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苯砜
俗称二氨基二苯砜,为白色
氨苯砜,俗称二氨基二苯砜,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在丙酮中易溶,在甲醇中溶解,在乙醇中略溶,在水中几乎不溶;在稀盐酸中溶解。熔点为176~181℃氨苯砜,俗称二氨基二苯砜,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在丙酮中易溶,在甲醇中溶解,在乙醇中略溶,在水中几乎不溶;在稀盐酸中溶解。熔点为176。
基本信息
氨苯砜又称二氨基二苯砜 基本资料(Basic Information)
分子式(Formula): C12H12N2O2S
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248.29
含量(Purity): ≥99%
包装(Package): 25公斤/桶
物化性质(Physical Properties) 1、外观:白色透明粉末;2、含量:≥99%HPLC;3、熔点:175-176℃;4、干燥失重:≤0.2%
储运(Storeage): 搬运后需彻底清洗全身。去除受污染的衣物并在再次使用前进行清洗。防止接触眼睛,皮肤及衣物,防止误食及吸入。贮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在不使用时保持封盖紧闭。
用途(Useage): 用于合成聚砜酰胺树脂及其他聚合物,抗麻风病类药。用于合成聚砜酰胺树脂及其他聚合物,抗麻风病类药。
适应症
本品与其他抑制麻风药联合用于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各种类型麻风和疱疹样皮炎的治疗,也用于脓疱性皮肤病、类天疱疮、坏死性脓皮病、复发性多软骨炎、环形肉芽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某些皮肤病变、放线菌性足分支菌病、聚会性痤疮、银屑病、带状疱疹的治疗。可与甲氧苄啶联合治疗肺孢三者联合用于预防间日疟。
用法用量 1.抑制麻风口服,与一种或多种其他抗麻风药合用。成人一次50~100mg,一日一次;或按体重一次0.9~1.4mg/kg,一日一次,最高剂量每日200mg。可与开始每日口服12.5~25mg,以后逐渐加量到每日100mg。小儿按体重一次0.9~1.4mg/kg,一日一次。由于本品有蓄积作用,故每服药6日停药1日,每服药10周停药2周。
2.治疗疱疹样皮炎口服,成人起始每日50mg,如症状未完全抑制,每日剂量可增加至300mg,成人最高剂量每日500mg,待病情控制后减至最低有效维持量。小儿开始按体重一次2mg/kg,一日一次,如症状未完全抑制,可逐渐增加剂量,待病情控制后减至最小有效量。
3.预防疟疾,本品100mg与乙胺嘧啶12.5mg联合,1次顿服,每7日服药1次。
不良反应
1.本品治疗初期,部分患者可产生轻度不适,如恶心、上腹不适、纳差、头痛、头晕、失眠、无力等,但不久均可自行消失。
2.贫血,可由于溶血、缺铁或营养不良所致,一般见于治疗初期,且能自行纠正。亦可有粒细胞缺乏、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反应。
3.药疹,严重者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如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肾功能损害和单核细胞增多,称为“氨苯砜综合征”。
4.急性中毒,一次服用大剂量本品可使血红蛋白转为高铁血红蛋白,造成组织缺氧、紫绀、中毒性肝炎、肾炎和神经精神等损害,如未及时治疗可致死亡。
禁忌症
注意事项
1.下列情况应慎用本品:严重贫血、G-6-PD缺乏、变性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症、肝、肾功能减退、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及有精神病史者。
2.交叉过敏:砜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过敏现象。此外,对磺胺类、呋塞米类、噻嗪类、磺酰脲类以及碳酸酐酶抑制药过敏的患者亦可能对本品发生过敏。
3.随访检查:(1)血常规计数,用药前和治疗第一月中每周一次,以后每月一次,连续6个月,以后每半年一次。(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测定,如为G-6-PD缺乏者则本品应慎用。(3)肝功能试验(如尿胆红素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治疗中患者发生食欲减退、恶心或呕吐时应作测定,如有肝脏损害,应停用本品。(4)肾功能测定,有肾功能减退者在治疗中应定期测定肾功能,并据以调整剂量。
4.原发性和继发性耐氨苯砜麻风杆菌菌株日渐增多,本品不宜单独用于治疗麻风,应与利福平、氯法齐明、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克拉霉素等联合应用。
5.皮损查菌阴性者疗程6个月,阳性者至少2年或用药至细菌转阴。对未定型和结核样麻风的治疗需持续3年,二型麻风需2~10年,瘤型麻风需终身服药。
6.快乙酰化型患者本品的血药浓度可能很低,需调整剂量。慢乙酰化型患者本品的血药浓度可能较高,亦需调整剂量。
7.肾功能减退患者用药时需减量,如肌酐清除率低于4ml/min时需测定血药浓度,无尿患者应停用本品。
8.用药过程中如出现新的或中毒性皮肤发应,应迅速停用本品。但出现麻风反应状态时不需停药。
儿童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与丙磺舒合用可减少肾小管分泌砜类,使砜类药物血浓度高而持久,易发生毒性反应。因此在应用丙磺舒的同时或以后需调整砜类的剂量。2.利福平可刺激肝微粒体酶的活性,使本品血药浓度降低1/7-1/10,故服用利福平的同时或以后应用氨苯砜时需调整后者的剂量。3.本品不宜与骨髓抑制药物合用,因可加重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必须合用时应密切观察对骨髓的毒性。4.本品与其他溶血药物合用时可加剧溶血反应。5.与甲氧苄啶合用时,两者的血药浓度均可增高,其机制可能为:(1)抑制氨苯砜在肝脏的代谢。(2)两者竞争在肾脏中的排泄,本品血药浓度增高可加重其不良反应。6.与去羟肌苷合用时可加减少本品的吸收,因为口服去羟肌苷需同时服用缓冲液以中和胃酸,而本品则需在酸性环境中增加吸收,因此如两者必须同用时应至少间隔2小时。
药物过量
过量服用本品主要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肝肾功能损害和精神障碍。逾量的处理:(1)洗胃,给予活性炭30g,同时给予泻药每6小时1次,至少持续24~48小时。(2)紧急情况下,对正常及变性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的患者用亚甲蓝1~2mg/kg缓慢静注,如变性血红蛋白重性积蓄,可重复注射。(3)非紧急情况时,用亚甲蓝3~5mg/kg,每4~6小时口服1次,但G-6-PD缺乏患者不能使用。亦可用活性炭,即使在使用本品数小时后仍可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Z].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14-615.
[2]Davidw,osborne FC.Topical dapsone for the treatment scnene[P].US:03/0157036A1.
[3]任秀华,李高.固体分散体在药剂学中的应用及进展[J].医药导报,2003,22(2):110-112.
[4]方积乾.数理统计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47-150
4,4'-二氨基二苯砜
基本资料(Basic Information)
分子式(Formula): C12H12N2O2S
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248.29
CAS No.: 80-08-0 质量指标(Specification)
外观(Appearance): 白色晶体或粉末
含量(Purity): ≥99%
包装(Package): 25公斤/桶
物化性质(Physical Properties)
1、外观:白色透明粉末;2、含量:≥99%HPLC;3、熔点:175-176℃;4、干燥失重:≤0.2%
储运(Storeage)
搬运后需彻底清洗全身。去除受污染的衣物并在再次使用前进行清洗。防止接触眼睛,皮肤及衣物,防止误食及吸入。贮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在不使用时保持封盖紧闭。
用途(Useage)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