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老年癌症病人的急性感染

癌症病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明显的缺陷,在化疗和放疗后,脏器的损害,粒细胞的减少,皮肤黏膜的损伤等无疑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增加了危险性。感染是癌病人并发症或死亡的要原因,特是晚期肿并感染是最常见的现象。在实践中,感染的发病率及严重性与粒细胞减少程度有很大系,粒细胞减少是化疗放疗的最大障碍。肿病人的特殊部位感染以及机会感染也是较常见的急性感染。(一)发病原因化疗放疗后粒细胞减少是癌症病人......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化疗放疗后粒细胞减少是癌症病人急性感染的要原因,Bodey等报道铜绿假单胞菌血症410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病人发热时在48h未用抗生素治疗病死率可达70%,对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病人验性地应用抗生素,病死率可明显减少,现在,随着化疗和放疗量增大虽可增强抗肿的作用,然而这些法的广泛采用,必将导致更严重和更长期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脏器的损害,老年人更为突出,因此,对粒细胞减少应予高度重视。

(二)发病机

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免疫低下有

症状

对化疗放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病人要详细了解病史和体格检查,这种病人反应迟钝,临床感染征象常常不强烈,也不易被发现,局部仅仅有红,肿,疼痛,胸部X线检查浸润性病变可延迟发生,啰音可能为肺炎的早期体征,有报道25%粒细胞减少病人和病病人肺炎时体检都是正常的,1/3以上病人无咳嗽咳痰泌尿系感染时,尿频可不伴尿痛口腔鼻腔牙齿可存在隐性感染,必须仔细检查,对首次或反复发热的病人必须注意检查直肠周围区域,有时有严重的肛周感染,身体任何部位都可以有隐性感染,而且感染临床表现常常不典型,对此必须重视

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的诊断:发热是感染的症状,但原发病本身(如癌肿,病)亦可有发热,输,药物反应,局部出栓性炎等均可发热,对这类病人应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详细体检,特要注意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

始应用抗生素治疗前,应进下列化验检查:培养(包括厌氧菌培养至少2次),感染可能发生的部位取,尿,鼻咽部分泌物,粪,液,创分泌物等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取清进试验(最好取急性期,恢复期两份标本),为防止污染,最好作气管穿刺或用纤维气管镜取,耻上缘穿刺取尿进培养。

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予以免疫增强,提高免疫水平。

治疗

(一)治疗

同时伴发热时应高度警惕。病人的源性菌丛一般是感染的要来源。分离出的细菌要是肠道致病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及时的抗生素治疗是必须的,但选用哪些抗生素,治疗多长时间还需进一步积累验。一般认为粒细胞减少发热,联使用氨基苷类抗生素及广谱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比较适。这不仅强调了对革兰阴性菌的治疗,也对革兰阳性菌有针对性。有报道认为,粒细胞减少发生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如果细菌对两种而不是对一种药物敏感时,有效率从40%增加到100%。单药物敏感的抗生素比双药物敏感的抗生素应用效果差。对培养阴性或粒细胞减少可能是暂时的,应用单药较为理。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应用抗生素需要考虑两个要问题:

①何时停止抗生素治疗;

②何时扩大抗生素应用范围。白细胞数恢复到一定范围(4109/L)培养阴性或伴体温正常,抗生素治疗可以停用,但在白细胞偏低的情况下,培养阴性或伴体温正常,抗生素治疗也不能马上停止。

一些研究表明,对持续粒细胞减少但无发热的病例,长期应用抗生素无意义。验表明,革兰阳性菌感染者仍有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机会,因此应用的抗生素抗菌谱应针对这些细菌。有些部位的感染,如肺炎直肠周围脓肿等,即使白细胞恢复正常也要继续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3~7天。

对持续发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人的治疗更为复杂,除了细菌感染之外,通常还真菌感染。因此,对持续发热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人用抗生素治疗并给予验性的抗真菌药物是恰当的。严重的粒细胞减少的时间越长,侵入性真菌感染可能性越大,特霉菌属感染。早期用两性霉素B是有效的,但对耐药的真菌无效。在这种情况下可增用其他抗真菌药物,如氟胞嘧啶(5-氟胞嘧啶)、酮康唑氟康唑康唑(埃他康唑)等。输注粒细胞可改善革兰阴性菌血症病人的生存期。但输注粒细胞常伴相当多的传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前无资料支持预防性输入粒细胞的价值。

总之,肿病人在治疗中出现粒细胞减少是严重的科问题。一旦发热反应需加倍警惕,应迅速地鉴感染和给予积极的首次治疗。治疗要依据验,对感染的来源和类型要调查清楚,必要时增加抗生素抗真菌药物。

近几年,由于基因重组人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成功地应用在临床之后,对肿病人起的骨髓抑制有非常明显的治疗作用。对提高化疗疗效预防或治疗感染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商品有莫拉司亭(生白能,Leucomox),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商品有非格司亭(惠尔,Gran)注射

(二)预后

感染是癌症病人死亡的要原因。

检查

中性粒细胞减少,尤其白细胞总数1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时应予注意。

X线检查,活组织病理检查等,有助于及时确诊。

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必要时,尚需做X线检查,镜检查,免疫检查,活组织病理检查等,有助于及时确诊。

有下列情况时应特警惕免疫缺陷者感染:

①患有癌肿或液病;

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

③中性粒细胞数0.5109/L;

④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⑤长期使用上腺皮质激素

诊断

临床癌肿与病相鉴

并发症

并发症有发热,感染,肺炎血症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大观霉素

下一篇 小诺霉素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