,恶性疟常在2~4周复燃,且易起抗药性。

(6)本品对角膜网膜有损害,因此长期服用本品治疗以前,应先作眼部详细检查,排除原有病变,60岁以上患者宜勤检查,以防视力功能损害。长期维持量每日以0.25g或其以下为宜,疗程不超过1年。

药理作用

疟原虫氯喹作用,疟原虫的核碎裂,细胞浆出现空,疟色素聚成团块。已知道氯喹并不能直接杀死疟原虫,但能干扰它的繁殖。本品与核蛋白有较强的结力,通过喹啉环上带负电的7-氯基与DNA的鸟嘌呤上的2-氨基接近,使氯喹插入到DNA的双螺旋之间。氯喹与DNA成复物,从而阻止DNA的复制与RNA转录。氯喹还能抑制磷酸掺入疟原虫的DNA与RNA,由于核酸的成减少,而干扰疟原虫的繁殖。用同位素标记氯喹的实验明,受感染的红细胞能使氯喹大量积聚,原虫的食物溶酶体是其浓集的部位。

氯喹浓集的量与食物的pH有,食物的pH为酸性(分解血红蛋白最适pH为4),可导致碱性药物氯喹的浓集,该药的浓集又消耗了食物的氢离子,因此更提高了食物的pH值,使消化血红蛋白的血红蛋白酶受损失,疟原虫不能消化所摄取的血红蛋白,导致疟原虫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氨基酶缺乏,并核糖核酸崩解。此外,氯喹还能干扰脂肪酸进入磷酯,控制谷氨酸氢酶己糖激酶等。近年来有人认为氯喹对疟原虫的早期作用是起疟色素的凝集。疟色素的要成分是原卟啉Ⅸ(FP),可以损害红细胞,并与氯喹成复物来介导氯喹的化疗作用。推测原虫体具有一种或多种受体,即“FP结物”,可能是一种白蛋白,可与FP结无毒性的复物,使原虫生物膜免受FP的损害。氯喹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将“FP结物”与FP分,并成有毒性氯喹-FP复物,从而发挥其抗疟作用。由于受体改变,使氯喹失去应有的作用,这可能是疟原虫对氯喹产生抗药性的原因之一。氯喹要作用于红期裂殖体,48~72小时,中裂殖体被杀灭。本品对间日疟的红外期无效,故不能治间日疟。恶性疟则可治。氯喹对红前期无效,对配子体也无直接作用,故不能作病因预防及中断传播之用。

药代动力

氯喹服后,肠道吸收快而充分,服药后l~2小时中浓度最高。约55%的药物在中与浆成分结药浓度维持较久,T1/2为2.5~10日。氯喹在红细胞中的浓度为浓度的10~20倍,而被疟原虫侵入的红细胞氯喹浓度,又比正常的高约25倍。氯喹组织蛋白结更多,在中的浓度高于浆浓度达200~700倍。在组织脊髓组织中的浓度为浆浓度的10~30倍。氯喹在体的代谢转化是在中进的,其要代谢产物是去乙基氯喹,此物仍有抗疟作用。小部分(10~15%)氯喹以原排泄,其排泄速度可因尿液酸化而加快,碱化而降低。约8%随粪便排泄,氯喹也可由乳汁中排出。

适应症

用于治疗恶性疟、间日疟及三日疟。也可用于治疗肠外阿米巴病、结缔组织病、光敏感性疾病(如日晒红斑)等。本品要本品要用于治疗疟疾急性发作,控制疟疾症状。不能阻止复发,但因作用较持久,故能使复发推迟。也不能作疟疾的预防和阻断传播。对恶性疟疾治效果,但近年来发现有某些疟疾对本品产生抗药性,使疗效降低,因而需改用其他抗疟药或采用联用药。还可用于治疗阿米巴病、华支吸虫病、吸虫病、结缔组织病等。另可用于治疗光敏性疾患,如日盼红斑症。

不良反应

1.本品用于治疗疟疾时,不良反应较少,服一般可能出现的反应有:头昏头痛眼花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瘙痒、皮疹、耳鸣烦躁等。反应大多较轻,停药后可自消失。

2.在治疗吸虫病、华支吸虫病及结缔组织疾病时,用药量大,疗程长,可能会有较重的反应,常见者为对眼的毒性,因氯喹可由泪腺分泌,并由角膜吸收,在角膜上出现弥漫性白色颗粒,停药后可消失。

华支吸虫病

3.本品可在网膜聚集,久服可致网膜轻度水肿和色素聚集,出现暗点,影响视力,常为不可逆。

4.氯喹还可损害听力,妊娠妇女大量服用可造成小儿先天性耳聋,智力迟钝等。

5.氯喹偶可窦房结的抑制,导致律失常、休克,严重时可发生阿斯综征,而导致死亡。

6.本品尚可导致药物性精神病、白细胞减少、紫癜、皮疹、皮炎、光敏性皮炎乃至剥皮炎牛皮癣、毛发变白、毛、神经肉痛等。

7.溶血、再障、可逆性粒细胞缺乏症减少等较为罕见。

氯喹 中毒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搔痒,剥皮炎头痛,眩晕,耳鸣,嗜睡。白细胞减少,紫癜脱发。个病例无力惊厥律失常,精神失常或错乱,抑郁。量过大时网膜病,失明,抽搐源性虚脱心脏停博,房室传导阻滞,呼吸停止乃至死亡。周围神经炎,停药后症状消失。有发生下肢痉挛性锥体综征者。在儿童或青年人可见有锥体外系统症状,表现为不随意运动,如眼球异常运动、、斜颈、扭转性张力障碍,常出现在服常用量后几小时之。可见有软粘膜色素沉着(周身色素沉着的一部分),口腔炎,有时为口腔颊部粘膜溃疡。有发生再生不良性贫血者。网膜病是重要的不良反应,临床典型表现为“靶中眼(Bull’seye)”,即网膜凹是完整的,周围绕有色素环,并被在的色素增多

网膜

区所包围。此时网膜管收缩,周围的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有变化及神经萎缩。在早期可见网膜黄斑部色素上皮细胞改变,外围网膜病变可能是首先的表现。另一征候是单侧黄斑旁水肿。也可发生阅读困难、暗点、怕光、闪光及视力锐敏度减低。氯喹所致的网膜病的预后是严重的,早期停药可改善,继续用药则恶化,视力进性减退。有发生破裂性网膜剥离、双颞侧偏盲者。长期服药可发生复视及调机能丧失,但是可逆的。氯喹及其同类药物可角膜病变,因为角膜上皮细胞有高浓度的药物蓄积。裂隙灯检查,发现角膜有弥漫性在的点状混浊,有时在角膜下部呈条状混浊,在基质上见有粗的黄绿色线条。停止治疗后,角膜病变常是可逆的。的并发症是罕见的,大量时可发生耳鸣神经耳聋,常是不可逆的,多在治疗几周后耳聋才明显。

皮肤

此药可致皮肤损伤及多种类型皮疹,对日光敏感及光过敏皮炎。此药可使迟发性皮肤卟啉症患者诱发一过性周身性反应伴有明显的卟啉尿及AST升高。很少见有软、面部、胫前皮肤出现蓝黑色色素沉着伴网膜病,指甲床呈棕色并伴有蓝灰色条纹,在肩、颈部及眼周围有暗灰色色素沉着。有时也可出现皮肤色,头发、眼眉及眼毛落,口腔粘膜红斑伴水疱及溃疡

1.功能不全、心脏病、重型多型红斑、卟啉病牛皮癣及精神病患者慎用。

2.本品可胎儿积水、四肢畸耳聋,故孕妇用。妊娠初期用可致畸,孕妇忌用。因氯喹及其同类药物在蓄积,有病者应用时应小心。此药对卟啉症患者特危险。对缺乏6-磷酸葡萄氢酶患者发生溶血的危险性极大。儿童对此药的毒性特敏感。此药可使牛皮癣发作加重或促使有牛皮癣史者再发作。

药物相互作用

①本品与保泰松同用,易过敏皮炎

②与氯丙嗪用,易加重肝脏损害;

青霉胺

③本品对神经肉接头有直接抑制作用,链霉素可加重此副作用;

洋地黄化后应用本品易心脏传导阻滞

⑤本品与肝素青霉胺用,可增加出机会;

⑥本品与伯氨喹用可治间日疟。氯喹伯氨喹氨苯砜用可防止缺乏6-磷酸葡萄氢酶患者发生溶血贫血

1.与伯氨喹用时,部分患者可产生严重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如改为序贯服用,效不减而不良反应降低。

2.与氯丙嗪等对有损伤的药物用可加重肝脏负担;与保泰松用,易过敏皮炎;与氯化铵用可加速排泄而降低中浓度;须注意。

相关信息

《科学》据《科》杂志在线报道,近日,在非洲马拉维,科家实验实一种抗疟疾药物——氯喹在抗寄生虫治疗中依然有效。在此之前,曾有研究说,疟疾寄生虫——恶性疟原虫因对氯喹产生了抗药性,而使后者同虚设。

研究人员日前在《新英格兰医杂志》上发表文章说,在对马拉维商业中——布兰泰尔的80个没有并发症的疟疾病例进治疗时,氯喹治愈了79患者。

氯喹是一种抗疟疾的奇迹药物;由于价、使用便和副作用小曾在欧洲南部和美国南部除疾病面扮演重要角色。但人们也为氯喹的广泛应用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在南美、亚洲蔓延并迅速波及整个非洲的疟疾产生了抗药性,很快人们对疟疾便无计可施。

马拉维是正式改变疟疾治疗针的首批国家之一——1993氯喹

硫酸氯喹

在马拉维被弃用。没有人认为氯喹会再对疟疾起作用,但几年前,科家对疟疾抗药物分子机制的分析使情况发生了突变,在很多国家,疟疾的抗药性消失了。过对成人疟疾患者进药物治疗实验,发现药物可以清除寄生虫。这项新的研究是美国巴尔的摩市马里兰大疟疾研究专家MiriamLaufer和ChristopherPlowe与他们的同事完成的,初步的药物实验在最需要药物治疗的急性儿童疟疾感染者身上进。 专家们将这些患有疟疾的孩子们分为两组,分给与氯喹和马拉维抗疟药物——周效磺胺进治疗,氯喹对80患病孩子中的79起到了治疗作用,平均只需要2.6天就可以清除这些孩子液中的寄生虫;而作为对照,周效磺胺对另外一组的80患病儿童中的71孩子没有起到治疗作用(当然,这些孩子们最终也得到了后续治疗,并全部康复)。

“这并不意味着马拉维应该重新起用氯喹”,Plowe强调说,“在抗药性的威胁下,马拉维像一个被大海包围的极敏感的孤岛,如果氯喹被广泛应用,这些寄生虫会再次产生抗药性。马拉维应该跟随世界标准,在这些寄生虫产生抗药性之前,采用最新的、更有效的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治疗药物。”假如能跳出这个环,氯喹可以再现辉煌,这也启示研究人员用同样的原理去研究其他抗药性瘟疫以及药物的研发。

“结果导致了另外一场争论——如何将氯喹应用于非洲抗疟疾的战役之中。”位于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美国国家传染病和过敏症研究所疟疾遗传专家ThomasWellems说。“最好的办法是,以理的价格将以青蒿素为基础的最新联治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Plowe说。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