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磷霉素

磷霉素(Fosfomycin)是一种抗生素,分子式C3H7O4P。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菌细胞壁成,是一种有希望作为药用的抗生素。能与一种细菌细胞壁成酶相结,阻碍细菌利用有物质细胞壁的第一步反应,从而起杀菌作用。要用于敏感的革兰阴性菌起的尿路、皮肤及软组织、肠道等部位感染。称:磷霉素英 文 :Fosfomycin磷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早期成,其分子结构与磷酸烯醇丙酮酸相似,故......
目录

基本介绍

称:磷霉素

英 文 :Fosfomycin

药理

药效

磷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早期成,其分子结构与磷酸烯醇丙酮酸相似,故可竞争同一转移酶,使细菌细胞壁成受到阻抑而导致细菌死亡。本品作用于敏感菌后,电镜观察发现细菌态有明显改变,中细胞壁增厚、弯和不规则,细胞壁变薄或消失。

动力

本品和浆蛋白不结,半减期为 1.5~2.0h,进入体组织分布广,以组织中浓度为最高,其次为组织,在胎儿环、胆汁、乳汁、骨髓、脓液、、眼房水及气管分泌物中也有相当浓度;本品也可透过屏障,炎症时液浓度可达同时期药浓度的 50%以上。服本品后约各有 1/3自尿、粪中排泄,注或静注本品后 24h 90% 由尿中排出。液透析能清除 70%~80%的药物,故透后宜加用 1次全量。

磷霉素钙后约 30~40%可自肠道吸收。正常人服本品 0.5、1.0和2.0g后 2~4小时药浓度达峰值,药峰值分为 3.5、5.3和 7.0μg/ml,其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每6小时磷霉素钙 0.5g,稳态药浓度可达 6~8μg/ml。磷霉素钠 1小时后药浓度可达峰值,注0.5和1g,药峰浓度分为 17和 28μg/ml,每 6小时注1g的稳态药浓度为 30~40μg/ml。静注磷霉素钠0.5和1g的药峰浓度各为 28和46μg/ml,1小时后即下降 50%左右。每 6小时静注0.5g,其稳态药浓度为36μg/ml。静滴4g,半小时滴完,药峰浓度可达 195μg/ml,24小时静滴 12g,稳态药浓度可达 60μg/ml左右。磷霉素分子量小,不与浆蛋白结,T1/2为 1.5~2小时,功能减退时略有延长,但对药浓度无明显影响。磷霉素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和体液中,表观分布容积为22L/kg。组织中浓度以为最高,其次为等。在胎儿环、胆汁、乳汁、骨髓和脓液中的浓度分为母药浓度或药浓度的 70~98%、20%、7%、7~28%和 l1%。本品也可透过屏障进入液中,炎症时可达药浓度的50%以上。磷霉素也可进入胸腔、气管分泌物和眼房水中。磷霉素钙后约 l/3于24小时自尿中排出,l/3在 72小时随粪便排出。静注或磷霉素钠后 24小时约 90%自尿中排泄。液透析后约70~80%药物可被清除,术后需加用一全量。

药理作用

本品抗菌谱广,对葡萄球菌属、大肠杆菌、沙雷菌属和志贺菌属等均有较高抗菌活性,对绿脓杆菌、变杆菌属、产杆菌、肺炎杆菌、链球菌和部分厌氧菌也有一定抗菌作用,但均较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为差。细菌对本品和其他抗生素间不产生交叉耐药性。

磷霉素的体作用较体外作用为强。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细胞壁的早期成而导致细菌死亡。

适应症

磷霉素服适用于敏感菌(金葡菌、大肠杆菌、沙雷菌属、志贺菌属、绿脓杆菌、肺炎杆菌、产杆菌等)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和肠道感染(包括菌痢等)。磷霉素钠注射的适应为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血症腹膜炎、膜炎、骨髓炎等。量需较大,且常需与其他抗生素如β-酰胺类或氨基糖苷类用。磷霉素也可与万古霉素用,以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

磷霉素钙盐适用于敏感菌所致轻、中度感染,如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及肠道感染等。静给药可用于部感染、腹膜炎、血症骨髓炎等较重感染,严重病例宜与β酰胺类或氨基糖甙类联应用。

用法用量

1.磷霉素服成人每日 2— 4g(以磷霉素酸基计,下同);小儿每日体重 50一 100mg/kg分 3— 4次服用。

2.磷霉素注射成人每日 2— 8g;小儿每日体重 50— 200mg/kg,分 3— 4次给药。

3.磷霉素钠静注射或静滴注成人每日 4一 12g,严重感染可加至 16g;小儿每日体重 100— 300mg/kg,分 3一 4次给药。

制剂与规格

磷霉素囊(1) 0.25g(25万单位)(2) 0.5g(50万单位)

注射用磷霉素钠(1) 0.5g(50万单位)(2)1g/瓶(100万单位);4g/瓶。

磷霉素钙,服,适于尿路及轻症感染,成人一日2-4g,分3-4次用;儿童一日50-100mg/kg,分3-4次服用.磷霉素钠,静注或静滴,用于中度及重度系统感染,成人一日4-12g,重症一日16g,儿童一日100-300mg/kg,均分2-4次给药.

用法及用量

磷霉素钙盐供服,成人每日 2~4g,儿童每日 50~100mg/kg,分 2~4次服用。注局部疼痛较著。已基本不用。静给药用磷霉素钠盐,成人每日 8~16g,儿童每日 200~300mg/kg,临用前,以5%葡萄糖液或葡萄氯化钠液溶解、分 2~3次静滴。磷霉素的体外抗菌活性受培养基中葡萄糖和磷酸盐的影响而减弱,加入少量葡萄糖-6-磷酸盐(G-6-P)可增强其抗菌活性。静注射液的 pH在 7.6时本品较稳定。剂型与规格:磷霉素囊:0.125g/粒。磷霉素钠粉针:1g/瓶。

禁用慎用

孕妇慎用。磷霉素钠的含钠量约为25%,功能不全、压等患者慎用。

给药说明

磷霉素在体外实验中对二磷酸腺昔(ADP)介导的凝聚有抑制作用,量加大时更强,但临床应用中尚未见因应用本品而起出的报道。

磷霉素囊供服,因仅部分吸收且药浓度较低,故只适用于轻症感染如尿路和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较大量采用时宜在疗程中测功能 1一 2次;

磷霉素钠由于疼痛较剧,常需加用局麻,临床上一般不应用注给药。

不良反应

约 10一 17%可发生不良反应,要为轻度的肠道反应,如恶心纳减退、中不适、稀便或轻度腹泻等,一般不影响继续用药。偶可发生皮疹、嗜酸粒细胞增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等,未见液系统等的毒性反应。磷霉素钠时局部疼痛较剧。

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可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过敏性皮疹.转氨酶升高.注局部疼痛,硬结.静用药可有栓性炎,心悸.

本品使用安全,有功能减退者不需调整量。服可能有恶心、纳减、中不适或稀便、轻泻等轻度肠道反应,一般不影响治疗。偶发皮疹、嗜酸粒细胞增多或—过性转氨酶升高。临床应用3000多例,未发现脏或液系统的毒性反应。

对于功能不全、压等患者慎用。本品毒性虽较轻,但仍可致皮疹、嗜酸细胞增多、氨基转移酶升高等反应。服可致肠道反应;注局部疼痛和硬结;静给药过快可致栓性炎、心悸等。

相互作用

(1)磷霉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易受培养基中葡萄糖和(或)磷酸盐的干扰而减弱,加入少量葡萄糖-6-磷酸盐(G-6-P)则可增强本品的作用。

(2)磷霉素与β-酰胺类、氨基糖苷等抗生素用常呈协同作用,并同时减少或延迟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严重感染时除应用较大量外,尚需与上述抗生素用,用于金葡菌感染宜与红霉素利福平用(最好有体外联药敏测定作为参考)。

本品与一些金属盐可生成不溶性沉淀,勿与钙、镁等盐相配伍。

磷霉素钠

:西医药物

药理作用能与一种细菌细胞壁成酶相结,阻碍细菌利用有物质细胞壁的第一步反应,从而起杀菌作用。对于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淋球菌、奇异变杆菌、伤寒杆菌、沙雷杆菌、大多数的绿脓杆菌、化脓性链球菌、粪链球菌、部分吲哚阳性变杆菌和某些克雷白杆菌、肠杆菌属细菌等有抗菌作用。

动力磷霉素服吸收率为30%~40%。服1g,2小时药达峰,约为6ug/m1;6小时尿药浓度达蜂,约为150ug/m1。磷霉素钠2g,2小时药达峰,约为33ug/ml,尿药峰浓度则可达1000ug/ml以上。静滴钠盐2g,滴完即时药浓度为120ug/ml,迅速下降

,到30分时可下降一半,以后缓慢下降,3小时尿药峰浓度可达数千ug/ml。钠盐注后止即达药峰浓度,不与浆蛋白结,广泛分布于组织中,本品可透过屏障、胎盘屏障:脏排泄,半衰期约1.5~2h。

适应症要用于敏感的革兰阴性菌起的尿路、皮肤及软组织、肠道等部位感染。对部、膜感染和血症也可考虑应用。与其他抗生素间不存在交叉耐药性。临床要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眼科感染、部感染、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用法用量磷霉素钙,适用于尿路感染及轻症感染,成人2~4g/d,儿童1日量为50~100mg/kg,分3~4次服用。静注或静滴磷霉素钠,用于中度或重度系统感染,成人4-12g/d,重症可用到16g/d;儿童1日量100~300mg/kg,均分为2~4次给予。1g药物至少应用10ml溶,如若一次用数g,则应每1g药物用25ml溶的比率进溶解,予以静滴或缓慢推注。适用的溶有:灭菌注射用水、5%~10%葡萄糖液、氯化钠液、含乳酸钠的输液等。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轻微,常见有部不适、恶心肠道反应,偶可发生皮疹等过敏反应,还可起嗜酸细胞增多、谷丙转氨酶增高等。本品注疼痛明显。

注意事项(1)磷霉素钠的含钠量约为25%,以1g药物计,含钠约为11mmol,对于功能不全、压等患者应慎用。(2)毒性较轻,但仍可致皮疹、嗜酸细胞增多、氨基转移酶升高等反应。服可致肠道反应;注局部疼痛和硬结;静给药过快可致栓性炎、心悸等。(3)孕妇慎用。与一些金属盐可生成不溶性沉淀,勿与钙、镁等盐相配伍。

磷霉素囊:每囊0.1g,0.5g。注射用磷霉素钠:每瓶1g;4g。

磷霉素钙片

英文CalciumFosfomycinTablets

:西医药物

药理作用本品为广谱抗生素。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早期成,使细菌的细胞壁成受到阻抑而导致其死亡。本品的抗菌谱较广,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本品的抗菌谱包括金葡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雷菌属、志贺菌属、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肠杆菌等。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

动力磷霉素钙后约30%~40%自肠道吸收。正常人

服本品0.5、1.0和2.0g后2~4小时药浓度达到峰值,药峰值分为3.5、5.3和7.0μg/ml,其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每6小时磷霉素钙0.5g,稳态药浓度可达6~8μg/ml。磷霉素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和体液中,组织中浓度以为最高,其次为等。本品也可透过屏障进入液中,炎症时可达药浓度的50%以上。磷霉素也可进入胸、腔、气管分泌物和眼房水中。磷霉素钙后约1/3于24小时尿中排出,1/3在72小时随粪便排出。

适应症服适用于对磷霉素敏感的致病菌所致的下列感染:1.肠道感染:细菌性肠炎、菌痢。2.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尿道炎。3.皮肤科及组织感染:疖病、炭、汗腺炎、淋巴结炎、毛囊炎。4.呼吸道感染:鼻咽炎、扁体炎、气管炎、早期慢性气管炎。5.眼科:麦粒肿泪囊炎。6.妇科:阴道炎、子宫颈炎。

用法用量服,小儿每日体重一次50~100mg/kg,一日3~4次。

不良反应要为轻度肠道反应,如恶心纳减退、中不适、稀便或轻度腹泻等。一般不影响继续用药,偶可发生皮疹、嗜酸粒细胞增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等,未见液系统等的毒性反应。

注意事项1.与β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用时常呈协同作用,并可减少或延迟细菌耐药性的产生。2.磷霉素在体外对二磷酸腺苷(ADP)介导的凝集有抑制作用,量加大时更为显著,但临床应用中尚未见起出的报道。孕妇慎用。

过量处理

相互作用1.与β酰胺类联应用对金葡菌(包括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具协同作用。2.与氨基糖苷类应用具协同作用。3.与其他抗生素间不存在交叉耐药性。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