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软骨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怎么回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这是一种小儿常见病占总佝偻病95%以上本病系因体维生素D不足起全身性钙磷代谢失常以致钙盐不能正常沉着在骼的生长部分最终发生骼畸佝偻病虽然很少直接危及生命但因发病缓慢易被忽视一旦发生明显症状时机体的抵抗力低下易并发肺炎腹泻贫血其它疾病。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又叫软化症即矿化不足,新成的基质钙化障碍。是由钙、磷、镁构成的......
目录

软骨病

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又叫软化症即矿化不足,新成的基质钙化障碍。是由钙、磷、镁构成的结晶沉着于原组成的基质上共同构成的,基质与矿物质之间呈一定比例。如果基质无改变而化障碍称为矿化不足,特点是新成的类钙化障碍,发生在生长发育已完成的成年人为病,发生在儿童则为佝偻病

概述

病是以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和临床以骼的钙化障碍为要特征的疾病维生素D是维持高等动物生命所必需的养素它是钙代谢最重要的生物调因子之一本病是小儿时期四种疾病防治之一。维生素D一直被认为时时刻刻都在参与体钙和矿物质平衡的调维生素D不足导致的佝偻病,是一种慢性养缺乏病,它发病缓慢,不容易起家长的重视,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因此必须积极防治。17世纪FrancisGlisson教授和DanielWhistle医生首先科地描述了维生素D缺乏症,即佝偻病病是婴幼儿中常见的养缺乏症,多发生于3个月~2岁的小儿。

当肠道钙摄入不足或活性维生素D3缺乏时,清钙降低,磷也有不同程度下降,成的微环境里,钙、磷浓度降低,使新成的基质不能钙化,新成减少。长期的低钙刺激甲状旁腺增生,分泌较多的甲状旁腺激素,一面作用于脏,促进成较多的1,25-(OH)2VD3;另一面作用于细胞和破细胞,加速吸收,使组织释放出更多的钙,以弥补钙不足;还作用于小管,增加钙的重吸收,减少尿钙。甲状旁腺代偿性增生的病人钙正常或稍低于正常,无手足抽搐等临床表现,但有明显的骼畸组织破坏。甲状旁腺增生不良的病人,组织破坏有限,钙外移不明显,但可有明显的手足抽搐。极其严重的病人,尽管有甲状旁腺代偿性增生,钙大量外移,也不能弥补钙的下降,不仅有严重的破坏,而且有明显的手足抽搐

软化症多见于妊娠、多产的妇女及体弱多病的老人,最常见的症状骨痛无力压痛。重度患者有柱压迫性弯、身体变矮、盆变等现象,但痉挛及手足抽搐的发生并不多见。发病初期,骨痛部位不固定,常在部或下肢一般活动时加重,常被误认为是湿神经官能症。无力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始是上楼梯或坐位起立时很吃力,病情加剧时完全不能走。在骨痛无力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患者步态特殊,摇摇摆摆,被称为“步”或“企步”态。压痛多见于胸骨肋骨盆及大关节处,不能触碰,触之疼痛难忍。有的有自发性、多发性骨折或假性骨折,如股骨粗隆下骨折或椎体的压迫性骨折。X线检查最常见的现象是质疏松、密度下降、骼畸骨折皮质变薄。约1/3的软化患者X线可见膜下侵蚀及指骨纹理增强现象。也有的软化症患者X线图象完全正常,没有改变表现。

病发原因

1.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可由皮肤日照产生,如日照不足,尤其在冬季,需定期通过膳食补充。此外空污染也可阻碍日光中的紫外线人们日常所穿的衣服、住在高楼林立的地区、生活在室、使用人工成的太阳屏阻碍紫外线居住在日光不足的地区等都影响皮肤生物成足够量的维生素D。对于婴儿及儿童来说,日光是使机体维生素D3的重要途径。

2.维生素D摄入不足动物性食品是天然维生素D的要来源海水鲱鱼沙丁,动物肝脏鱼肝油等都是维生素D2的良好来源。从鸡蛋、牛肉、黄油和植物油中也可获得少量的维生素D2,而植物性食物中含维生素D较少。天然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D不能满足婴幼儿对它的需要,需多晒太阳,同时补充鱼肝油

3.钙含量过低或钙磷比例不当食物中钙含量不足以及钙、磷比例不当均可影响钙、磷的吸收。人乳中钙、磷含量虽低,但比例(2∶1)适宜,容易被吸收而牛乳钙、磷含量较高,但钙磷比例(1.2∶1)不当,钙的吸收率较低。

4.需要量增多早产儿因生长速度快和体储钙不足而易患佝偻病;婴儿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增多,故易佝偻病;2岁后因生长速度减慢且户外活动增多,佝偻病的发病率逐渐减少。

5.疾病和药物影响疾病及肠道疾病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小儿胆汁郁积总管扩张先天性道狭窄或脂肪泻腺炎、难治性腹泻等疾病均可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而患佝偻病舔。长期使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等药物,可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和代谢而佝偻病

发病机制

人体维生素D可从两个途径即皮肤转化成和摄入获得源性与外源性两种源性维生素D是人体皮肤的7-固醇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产生没有活性的维生素D2;外源性维生素D来自食物,如蛋、乳类等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D2。膳食中的维生素D2在胆汁的协助下舔,在小肠成乳糜微粒被吸收入浆,与源性维生素D3一起维生素D结蛋白(的一种α-球蛋白)转运至肝脏。在25-羟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成为25-羟基D3此时,虽已具有抗佝偻病活性,但作用不强舔再被转运至脏后,1-羟化酶的催化下,进一步被氧化成具有较强抗佝偻病活性的1,25-(OH)2D3,最后环输送到相器官而发挥其生理作用。

转运至小肠组织的1,25-(OH)2D3先进入肠黏膜上皮细胞,与胞浆中的特异性受体成复体作用于核染色质,诱发成特异的钙结蛋白,后者的作用是把肠腔表面的钙离子转运带入黏膜细胞,从而进入环使钙升高舔,促进中钙的沉积。除此以外,1,25-(OH)2D3对脏也具有直接作用,促进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以减少钙和磷的丢失。

维生素D缺乏时,钙、磷肠道吸收减少,低钙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旁腺激素促进质吸收、盐溶解同时甲状旁腺激素促进成1,25-(OH)2D3,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因甲状旁腺激素抑制小管对磷的重吸收,相对促进钙的吸收,而使尿磷大量排出,尿钙趋于正常或稍偏低。但最终使组织钙化过程发生障碍,甚至质溶解。成细胞代偿性增生,局部组织堆积舔,碱性磷酸酶分泌增多,临床上产生一系列的骼改变和生化改变。

临床表现

病,临床要为骼的改变、肉松弛、以及非特异性的精神神经症状。重症佝偻病患者可影响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环系统及免疫系统,同时对小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影响。在临床上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初期、激期和恢复期,统称为活动期。

1.初期多数从3个月左右始发病,此期以精神神经症状,患儿有睡眠不安、好哭、易出汗等现象出汗后头皮痒而在枕头上摇头磨擦,出现枕部秃发。

2.激期除初期症状外患儿以骼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为用手指在3~6个月患儿的枕骨部位,感觉颅骨内陷,随手放松而弹回,称乒乓球征。8~9个月以上的患儿头颅常呈,前大及延迟,严重者18个月时前尚未。两侧肋骨与肋软交界处膨大如珠子,称肋珠。胸骨中部向前突出似“鸡胸”,或下陷成“漏斗胸”,胸廓下缘向外翻起为“肋缘外翻”;柱后突、侧突;会站走的小儿由于体重压在不稳固的二下肢长上,两腿会成向或向外弯,即“O”型或“X”型腿。患儿的韧带松弛无力肉软弱而使部膨大平卧时呈“蛙状”因四肢无力会坐站走的年龄都较晚因两腿无力容易跌跤。出较迟牙齿不整齐容易发生龋齿大脑皮质功能异常,条件反射成缓慢,患儿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易并发感染、贫血

3.恢复期过一定的治疗后,各种临床表现均消失,张力恢复液生化改变和X线表现也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治疗或自然恢复后临床症状消失,仅重度佝偻病遗留下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骼畸

并发症:该病本身虽然很少危及生命但因发病缓慢,易被忽视,一旦发生明显症状时,机体的抵抗力低下,易并发肺炎腹泻贫血及各种感染性疾病,该病对小儿健康危害较大,是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佝偻病患儿生长发育障碍、骼畸颅、胸廓O腿或X腿以及柱后突、侧突等影响小儿舔的生理功能。

检查方式

实验室检查:1.生化检查测定钙、磷、碱性磷酸酶,清25-(OH)D3(正常10~80µg/L)和1,25-(OH)2D3(正常0.03~0.06µg/L)在佝偻病活动早期就明显降低,为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舔,浆中碱性磷酸酶升高。2.尿钙测定尿钙测定也有助于佝偻病的诊断,尿中碱性磷酸酶的排泄量增高。

其它助检查:1.长骺端X线摄发现长骺端佝偻病的特异X线表现舔,早期X线长骺部钙化预备线模糊;极期钙化预备线消失、骺端增宽、骺端呈杯状或毛刷状改变,质稀疏、干弯骨折;2.X线龄摄发现龄落后。

检查:尿钙、碱性磷酸酶

治疗方法

预防和治疗均需补充维生素D并以钙舔,防止骼畸和复发。

1.一般治疗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品(蛋黄等)多到户外活动增加日光直接照射的机会。激期阶段勿使患儿久坐、久站,防止骼畸

2.补充维生素D初期每天维生素D125µg(5000U),持续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激期250µg(1万U)服,连服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

若不能坚持服或患有腹泻病者可维生素D大量突击疗法维生素D30万U,一般注射1次即可,1个月后改预防量服。注前先服钙4~5天,以免发生医源性低钙惊厥

3.补充钙维生素D治疗期间应同时服用钙

4.矫疗法采取动和被动运动矫正骨骼畸轻度骼畸在治疗后或在生长过程中自矫正应加强体格锻炼,可作些动或被动运动的法矫正例如俯卧撑或扩胸动作使胸部扩张,纠正轻度鸡胸及肋外翻。严重骼畸者外科手术矫正,4岁后可考虑手术矫

预防措施

预后:及时正确治疗,预后良好。遗留骼重度畸,影响生理功能者,需手术矫正。

预防:1.晒太阳最好的预防是晒太阳。人体所需维生素D约80%靠自身成有人测定,阳光直晒后,每平厘米皮肤在3h维生素D18U。在阳光充足的室外小儿穿衣不戴帽,预防佝偻病所需日光的时间为每周需晒2h春夏季出生的孩子满月后就可抱出户外,秋冬季出生的孩子3个月也可抱出户外,始每次外出逗留10~15min,以后可适当延长时间,如在室窗。

2.正确喂养正确喂养对预防也有重要意义,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婴儿自出生后1周始每天补充维生素D400U,早产儿每天补充800U及时添加食,断奶后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保小儿各种养素的需要。

3.补充维生素D对早产儿、双胎儿、人工喂养儿,应用维生素D预防仍是重要法。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依托红霉素

下一篇 维生素A缺乏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