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糖原累积病

糖原累积病(GSD)是一组影响糖原代谢的遗传性疾病,参与糖原成或降解的酶缺陷均可糖原累积病糖原累积病至少有12种类型,据临床表现和受累器官分为糖原累积病糖原累积病要有Ⅰ、Ⅲ、Ⅳ、Ⅵ、Ⅸ型、Fanconi-Bickel综征(XI型)和O型。Ⅰ型GSD是由于小肠葡萄糖6磷酸酶缺陷所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糖原累积病最常见类型。可分为Ⅰa和Ⅰb,Ia型约占80%,因......
目录

Ⅰ型

Ⅰ型GSD是由于小肠葡萄糖6磷酸酶缺陷所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糖原累积病最常见类型。可分为Ⅰa和Ⅰb,Ia型约占80%,因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单位(G6PC)缺陷所致;Ib型约20%,因葡萄糖6磷酸酶转运体(G6PT)缺陷所致。

临床表现

Ⅰ型GSD可表现为新生儿糖和乳酸酸中毒;但更多表现为婴儿期肝大和(或)惊厥。多有娃娃脸表现,四肢相对瘦弱,矮小。B超常有脏增大。特异性生化改变有糖、乳酸酸中毒、高尿酸和脂及酶升高。常有腹泻鼻衄。Ⅰb型除上述特征外由于白细胞减少和功能障碍所致的复发性细菌感染,口腔溃疡和感染性肠炎常见。

并发症中腺瘤和进功能不全最为突出。代谢水平控制良好与腺瘤生长密切相腺瘤有恶变倾向,故建议定期随访肝脏B超。脏病变是晚期并发症。功能变化的早期改变为小球滤过率升高,以后出现微量蛋白尿以及小球率过滤下降和蛋白尿。随着病变进展,局灶性段性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增生逐渐明显。

疾病诊断

当临床表现相符并有糖、乳酸和脂升高时要考虑Ⅰ型GSD。糖素和上腺素刺激试验糖不升,而乳酸明显升高。由于中国人G6PC和G6PT突变谱和突变热点已明确,可基因诊断确诊。明确基因诊断的基础上可为有需求的家产前基因诊断。

疾病治疗

GSD I治疗的总标是维持糖正常,抑制糖所继发的各种代谢紊乱,延缓并发症的出现。饮食治疗是GSD I治疗的重要手段,常用管持续给予葡萄糖或者服生玉米淀粉以维持糖正常水平。生玉米淀粉能缓慢释放葡萄糖,2岁以患儿量为每4h 1.6g/kg。随着年龄增大,量为每6h 1.75-2.5g/kg。应该限制乳糖、果糖和蔗糖摄入,添加维生素和钙。当甘油三脂大于10.0mmol/l应服用他汀类降脂药,高尿酸者可用嘌呤醇,小球率过滤升高时可使用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补充枸橼酸可预防和减轻钙质沉着。Ⅰb型GSD患者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部分研究认为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法。

Ⅲ型

支酶缺陷)Ⅲ型GSD由于糖原支酶缺陷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导致带短支链的异常糖原堆积在肝脏肉中,临床表现为肝大糖、生长落后、运动耐力下降。可分成Ⅲa型和Ⅲb型。Ⅲa型占85%,肝脏肉均受累;15%为Ⅲb型,仅肝脏受累。

临床表现

婴儿期和儿童期,和Ⅰ型GSD不易区分,均表现为肝大糖、高脂血症、矮小,可能有脾大,但脏不大。大部分Ⅲ型患者肝大损随着年龄增大逐渐改善,青春期后症状可消失。腺瘤发生率可达25%。Ⅲa型在儿童期无力症状较轻,到30-40岁表现为慢性进无力消瘦糖和高脂血症常见。与Ⅰ型GSD不同的是,酶升高和酮症明显,但乳酸和尿酸水平正常。酸激酶水平用来判断肉是否受累,但酸激酶水平正常不能完全排除肉该酶缺陷。

疾病诊断

肝脏组织变化为特征性的普遍性细胞扩张和纤维间隔,纤维化和脂肪变性少是与Ⅰ型相鉴之点,纤维化程度不一,多数纤维化是非进展型的。确诊需肝脏肉酶活性测定,突变分析可为多数患者无创诊断。

疾病治疗

Ⅲ型GSD的饮食治疗不如Ⅰ型严格。如有糖可多次服用玉米淀粉。由于Ⅲ型蛋白质糖异生产生葡萄糖的通路是正常的,高蛋白饮食可预防糖发生,无需限制果糖和乳糖。晚期硬化患者可以进移植。对进肌病尚无满意疗法。

Ⅳ型

(分支酶缺陷)Ⅳ型糖原累积病是由于分支酶活性缺陷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酶缺陷所导致异常糖原(支链淀粉样物质)储积在、皮肤、肠、和外周神经。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特征为硬化,患儿18个月可出现脾大生长迟滞,硬化发展为衰竭,一般5岁左右死亡。肝脏组织特征为小结硬化细胞轻度噬碱性包裹体。细胞胞浆包裹体特异性染色和电镜下特征有诊断价值。确诊需测定肝脏肉、皮肤成纤维细胞或白细胞的分支酶活性。Ⅳ型GSD无特异性治疗。

Ⅵ型

磷酸化酶缺陷)

本型报道较少,病程进展良性,儿童期出现肝大生长迟缓,糖、高脂血症和酮症较少出现。乳酸和尿酸水平正常。无受累。肝大生长迟缓随年龄增长而改善,青春期症状消失。高碳水化物饮食和少食多餐能预防糖。大部分病人无需特殊治疗。

Ⅸ型

(磷酸化酶激酶缺陷)该病包括一系列不同种类的糖原累积病。磷酸化酶是糖原分解的限速酶,它被一个链锁反应激活,包括腺苷酸环化酶、单磷酸腺苷酸依赖的蛋白激酶和磷酸化酶激酶。磷酸化酶激酶含有4个亚单位,由不同基因编码。链锁反应中任一种酶缺乏均可起本病,但常见的是磷酸化酶激酶缺陷,包括X连锁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磷酸化酶激酶缺陷。

一、X-连锁的磷酸化酶激酶缺陷1-5岁儿童常以生长迟缓偶尔伴有肝大就诊。固醇、甘油三脂和酶轻度增高,饥饿后可能发生酮症。乳酸和尿酸水平正常。糖一般较轻微。糖素试验葡萄糖反应正常。肝大和生化指标随着年龄增大逐渐正常。多数患者成人身高正常。

二、常隐遗传的肉磷酸化酶激酶缺陷临床表现类似X-连锁遗传的,儿童早期的肝脏增大和生长迟缓是最明显症状,有患者伴有张力低下。少数病人显示肉酶活性降低。

XI型

(XI型,GLUT-2缺陷)XI型是由于葡萄糖转运子2(GLUT 2)缺陷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GLUT 2可将葡萄糖转入或转出、肠基底膜和小管上皮细胞,该病的特征为近端小管功能障碍、葡萄糖和半乳糖利用障碍、糖原储积。患儿1岁左右出现症状,表现为生长迟缓、佝偻病肝大。实验室检查包括糖尿、磷酸盐尿、氨基酸尿、低磷血症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和佝偻病的X线表现。可有轻度糖和高脂血症酶、乳酸和尿酸水平多正常。服半乳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显示不耐受。该病无特异治疗,对症治疗包括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D,限制半乳糖摄入,少食多餐和足量碳水化物摄入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糖原贮积病Ⅴ型

下一篇 米诺环素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