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岗柃

岗柃:Eurya groffii Merr.),“米碎木、蚂蚁木”,是山柃木植物,产于福建西南部、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中部、重庆贵州南部及西南部及云南等地。生于海拔50-2000m的山坡、林缘、沟边的灌木或小乔木。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岗柃治:结核咳嗽肿毒;脓疱疮;跌打损伤;骨折灌木或小乔木,高2-7米,有时可达10米;树皮褐色或褐......
目录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2-7米,有时可达10米;树皮褐色或褐黑色,平滑;嫩,密被黄褐色披柔毛,小褐色或灰褐色,被短柔毛或几无毛;顶芽披针,密被黄褐色柔毛。

革质或薄革质,披针或披针状长,长4.5-10厘米,宽1.5-2.2厘米,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钝或近楔形,边缘密生细锯齿,上面暗绿色,稍有光泽,无毛,下面黄绿色,密被贴伏短柔毛,中脉在上面凹下,下面凸起,侧脉10-14对,在上面不明显,偶有稍凹下,在下面通常纤细而隆起;叶柄极短,长约1毫米,密被柔毛。

岗柃1-9朵簇生于腋,花梗长1-1.5毫米,密被短柔毛。雄花苞片2,卵萼片5,革质,干后褐色卵形,长1.5-2毫米,端钝,并有小突尖,外面密被黄褐色短柔毛;花瓣5,白色,长或倒卵状长,长约3.5毫米;雄蕊约20枚,花药不具分格,退化子房无毛。

雌花苞片萼片雄花间,但较小;花瓣5,长披针,长约2.5毫米;子房卵,3室,无毛,花柱长2-2.5毫米,3裂或3深裂几达基部。

果实,直径约4毫米,成熟时黑色种子稍扁,,深褐色,有光泽,表面具密网纹。

期9-11月,果期次年4-6月。

生长环境

云南红河的岗柃,图片来自中国自然标本馆

多生于海拔300-2700米的山坡路旁林中、林缘及山地灌丛中。

分布范围

产于福建西南部(南靖、龙、上杭、永定、连城)、广东海南(东尖峰岭)、广西、四川中部(峨眉、叙永、嘉定、乐山)、重庆贵州南部及西南部(安龙、册亨、赤水、罗甸、荔波、独山、望谟、兴仁、兴义)及云南等地.

药用

【来源】 山岗柃Eurya groffii Merr.,以入药。

【生境分布】 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归经】 微苦,平。

【功能治】 豁镇咳,消肿止痛。结核,咳嗽。外用治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3~5钱,水服。外用鲜捣烂

【摘录】 《全国草药汇编》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