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厌食症

通俗的理解就是食欲好的孩子,视进食为乐事,到时间就想进餐。食欲不好的孩子,厌倦进食, 视进食为负担,即使色香味均好的美食,也没有兴趣,这种饮食状态,就叫厌食。如果厌食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影响小儿身高、体重的正常增长,称为厌食症。某些慢性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炎、结核病消化不良及长期便秘等都可能是厌食症的原因(仅占9%)。但是,大多数小儿厌食症不是由于疾病起(占86%),而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
目录

病因病理 

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炎、慢性肠炎、各种原因的腹泻慢性便秘等都是常见的原因。②消化道变态反应及服用易恶心呕吐的药物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茶碱等也可导致厌食。③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原病、贫血、及一些慢性感染等。④锌缺乏和缺乏某些分泌时,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等。⑤其他如功能不全、压、酸中毒、尿毒症、以及功能不全消化道淤。⑥近年来较多增加的维生素A和/或维生素D中毒等。

除以上疾病外,应注意小儿情绪变化可厌食。特是因家长溺爱对小儿进食采取不适当的态度,反而神经厌食(参阅精神疾病篇)。不良的饮食习惯常是厌食要原因,高蛋白、高糖的饮食使食欲下降;两餐之间随意吃糖果、点生、瓜子等零食,以及吃饭不定时、生活不规律都影响食欲;夏季候过热,湿度过高以及过多的冷饮都影响消化液的分泌,而影响食欲。 长期厌食可致养不良和体质减弱。

长期厌食可致小儿养不良和体质减弱。小儿厌食症一般由于以下疾病起:

1、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炎、慢性肠炎、各种原因的腹泻慢性便秘等都是常见的原因。

2、消化道变态反应及服用易恶心呕吐的药物,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茶碱等也可导致厌食

3、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原病、贫血及一些慢性感染等。

4、锌缺乏以及缺乏某些分泌时,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5、其他如功能不全、压、酸中毒、尿毒症、功能不全以及消化道淤

6、近年来较多增加的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等。

 除以上疾病外,应注意小儿情绪变化也可厌食。特是中老年人对小儿进食采取不适当的溺爱态度,反而可小儿神经厌食

不良的饮食习惯常是厌食要原因。高蛋白、高糖的饮食使食欲下降;两餐之间随意吃糖果、点生、瓜子等零食,以及吃饭不定时、生活不规律,都会影响食欲;冷饮及饮料均影响消化液的分泌,进而影响食欲。

病因

  1.身体原因

  (1)某些肠道疾病的影响:消化性溃疡、急慢性炎、慢性肠炎以及各种原因的腹泻慢性便秘等都可能会小儿厌食症,应具体排查找到原疾病;

  (2)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会起消化道变态反应,易恶心呕吐等,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茶碱等药物会导致食欲不振厌食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也表现有厌食。一些抗癌药物更容易厌食

  (3)身体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及某些分泌素不足也有可能厌食。如缺锌常表现有厌食,某些分泌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也可表现厌食

  (4)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原病、贫血、及一些慢性感染等。

  (5)其他如功能不全、压、酸中毒、尿毒症、以及功能不全消化道淤

  2.父母面的原因

  (1)喂养不当

  因为家济改善、市场儿童零食供应增多,小孩子容易受不了诱惑乱吃零食,高蛋白、高糖的饮食使食欲下降,两餐之间随意吃糖果、点生、瓜子等零食,以及吃饭不定时、生活不规律都影响食欲;

  (2)错误教育的影响:

  家长对儿童要求过高,限制自由,阻止与其他儿童玩耍,或限制他想去的地,影响其情绪,使食欲降低。

  家长过分注意儿童进食,容易因为一次的进食不成功而对孩子发脾气,反复诱导或以威胁手段使小儿容易患上厌食症;

  (3)家长本身有厌食偏食的习惯,给孩子留下不良的印象。3.小儿情绪的影响

  (1)因家长溺爱对小儿进食采取不适当的态度,反而神经厌食

  (2)夏季候过热,湿度过高以及过多的冷饮都影响消化液的分泌,而影响食欲。

  (3)急性精神刺激:如小儿受到强烈惊吓之后,精神萎靡、活动受抑制,食欲降低。这种厌食,往往时间不会太长,恐吓理过去食欲也就会恢复。

  (4)亚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离亲人及熟悉的环境进入托儿所或其他新环境时,对新环境不适应,情绪低落,食欲降低。家不幸或父母离异等情况都有可能是厌食症的原因。

检查

  1.肠道出抽出咖啡样物质及粪便隐试验阳性,血红蛋白水平降低;

  2.清电解质、糖、浆渗透压反映机体环境是否平衡;

  3.腹胀功能、清心酶谱等监测观察全身各脏器功能损伤程度;

  4.纤维镜检查是早期确诊应激性溃疡法,选择性管造影可见造影外溢成一团积聚管旁而久不消,X线平有游离体时提示溃疡穿孔,超声图像可有壁增厚、粘膜皱襞肥大等。

诊断方法

厌食是儿科常遇到的诉。要弄清是否确系厌食。有的家长过分要求小儿进食,有时小儿食量变化较大或偏食,可误认为厌食。要从病史、体检和必要的化验检查深入了解,以除外消化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对消化道的影响。详询小儿家校环境,有无影响进食习惯的因素。

临床上,常有家长自诉小朋友食欲不好,是不是得到“厌食症”呢?其实,并不是凭“食欲不振”就诊断为“厌食症”;所谓的厌食症,必须先排除宝宝是否罹患有感冒或科慢性疾病(例如:长期泄泻慢性炎、结核),如果是因为上述原因,此时的厌食是自然的,等到疾病痊愈后,厌食应该会改善;真正的厌食是指小朋友长时期食欲不振、看到食物也不想吃、甚至拒吃,这种情一般连续两个月以上,如此,才符所谓的“厌食”。

改善方法

  1、定时进餐,适当控制零食。

  定时进餐就是要求小儿时吃饭,包括早餐、中餐、午后点和晚餐,只有三餐成规律,消化系统才能正常工作。决不让孩子不吃零食是不可能的,但键是不能吃得过多,不能代替正餐。

  2、制冷饮和甜食。

  冷饮和甜食是小儿的最爱,但这两类食物对食欲影响很大。中西医均认为冷饮会导致消化异常,影响消化道功能。而甜食吃得过多也会有害肠。另外,这两类食物饱作用强,会影响正餐,因此,食用时要谨慎。

  3、饮食理搭配。

  小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多半来源于食物,但这些养素并不是等量分配的。因此,作为父母要了解养素间的搭配比例,帮助孩子均衡养。每天不仅吃肉、乳、蛋、豆,还要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做到荤素搭配。此外,父母还要了解各种食物的忌,比如子吃多了"上",吃多了损伤柿子吃多了便秘。这些东西,孩子不能多吃。

  4、讲究烹调法。

  专家解析:烹饪手法会影响食物结构,小儿在发育期间,消化能力还比较弱,因此要把饭菜做得细、软、烂一点,帮助肠消化,避免口臭。随着年龄的增长,咀嚼能力增强了,饭菜加工式和搭配可以适当调整。

  5、防止挑食和偏食。

  专家解析:挑食和偏食会影响小儿对养的吸收,对健康十分不利。因此,父母要做到导孩子正确饮食,不要强迫孩子吃当时不喜欢吃的东西,也不要给孩子吃过多喜欢吃的饭菜,防止过食损伤。同时还要常变换饭菜样,增进新鲜感,提高孩子的食欲。

  6、改善进餐环境。

  专家解析: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详、和睦的家氛,对小儿进食,父母不要过分干涉,也不能强迫其吃东西。此外,进餐时不要过多说笑,看电视,让孩子吃饭时能更专,另外,尽量让孩子与大人共餐,这样可以提高小儿进餐的积极性。同时,父母要保孩子充足睡眠,适量活动,理的生活制度有助于诱发、调动、保护和促进孩子的食欲。

治疗措施

应正确诊断病因和治疗原发病。对症治疗应着重恢复小儿的消化功能。要用中医疗法、针灸疗法、捏脊疗法。在此同时注意改善饮食容和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并纠正家长对小儿饮食的不正确态度。必要时可给硫酸锌10mg,放糖浆饲婴,每日1~2次。如检查锌低下,可用硫酸锌2~3mg/kg·d,疗程1~3个月。锌能使味蕾细胞迅速再生,改善味蕾的敏锐度,又能提高消化功能,对缺锌的患儿有效率高达90%以上。

中医疗法中医厌食纳呆功能失调。由于素虚,或喂养不当、饮食不、伤及所致。临床分为虚、实两:偏实证者治以消导为;偏虚证者治以调补为,并结临床随症加减。

实证因停食停乳失调,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手足心热睡眠不安,腹胀腹泻舌苔黄白腻,滑数。治以消食化滞化,常用保和加减。

例一:藿香9g,胡连3g,陈皮6g,建9g,焦山查9g,茯苓9g,金9g

例二:山药9g,川明参9g,金9g,苡仁9g,稻芽9g,麦9g。

虚证体质虚弱或久病元耗伤,致使消化无力食欲不振,面黄瘦,精神倦怠,乏力,或大便溏稀。较淡,无苔或少苔,细弱无力。治以健脾法。常用理中汤加减。

例一:党参9g,白术9g;茯苓9g,草蔻3g,干姜3g,生谷,麦各9g。

例二:党参9g,茯苓9g,焦术3g,甘草3g,焦查6g,川朴3g,生麦9g。

加味法以上二均可随选加下列药物:①潮热皮9g,白薇9g;②腹泻山药9g,莲肉9g;久泻加赤石脂9g,诃子6g;③消瘦不思食加继服;④气逆加砂仁3g,千年健9g;⑤虚甚加黄精9g;⑥腹胀莱菔子3g;⑦厌食顽固者加丁香1.5g;⑧婴幼儿停食停乳或便秘一捻金,每次0.3~0.6g,日2~3次。⑨出汗多者加生牡蛎15g,小麦9g。

针灸疗法可灸足三里、谷、中脘、梁门

捏脊疗法对厌食效果好,特是对虚证法参阅医护治疗专

中医治法:

称:加味桂枝

组成:桂枝3克,白芍6克,生姜2,红枣3枚,清甘草3克。

功能:调和卫,促醒胃气

治:腠虚汗多,纳呆厌食

用法:本量少味不苦,每一次,约小半碗,分二次温服,患儿喜饮。

加减运用:见有不同的兼,须加味处理。如舌红剥,阴液不足者,加养生津之品,玉竹百合、石斛、麦冬、生扁豆、生地等斟酌选入;鼻衄白茅藕节便秘加生首乌以润之,切忌泻;寝汗淋漓者,加麻黄糯稻根以止汗;阳虚,可入附子虚寒腹痛,倍芍药加饴糖等等。至于新感袭,须辨其轻重而作化裁。

体会:前流小儿厌食症,是由于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加上喂养不当,漫进滋补,久之生化机能失常。有的父母还要强喂、打骂,更造成小儿精神紧张,养紊乱,出现形体更弱,腠虚汗多,面色不华症状仔细观察,发现患儿大多苔少软无积,大便坚硬,容易感冒发热。凡此种种,都因食养不当,养过剩之故。此症既无积可消,又不受补。从中医一身之卫,一身之。”的理论考虑,分析此病是由不和而影响卫失调,需采用鼓舞卫的法来振奋胃气,于是投以桂技场加味治疗,数卫和,,疗效满意。在长期实践观察中,验明此实为一个体质改善、强壮神经安定,或里虚、中焦化源不足、潜在虚质的一贴调。尤在泾说;“此汤外证得之,能解肌邪气得之,能补虚调阴阳。”此调和卫,促醒胃气,使之思食,故称此为“倒治法”。

并发症状

本病长期得不到缓解,可并发疾病小儿养不良,甚至发育障碍等。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相对比成人需要更多的各种养素供给。如果各种养素供给不足,不但会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使生长发育停滞,体脏器萎缩,这样必然会影响小儿的正常免疫系统。如由于厌食导致的严重的蛋白质--热能不足养不良患儿,可出现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清抗体减少,因而容易发生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感染,且感染往往持续,迁延不愈,甚至危及生命。表现为反复感冒、发烧,或反复咳嗽、不吃、不好动,体重不增,个儿不长。

1.厌食厌食,其实是指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或各种急、慢性疾病起的食欲不振,食量显著减少。严重的厌食,可影响生长发育,造成养不良。以长期不思乳食为,一般情况尚好,无部胀满、呕吐腹泻等症。

2.病:可由厌食积滞发展而成,以面黄瘦,毛发稀疏,肚膨胀,青筋暴,或凹如舟等为特征,病程较长,影响生长发育,且易并发其他疾患。

3.畏食:厌食还要与畏食区来,虽然这两者都是食量减少,但畏食者的食欲正常,饥肠辘辘。只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譬如口咽溃疡牙痛困难或腹痛等原因,进食时觉不适,畏惧和拒绝进食而致食量减少。这些患者在消除了上述病因后,食量便可恢复正常。

预防措施

首先要保持理的膳食。建立良好的进食习惯。动物食品含锌较多,须在膳食中保持一定的比例。此外可增加锌的摄入量,于100g食盐中掺入1g硫酸锌,使锌的摄入达到标准用量(约每日10mg),食欲可以增加。如有慢性疾病和养不良,须及早治愈。

对孩子厌食理矫治,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给孩子做出好榜样。事实表明,如果父母挑食或偏食,则孩子多半也是个厌食者。

2.注意导。当孩子不愿吃某种食物时,大人应当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导他们品尝这种食物,既不无原则迁就,也不过分勉强。

3.创造好的吃饭氛。要使孩子在愉快情下摄食。

4.不要使用补药和补品去弥补孩子养的不足,而要耐讲解各种食品的味道及其养价值。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