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老年大便失禁

大便失(fecal incontinence)或称肛门失(anal incontinence)是指每天至少2次或2次以上不随意控制的排便和排,它是各种原因起的具有多种病理生理基础的一种临床症状。老年人的发生率约为1%,老年住院病人较多见,一般女性多于男性。大便性状的改变(20%):正常的排便需要适当的肛门直肠感觉,盆底感受器在察觉直肠存在粪便面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粪块嵌塞和溢出性大便......
目录

病因

大便性状的改变(20%):

正常的排便需要适当的肛门直肠感觉,盆底感受器在察觉直肠存在粪便面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粪块嵌塞和溢出性大便失患者均有直肠感觉的降低,外伤性和特发性大便失(idiopathic fecal incontinence)的患者可能有肛管感觉的异常,特发性大便失或称神经源性大便失,它是由于控制盆底横纹及肛门外括约神经性损害及括约功能减退所致。如肠易激综征,炎症性肠病,感染性腹泻,滥用泻吸收不良综征,短肠综征,放射性肠炎

肠容量或顺应性异常(15%):

炎症性肠病。直肠容量缺损。直肠管性疾病。直肠直肠外压迫。老年人大便失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粪块嵌塞,直肠感觉异常,肛门括约压力降低,神经肉功能紊乱,痴呆,医源性的等等。

直肠感觉异常(22%):

神经系病变。溢出性失

括约或盆底功能异常(18%):

括约解剖缺损。盆底失神支配。先天性异常。

病机

正常排便活动在是神经分泌调下条件反射的随意活动,是多系统参加的复杂生理过程,结肠粪便或体,随着结肠律性收缩运动和结肠反射的不自活动到达直肠下段后,刺激直肠壁压力感受器,当腔压达到一定阈值时,交感神经兴奋,直肠扩张,括约收缩,肛隐窝受到刺激而产生便意,这一冲动沿脏传入神经骶副交感神经传入的排粪中枢,再传入大脑皮质感觉区和运动区,当大脑皮质解除排便的抑制时,外括约和耻直肠松弛,即可出现排便活动。

大便失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正常大便的自控有赖于许多因素:大脑的功能,粪便的容量和稠度,结肠的传输,直肠的膨胀性,肛门括约的功能,肛门直肠的敏感性和肛门直肠反射等,这些因素中任何1个或多个因素的异常都可能导致大便失

预防

1.肛门直肠损伤的处理:肛门直肠损伤所造成肛功能损害,与其损伤的原因和程度有,因此,及时正确地处理损伤,常常是保存排便功能的重要环

2.肛肠疾病的治疗:肛门先天性在做修复成术时,必须重视原有肛门括约的利用,特肛管直肠环的重建,是术后恢复排便功能的键。

并发症

大便失护理工作较困难,容易发生皮肤损伤,起局部或全身感染。

常见症状

大便失较多见于老年人,且通常发生于机体较虚弱的状态下,同时常存在便秘小便失,女性发生的大便失较男性多见,产妇则更多。

大便失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排便和排失控,轻症失患者对排和液体性粪便的控制能力丧失,其裤偶尔弄脏,重症患者对固体性粪便也无控制能力,表现为肛门频繁地排出粪便,如果患者能够迅速找到厕所,则可以避免弄脏衣裤,本症患者常因肛门会阴区长期潮湿不洁,污染衣裤,床单等而影响生活质量和身健康。

体检可见肛门会阴区潮湿不洁,湿疹溃疡瘢痕,肛周皮肤瘢痕,肛门松弛,有时可见直肠垂,指检可触及坚硬的粪块或肿等,可有肛门括约松弛和伸展,其收缩力减弱或消失,仔细检查能准确判断收缩无力的部位并可显示肛管反射消失。

检查

1.局部检查

肛门检查可了解有无局部因素导致的大便失

(1)视诊:注意有无粪便污染,溃疡湿疹,皮肤瘢痕,黏膜出,肛门扩张等情况。

(2)指诊:注意肛门括约收缩力,肛门直肠环张力等。

(3)镜:观察直肠黏膜色,有无溃疡,炎症,出,肿,狭窄和肛瘘等等。

2.实验室检查

肛门直肠的功能具有包括任何时候允许排便与维持自控能力的多种不同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因此,某种特殊检查可检验这种机制的一个面,临床评价必须根据各种检查结果综考虑,评价盆底和括约功能的常用诊断性实验包括:

(1)肛管直肠测压:包括肛门括约控制的静息压,外括约随意收缩时最大压力,舒张时刺激的知觉阈值,在大便失时肛门静息压和最大压力均下降。

(2)电图:是反映盆底肉及括约的生理活动,了解神经肉损伤部位与程度的客观依据。

(3)排粪造影:可记录排粪时的动态变化,通过直肠角改变,能推测耻直肠的状态和损伤程度。

(4)生理盐水灌肠试验:通过坐位时向直肠注入1500ml的生理盐水,记录漏出量和最大保留量,了解排便的自控能力,大便失时保留量下降或为零。

(5)肛管超声图:可准确判断肛门括约缺损部位和不对称性,测量括约的厚度。

大便细菌检查,找查病原体。

部平,钡灌肠,肠镜检查,查找大便失的原因有一定帮助。

诊断

仔细的询问和体检可识大多数大便失病因,治疗前放射和生理检查能够确认诊断,有肠功能异常和检测肛门括约的缺损情况可提供客观的基础资料。

1.问诊

50%大便失患者不会动诉说有症状,除非详细询问,询问病史是一门艺术,患者就诊时,医生有责任鼓励病人详细叙述病史和导或直接询问有情况。

(1)病史:了解有无手术,产伤,外伤史,病程及治疗过等。

(2)症状

①排便的自控能力,有无便意,每天大便次数,自我护理条件;

②肛肠外症状,如排尿异常,柱情况,智力,智和精神状况等。

鉴别诊断

临床须与肠道炎症起的腹泻溃疡结肠炎,直肠炎,肛瘘等相鉴

治疗

(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老年人大便失的处理应高度注重个体化治疗,对不同原因起的大便失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老年人通常表现为轻度的大便失,大多数患者可通过科保守治疗得到满意的疗效,大便失的临床治疗包括科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1.科治疗:对于大便失患者,应首先进科保守治疗,这也是手术治疗的基础。

(1)调整饮食,生活习惯:避免大量饮食,食用粗糙和有刺激性的饮食,对固体性粪便失每天饭后甘油灌肠和鼓励病人多活动是有利的。

(2)清洁局部:保持会阴部清洁干,便后坐,大便过频时应洗肠,有湿疹时予锌霜外用。

(3)清除粪块嵌塞:对粪便嵌顿者须及时清除,单纯洗肠不能奏效者,应戴手套用手将直肠干粗的粪块分割后再灌肠排出,清除粪块嵌塞的的不仅是缓解嵌塞,更要的是防止复发,不能完全清除结肠的粪块是复发的最常见的原因,为避免复发,这类患者应定期灌肠,适当增加液体和纤维素性饮食,鼓励多运动,必要可便秘加用药物治疗,总之,要保持直肠空虚,清洁。

(4)应用止泻:对全结肠切除术后或腹泻患者,可予复方樟脑酊(樟脑酊),氰苯哌酯/阿托品(复方苯乙哌啶),碱式碳酸铋(次碳酸铋)等治疗。

(5)针灸:对末梢神经损伤所致的大便失患者,可针灸治疗如选择长强,百会,承山等穴位

2.生物反馈治疗:该法已被用于大便失,成功率为70%~80%,对于肛门外括约尚有一定支配的特发性大便失患者有一定的疗效,法是将一个球囊放入患者的直肠,球囊的压力结果让患者看到,当球囊充达一定的体积时,患者应该感觉到直肠的膨胀感并据球囊压力的变化用力做缩肛动作,球囊每充1次,患者据所看到的球囊压力变化就做1次缩肛动作,每天坚持这种反馈训练,在患者能够感觉球囊对直肠的膨胀的前提下,球囊的充量逐渐减少,直至患者能够建立正常的肛门直肠协调运动,对特发性大便失患者进生物反馈训练的先决条件是患者的肛门外括约尚存一些神经支配,直肠尚有一定感觉能力,对那些完全失去神经支配的患者,这种训练的结果令人失望,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价值低,见效迅速,安全的治疗法。

3.外科治疗:对科保守治疗无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1)手术治疗的原则:手术应力求恢复肛门直肠和括约的正常解剖和生理状态,括约功能恢复有赖于:

①将直肠恢复成一个足够大而能扩张的容量,并恢复其顺应性;

②修补,加强或重建外括约结构,手术时,解剖层次力求清楚,对感觉性失,则实皮肤的移植或移位术,术后要重视功能锻炼,使排便功能易于恢复。

(2)手术治疗法选择:手术法的选择包括对原发病的治疗和对大便失的治疗两个面,如直肠垂继发的大便失,先采用注射疗法,直肠黏膜瘢痕支持固定或悬吊等,若因肛门外括约损伤起,如3~4度的产伤及广泛的漏管切除术,延迟修补成功的机会较高,括约术及重建会阴是较常用的术式,成功率达80%左右;在并括约神经损伤时,疗效较差,对括约损伤或并盆底神经损伤病人做括约术时,增添肛后修补,能提高疗效,神经大便失无满意的治疗法,保守的治疗法对40%病人有效,外科治疗有时可能取得成功,最常用法是肛后修补术,60%~90%此手术的病人可得到改善,但仅有24%~58%病人在术后6~12个月能制大便,一些资料表明,盆底前后壁联修补术能提高疗效,通过移植条可重建肛门,原发病治愈,肛门失可能随之消失或好转。

预后

大便失采用科保守的治疗法对40%病人有效,外科治疗60%~90%病人得到改善,但仅有24%~58%病人在术后6~12个月能制大便。

护理

皮肤护理

做好皮肤护理对肛门失及卧床病人是极其重要的,最具有预防性的措施仍集中在减轻压力、更换体位、加强养、注意卫生预防感染等面,而不是单纯地对肛门失的护理。肛门失病人的床应垫塑料布及布单,再用旧布等将病人部兜住,或用硬纸壳做成簸箕式样,里边垫上废纸放在下,使后取出倒掉,以省布类和清洗的麻烦。最好是掌握病人排便规律,时接便盆排便。便后用温水肥皂洗净会阴及肛门周围,发现部有发红现象时,可涂以凡士林油、四环素药膏或氧化锌软膏等,夏天可补些爽身粉。

饮食护理

改善饮食结构,出院后宜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以利于排便通畅。增加膳食中食物纤维的含量,平均每日供应6.8g。食物纤维不会被机体吸收,但可增加粪便的体积,刺激肠蠕动,有助于恢复肠道功能,加强排便的规律性,有效地改善肛门失状况。

理护理

对老年人、危重病人的大便失处理不是一个简单的卫生面的考虑,当他们历了直肠功能丧失后,常有难以启齿、意志消沉、孤僻、害怕被发现的灰色理,如不及时防治,则会使他们精神颓废,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退化。对于老年人,护士应通过充分认识大便失的有问题,有能力帮助这些病人,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给他们精神上的理解,同时及时处置肛门失的困窘,鼓励他们回到社会 ,可穿收裤或紧身衣裤,以增加肛门的制能力,从而增加病人的生活信,帮他们度过难。对于患儿,护士应协助家长做好生活护理,帮助勤换衣裤、清洗会阴部;对年长儿要态度和蔼,耐讲解病情,取得作。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向家长讲解疾病的发生、病因、需何种手术治疗,手术前、手术后需注意的问题,详细介绍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术后护理措施,耐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让家长理解我们的工作,了解病儿的病情动态变化,减轻家长术前紧张,配治疗护理工作。

饮食保健

1、适宜食物:多吃含纤维素高的及富有养的食物。进食使粪便赋型。含有纤维素的食物可以减慢肠道排空。这类食物有香蕉,大米,淀粉,面包,土豆,苹果沙司,奶,酸奶,生面团和燕麦。多吃食物如苹果、子或足量的水,少食多餐,进食和饮水分

另外,进食适量的纤维素。对许多人来说纤维素使得粪便软化,成,更容易控制。纤维素来源于水果,蔬菜和谷类。应该保持每日20-30克的纤维摄入量,但应该慢慢增加以使身体对其适应。一次性增加太多纤维素会造成腹胀、胀甚至腹泻。同样,太多的不溶性纤维可以导致腹泻

2、饮食忌:避免刺激性食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老年人脂肪肝

下一篇 哌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