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光叶巴豆

巴豆龙眼、养奶浆、大树。有通疟的功效。药巴豆 龙眼、养奶浆、大树。 汉语拼音:guangyebadou 英文:rootandleafofLaevigateCroto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CrotonlaevigatusVahl[C.oblongifoliaRoxb 归经 功效:通疟 考:出自《云南思茅草药选》 治:外伤肿......
目录

药物信息

  药巴豆图片

龙眼、养奶浆、大树

  汉语拼音:guangyebadou

  英文:rootandleafofLaevigateCroto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CrotonlaevigatusVahl[C.oblongifoliaRoxb

  归经

  功效:通

  考:出自《云南思茅草药选》

图片 治:外伤肿痛;骨折疟疾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备用。

  功效分类:活祛瘀药;清热药

  性味:味辛;性温

  药材基源:为大戟植物巴豆

  用法用量:服:汤,9-15g。外用:适量,捣

  出处:《中华本草》

植物简介

图片中文巴豆龙眼、养奶浆、大树

:抱龙(傣)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纲:双子植物纲(Magnoliopsida),又称木兰纲 亚纲:蔷薇亚纲(Rosidae) 大戟(Euphorbiales) 科:大戟科(Euphorbiaceae) 亚科:茜草亚科图片(Subfam. Rubioideae) 族:巴豆族(Trib. Crotoneae) 属:巴豆属(Croton L.) 种:巴豆

分布: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和中南半岛各国。中国产于海南云南南部。

  生态环境:生于密林、疏林、山谷、溪边或山坡灌丛中。

植物

  巴豆乔木,高8-12m。幼嫩部分全被星状鳞片互生或小端的近轮生;叶柄长1-5cm;托叶钻状,长约2mm,早落;叶片薄革质,或长,长7-25cm,宽3-9cm,两端渐狭而钝,中部最宽,基部的腺体通常着生在中脉的两侧,无柄,边缘有疏离、具腺体的细齿绿色,微带紫红,有香,无毛,无鳞片侧脉10-13对,网状明显。总状花序簇生于技,长15-30cm,被淡黄色或褐色星状鳞片雌花生在花序轴的下部,雄花密集上部,雌花梗比雄花梗较长而粗壮;苞片三角,长约2mm,外面密被星状鳞片雄花萼裂卵形,长约2mm,外面有星状鳞片花瓣,约与花萼等长,边缘和基部被绵状毛;雄蕊12-15,花药长约0.7mm,药隔干时黑色雌花花萼雄花的相似;花瓣丝状,与萼齿互生;子房球花托2裂,花柱分枝6。蒴果卵形,长约9mm,直径约7mm,被星状鳞片种子长约7mm。期9月至翌年2月。

药理作用

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

  1.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巴豆油是最剧烈的泻药服半滴至1滴即能产生口腔粘膜的烧灼感及呕吐,在1/2-3小时即有多次大量水泻,伴有剧烈腹痛里急后重,产生严重口腔刺激症状肠炎症状。外用巴豆油对皮肤有刺激作用,起发红,可发展为脓疱甚至坏死;用橄榄油稀释后可用作刺激,但较危险。小注射性乙型炎病毒的同天、前1天或前2天,1次皮下注射5%巴豆油,与单独注射病毒的对照组比较,死亡率降低并且生存时间图片延长,其效果可能是通过神经系统产生的,也可能是直接影响病毒毒性。

对消化道的作用

  2.对消化道的作用:

  2.1.巴豆对不同便秘的排便效果:取小复制成实热型、结型及寒结型及胃虚便秘模型,分给予巴豆液,并以未造型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巴豆能使胃虚便秘的排便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2.2.对肠消化道及胆汁液分泌的影响:所含巴豆油及树脂,服后在肠与碱性液作用,析出巴豆油酸和巴豆醇双酯类化物,能剧烈刺激肠壁,起强烈蠕动而致峻泻。巴豆对离体兔肠具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并不被阿托品所拮抗。巴豆油乳对兔及犬肠亦表现兴奋作用,而大量则表现抑制作用,且不被乙酰碱,毛果芸香碱或氯化钡所解除,故巴豆油系直接作用于肠。此外巴豆油酸给动物灌可促进肠蠕动,使肠粘膜出,甚至起肠坏痿兔实验表明,巴豆能增加胆汁液的分泌。

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作用

  3.对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作用:

  3.1.在动物离体但联有神经的后肢和肠实验中观察到,巴豆油能通过对化感受器的作用,反射性升压。

  3.2.巴豆毒蛋白能溶解兔、猬、猪、蛇、鸡的红细胞。对牛、羊、猪、蛙细胞有凝集作用。巴豆油中的活性成分PMA(PhorbolmyristateaceTCMLIBate)可使中环磷鸟苷(cGMP)浓度增加,是一种有力的凝集

  巴豆

  3.3.巴豆油乳给兔静注射能起呼吸商(RQ)轻度增加,中二氧化碳浓度稍有降低;若皮下注射可加快呼吸频率,降低呼吸交换量。虽然血红蛋白增加,但仍轻度降低动脉氧含量。

抗病原生物的作用

  4.抗病原生物的作用:巴豆对流感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及白喉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巴豆油制能降低感染性乙型炎的小死亡率并延长存活时间。

镇痛作用

  5.镇痛作用:大压尾法,小法及苯酮扭体试验表明,巴豆服,皮下注射或腔注射能提高痛阈50-70%,其镇痛机理可能与巴豆油的局部刺激有

抗肿及促肿发生作用

  6.抗肿及促肿发生作用:巴豆提取物对小肉瘤S180实体型和S180腹水型,小宫颈癌U14实体型和U14腹水型,以及艾氏腹水癌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巴豆注射液在试管有杀细胞作用。巴豆醇二酯对小淋巴细胞性病P388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巴豆油乳作大移植性皮肤癌注射,能体退化,并延缓皮肤癌的发展。因而认为巴豆中含有抗癌活性物质。另一面,有促使肿发生的作用:巴豆油及巴豆醇可促进致癌物质产生肿巴豆油虽无致癌作用,但与乌拉坦同用可起皮肤乳头状巴豆油及其成分十四烷酰巴豆酯(teTCMLIBadecaoylphorbol)的乙酸盐可致小鼠皮肤增生,巴豆醇酯C能改变小胚胎纤维母细胞膜的结构和通透性,这些变化都可能与促使肿发生有巴豆油和牛的丙种球蛋白抗原一起给豚注射,能抑制抗体的生成,并延迟对抗原的过敏反应,巴豆醇免疫抑制作用比巴豆油更强,此种免疫抑制作用亦可能是促使肿产生的原因之一。也有人认为,促使肿的发生可能与巴豆醇酯抑制细胞分化,能使鸟氨酸羧酶种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升高等有着密切的系。

其它作用

图片  7.其它作用:巴豆有杀灭钉螺的作用,以种仁效力最强,壳次之,外壳则无效。巴豆的丙酮提取物对金鱼毒性很大,巴豆盐水浸出液可用于清除家的野(放养家之前),但效果不及生石灰。家兔静注射巴豆可使胆汁液分泌增加,对有输尿管痿的兔并无利尿作用,对离体兔子宫有轻度抑制作用。巴豆油能使大与皮肤局部释放组织胺及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巴豆毒蛋白能抑制蛋白质的成。

功效

  泻积,通窍,逐水,杀虫。

  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①《本》:伤寒温疟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癖,大腹水肿。荡练五脏六腑塞,利水谷道。去恶肉。 图片

  ②《录》:疗女子月,烂胎,金疮不利,丈夫阴颓,杀斑螫毒。

  ③《药性论》:积聚,治十种水肿,痿痹,大

  ④《本草拾遗》:症癖,痃痞满积聚,冷块,宿食不消,痰饮吐水。

  '⑤《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补劳,健脾消痰,排脓消肿毒,杀藏虫。

  治恶疮息肉及疥癞肿。

  ⑥《医启源》:导消积,去脏腑停,消化凉及生冷硬物所伤,去中寒湿

  ⑦《汤液本草》:可以通肠,可以止泄。

  ⑧《纲》:治泻痢,惊痫腹痛疝气歪,耳聋喉痹牙痛,通利窍。

临床应用

  ①防治白喉白喉密切接触者,病人家属、白喉恢复期患者、健康带菌者,以及轻症白喉病例,均可采用巴豆泥局部贴法加以防治。法:将除去外壳的生巴豆仁0.5克在消毒乳钵中研成泥状(或加朱砂0.5克共研),挑取绿豆大的膏点,置于约1.5厘米平布上。贴于两眉间印堂,或颈部扶突6~8小时(最长12小时)揭去,可见局部出现一小水泡,即用消毒针尖刺破,以消毒棉球拭干渗液,再涂龙胆紫液。

  对白喉密切接触者及病人家属,贴巴豆朱砂膏后,对照观察,能降低发病率;对白喉恢复期患者或健康带菌者,用巴豆泥外后,可使90%以上病例于8~24小时带菌现象消失;对轻症白喉可配青霉素及其他对症治疗。 图片

  ②治疗梗阻因白喉麻疹喉炎起的梗阻,可用生熟巴豆约0.5~O.7分,用喷粉器吹入部,观察2~3小时,如无呕吐腹泻呕吐腹泻次数不多,而梗阻症状尚未明显好转的,可再第2、3次喷,1天不超过3次,必要时可连续喷2~3天。如呕吐腹泻较着者,应立即停止。对体质虚弱、力衰竭及并发炎病变者慎用。多病例在喷后半小时至3~4小时,可见吸性陷没、呼吸促迫及喘鸣症状明显好转,数小时至1~2天梗阻解除。治疗过程中应同时使用白喉抗毒素及磺胺类、抗菌素。对气管下位梗阻无效。呕吐泄泻为常见反应,但梗阻症状多在腹泻呕吐后得到明显改善。生熟巴豆系用3粒生、4粒熟的巴豆研末去油制成。

  制法:取七倍数的巴豆若干粒去壳去衣,将其中4/7黄色,与其余3/7的生巴豆共研成粉末。把它夹在数层能吸收油分的纸,用力挤压去油,再换纸用温热熨斗在纸上熨压,去净残留油分,然后再研成细末备用。

  ③治疗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气管炎取苹果1只洗净,用小刀挖1个三角小洞,另用巴豆仁1粒放入小洞,仍将苹果盖严,隔汤30~60分钟。放凉,取出巴豆仁,吃苹果,苹果汤。成人每日吃1个,重症早晚各吃1个,夜间喘息者临睡前吃。8岁以下小儿酌减。可连续服用数周。服后具有止喘、祛作用;个病例可能出现轻微腹泻图片

  ④治疗急、慢性肠炎及慢性痢疾巴豆适量去外壳,取仁,不去油,放入铜(或)勺中置炭焦,至巴豆外黑透为度,待冷,秤准2钱,研成泥状备用。另将蜂蜡2钱溶化,与巴豆泥搅拌均匀,候稍冷,搓条制,约制成80,每重0.15克,巴豆O.075克。成人每次0.6克(4),日服3次,空时服用;8~15岁,每服2;5~7岁,每服1;1~4岁,每服半;6个月以上,每服1/3;6个月以下,每服1/4;未满1月婴儿忌服。服后未见腹痛腹泻呕吐等副作用。凡兼有发热及其他并症者忌服。治疗急性13例,慢性腹泻4例,慢性下痢4例,均治愈。本药对体虚老人的慢性泄泻亦有效。

  ⑤治疗急性阑尾炎将巴豆朱砂各0.5~1.5克研细混匀,置6x6厘米大小的膏药布上,贴于阑尾,外用绷带固定。24~36小时检查所贴部位,皮肤应发红或起小水泡,若无此现象,可重新更换新药。共治疗99例,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者82例。最少的贴1次,最多的贴3次。效果:治愈85例,无效14例(仍用手术治疗)。

  ⑥治疗神经皮炎巴豆去壳1两,雄黄1钱,磨碎后用3~4层纱布包裹,每天擦患处3~4次,每次1~2分钟,直至痒感消失,皮损消退为止。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抗真菌药

下一篇 骨折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