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刚竹

刚竹 刚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Carr. ) A.' Viridis '),是禾本科、刚竹属金竹的栽培品种,乔木灌木状竹类植物。竿高可达15米,幼时无毛,微被白粉,成长的竿呈绿色黄绿色,竿环在较粗大的竿中于不分枝的各上不明显。箨鞘面有绿色纹,无毛,微被白粉,箨及鞘繸毛俱缺;箨绿黄色,边缘生淡绿色或白色纤毛;箨狭三角带状,外翻,绿色,具桔黄色边缘......
目录

形态特征

刚竹乔木灌木状竹类。地下为单轴生,竿高6-15米,直径4-10厘米,幼时无毛,微被白粉,绿色,成长的竿呈绿色黄绿色,在10倍放大镜下可见猪皮状小凹白色晶体状小点;中部节间长20-45厘米,壁厚约5毫米;竿环在较粗大的竿中于不分枝的各上不明显;箨环微隆起。箨鞘面呈乳黄色或绿黄褐色又多少带灰色,有绿色纹,无毛,微被白粉,有淡褐色褐色略呈的斑点及斑块;箨及鞘繸毛俱缺;箨绿黄色,拱截形,边缘生淡绿色或白色纤毛;箨狭三角带状,外翻,微皱绿色,但具桔黄色边缘。末级小有2-5叶鞘几无毛或仅上部有细柔毛;叶耳及鞘繸毛均发达;叶片披针披针,长5.6-13厘米,宽1.1-2.2厘米。

未见。笋期5月中旬。

生长习性

刚竹适宜生长在土层较肥厚、湿又排水良好的冲积砂质壤土地带,红、黄粘土及薄砂干旱的地区不宜生长

分布范围

原产中国,黄河至长江流域及福建均有分布。1840年由上海法国栽培,1928年由法国至美国。

繁殖栽培

刚竹

选用母竹:以干株较矮三年生左右的为最好。因为,干株矮容易起植、装运、装植后不易摇动、发量少,不用梢;同时,三年生的母竹繁殖力最强,容易成活、发笋多。

取母竹鞭竹子繁殖完全靠母竹的鞭,没有鞭的母竹栽活了也不发笋。竹子鞭分两种,一种是老鞭(即来鞭),是原来生长出母竹的鞭,年龄较老,生长力已弱;另一种是新鞭(即去鞭),是母竹向外伸延繁殖新竹的鞭,年龄小,生长力强,母竹的繁殖要靠这种新鞭的发展。因此,栽种母竹时,栽的孽愈大,新鞭愈长就愈好。但是竹鞭过长,栽植不便,同时挖掘鞭时,往往伤及其它,影响到整个竹林的发展,所以,一般用新鞭30-45厘米,用老鞭20-25厘米即可。注意新老鞭的区:老竹鞭的苞尖生长苞较小、较少,较稀;新竹鞭的苞尖向外生长苞较大、较多,较密。在挖取母竹的时候,还要注意保护母竹竹身和鞭连接的地蒂)。蒂若碰伤或折断了,就会使母竹丧失繁殖的能力。

栽植的时间和法:栽植时间以入冬封冻前和来春二月底、三月上旬最好。栽前先刨宽30厘米、深30厘米、长100厘米长垫细土15-20厘米(土肥更好),然后取母竹鞭栽下,栽后封土、浇水、踏实,再在竹周围培上细土堆。每亩定植35株,成活后约3-5年即可发展成林。

浇水:母竹栽植后,每年浇水2-3遍,能促使成活率高,发笋快。老竹林每年浇水1-2遍,能促使发笋多、生长旺。

压土施肥:压土能改良林地土壤结构,增强地力,促使鞭发展。刚竹喜欢有机肥料,可以结压土进施肥,这样效果更大。

抚育:新竹未成林前,每年要锄草松土。成林的老竹,过年采伐,就要进间伐,以达到不断发笋更新。

主要价值

刚竹的竿可作小型建筑用材和各种农具柄;笋供食用,惟味微苦。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海洛因肾脏病

下一篇 帕珠沙星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