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便秘

老年人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同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结。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或2~3天排便1次,便秘患者每周排便少于2次,并且排便费力,粪质硬结、量少。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约1/3的老年人出现便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一)功能性便秘1、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2、因工作紧张、生活奏过快、工作性质和时间变化、精神因素等打乱了正常的排便习惯。3、结肠......
目录

症状起因

便秘(一)功能性便秘

1、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

2、因工作紧张、生活奏过快、工作性质和时间变化、精神因素等打乱了正常的排便习惯。

3、结肠运动功能紊乱:常见于肠易激综征,系由结肠及乙状结肠痉挛起,部分病人可表现为便秘腹泻交替。

4、及盆腔张力不足,排便推动力不足,难于将粪便排出体外。

5、滥用泻药药物依赖,造成便秘;老年体弱,活动过少,肠痉挛排便困难结肠冗长。

(二)器质性便秘

1、直肠肛门病变起肛门括约痉挛、排便疼痛造成惧怕排便,如痔疮、肛裂、肛周脓肿溃疡直肠炎等。

2、局部病变导致排便无力:如大量腹水膈肌麻痹、系统性硬化症、养不良等。

3、结肠完全或不完全性梗阻:结肠良、恶性肿、Crohn病、先天性巨结肠症。各种原因起的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等。

4、腔或盆腔的压迫(如子宫)。

5、全身性疾病使肠松弛、排便无力,如尿毒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管意外、截瘫多发性硬化炎等。此外,卟啉病中毒起肠痉挛,亦可导致便秘

6、应用吗啡类药、抗碱能药、钙通道阻滞神经阻滞药、镇静抗抑郁药以及含钙、铝的制酸等使肠松弛便秘

常见疾病

痔疮、肛裂、肛周脓肿溃疡直肠炎、大量腹水膈肌麻痹、系统性硬化症、养不良、结肠良、恶性肿、Crohn病、先天性巨结肠症、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尿毒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管意外、截瘫多发性硬化炎。

诊断

(一)病史和症状

1、年龄:老年病人特是体弱、动不便或卧床不起者,易起单纯性便秘。但老年患者有顽固性便秘时,须想到由左侧结肠直肠癌性梗阻起。结肠直肠癌以年龄在50岁以上为多见,但约20%见于青壮年、新生儿有顽固性便秘者,应考虑为先天性巨结肠或先天性肛门狭窄锁。

2、职业史:有长期接触史。包括从事含油漆与染料、蓄电池及排版等工种者应想到慢性中毒的可能。

3、生活史:应调查进餐情况,了解食物中是否含有足量纤维素或有无偏食癖。还应调查生活习惯与工作规律是否受到干扰。此外,应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包括情绪紧张、焦虑、忧郁等。常为肠易激综征的诱发因素。

4、药物史:应了解有无服用可便秘的药物,包括鸦片吗啡缓释(美施康定、美啡康等)、止痛、麻醉肉松弛、抗抑郁精神病药物、抗碱能药物、神经阻滞、降压药、止酸、钙通道拮抗、肠道吸附收敛。特应询问有无常服用泻药的历史,可使肠黏膜应激性减退而致便秘

5、起病和病程:在排便习惯一向正常而近期出现进便秘者,若能排除上述生活史、药物史等的影响,必须警惕大肠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癌肿的可能性。病程漫长,有反复缓解与加重,多由精神因素诱发者,常为肠易激综征。

6、腹痛便秘伴有阵发性腹痛者提示有器质性病起的腔塞,也可能是性病灶所致病理反射或肠易激综起的结肠痉挛

(二)相检查

1、体格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发现。在便秘病人,直肠指检可及时发现直肠、炎症、垂、狭窄、粪块、痔疮、肛裂、肛门括约痉挛或松弛等有助于病因诊断。

2、粪便检查

3、镜检查。

4、X线检查:钡餐检查适用于了解钡通过肠道的时间、小肠结肠的功能状态。

鉴别诊断

(一)出梗阻性便秘的鉴诊断

1、功能性出阻塞型便秘(直肠便秘)

是由于肛门直肠附近的组织器官生理性改变导致肛门直肠动力异常起的排便困难。包括横纹功能不良、直肠感觉功能损害、肛门括约功能不良以及黏膜、直肠垂造成的暂时性解剖梗阻等。其转运功能大多正常,但粪便积在直肠排出困难。表现为便意频繁,排空不全,通过排粪动态造影可明确诊断,在不排便时很难查出。据作用机制可分为三型:

(1)弛缓性(直肠无力性)便秘:是指直肠及盆底生理功能退性改变起的出阻塞性便秘,包括直肠前突、直肠垂(套叠)、会阴下降综征等。

①直肠套叠:又称直肠垂,隐性直肠垂。多数人有长期便秘史,排便费力,每天需费时数小时,自觉大便排空困难,需用手指挖出或在会阴部加压帮助排便。因阴部神经损伤,晚期可出现大便失。因伴有直肠炎性水肿溃疡,可出现黏液便。多见于50岁以上的女性,因便后套叠多复位,而且套叠多在肛缘上,少出肛外。诊断比较困难,常规检查多不能发现,排粪造影能确诊。

直肠前壁突出:正常直肠前壁由直肠阴道隔与阴道,当用力排便时直肠前壁易向前突出,当直肠阴道隔松弛时突出更易发生。当病人排便时直肠压力朝向阴道而不向肛门,粪块积集于突出的凹陷,从而出现排便困难,除便秘外还可有局部疼痛及便血。典例病例可感到肛门处有压力下降感,或在耻上加压或用手指插入阴道直肠才能排便。

会阴下降综征:正常时上端肛管(即肛管直肠部)在耻与尾尖联线处,摒肛管下降,但不低于该联线2cm以下,下降超过2cm即为会阴下降。多见于30岁以上的产妇,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时间长及有排不尽感。如伴有直肠垂可有黏液便,因阴部神经损伤可出现会阴部疼痛及大便失,也可伴有阴道垂。

(2)失弛缓性(盆底功能不良性)便秘:是由于盆底痉挛性功能亢进导致的出阻塞性便秘,包括直肠征,盆底痉挛综征,括约失弛缓症,外括约失调综征等。

直肠痉挛综征(盆底痉挛综征):正常人在休息时耻直肠呈收缩状态,而排便时该松弛以利粪便排出。如果排便促进肉痉挛而不松弛,则肛管直肠角的角度不加大,粪便难以排出。排粪造影可明确诊断。

(3)直肠外梗阻性便秘直肠毗邻组织器官压迫或阻塞直肠所致的直肠功能性便秘,包括子宫后倾位、盆底疝等。

盆底疝:由于小肠或乙状结肠进入直肠膀胱窝挤压直肠排便困难。当充盈的小肠或乙状结肠最下下缘下降到耻尾线以下即可确定诊断。

2、器质性出梗阻性便秘

直肠、肛门良恶性肿痔疮、肛裂、肛门狭窄以及肠外肿块压迫等器质性疾病起的出阻塞。肛门指检、结肠镜检及病检,B超、CT可确诊。

(二)肠硬阻性便秘的鉴诊断

肠道容物由于病理因素起通过障碍,临床以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肠鸣音改变,部X线检查可见液平面。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可提示诊断。

1、结肠良恶性肿部扪及肿块,钡餐或钡灌肠、肠镜检查发现占位性病变可明确诊断。

2、肠粘连:有部手术史或腹膜炎史。

3、炎症性肠病、慢性感染性肠病:因肠炎性增生或瘢痕狭窄所至。有长期腹痛腹泻,有时部可们到包块。

4、全身或炎症所致的麻痹: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5、分泌及代谢疾病:甲减、甲旁亢及其他原因起的高钙血症、低钾、中毒糖尿病、尿崩症、硬皮病

6、神经肉病:截瘫、多发性神经炎等常伴有便秘。包括中枢神经系损害及脊髓病变,提示结肠运动的神经失调可能是便秘的一个要原因。

7、先天性巨结肠:因结肠平滑神经丛中缺乏神经细胞,对正常冲动不起反应,故该处平滑不能放松而显狭小,由于粪便堆积致使结肠近端扩张。本病大多发生于婴幼儿期,但有少数至成人才发现,应与功能性便秘

8、结肠假性梗阻:属肠道神经疾病,又称Ogilvie综征,表现为严重便秘腹胀膨隆,结肠普遍扩张,无实际肠梗阻的病变,不存在机械性梗阻,多与小肠假性梗阻同时存在。可继发于糖尿病、硬皮病部手术后等。

(三)慢性传输性便秘的鉴诊断

要是指粪便在结肠通过缓慢,水分被黏膜大量回收,导致大便干,便意减少,排出困难。常规检查无异常,结肠转运时间显著延长。也常伴有盆底痉挛等出阻塞症状据发病机制分为:

1、结肠无力便秘:见于老年体弱,肠平滑衰弱者。

2、排便动力缺乏性便秘:隔、提肛衰弱见于多妊、多产、肥胖或急剧消瘦等。

3、肠壁刺激匾乏性便秘:见于食入纤维素过少,活动太少,人为抑制便意,精神抑郁者。

4、肠蠕动抑制性便秘:如长期应用泻等药物,抑制肠蠕动。

检查

肠道转运、肛肠动力、排粪造影、盆底电图、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钡灌肠、部平上消化道系列检查等。

治疗

(一)器质性便秘的治疗:治疗原发病。

(二)非器质性便秘的治疗

1、先采用严格的非手术治疗

(1)改善生活式,使其符肠道通过和排便运动生理。增加膳食纤维摄取及饮水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增加运动。

(2)调整理状态,有助于建立正常排便反射。

(3)治疗原发病和伴随病,有利于治疗便秘

(4)尽可能避免药物因素,减少诸类药物可能起的便秘

(5)针对导致便秘病理生理选用药物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应选用肠动力药,理选用容积性泻、润滑性泻和刺激性泻。应避免滥用泻

(6)生物反馈治疗,纠正不当、无效的排便动作。

(7)中医药治疗。

2、过一段时间严格的非手术治疗后收效不大,各种特殊检查显示有明确的病理解剖和确凿的功能性异常部位,可考虑手术治疗。应慎重掌握手术适应,针对病变选择相应的术式,有多种病变同时存在时应手术解决便秘要病变,但也同时解决次要的或续发的病变。

临床表现

急性便秘患者多有腹痛腹胀,甚至恶心呕吐,多见于各种原因的肠梗阻慢性便秘多无特殊表现,部分病人诉口苦食欲减退腹胀、下不适或有头晕头痛、疲乏等神经功能症状,但一般不重。排出粪便坚硬如羊粪,排便时可有左部或下痉挛性疼痛与下坠感,常可在左下触及痉挛之乙状结肠排便困难严重者可因加重及肛裂而有大便带便血,患者亦可因此而紧张、焦虑。慢性习惯性便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尤其是产妇女,可能与肠与盆底的张力降低有

注意事项

若患者卧床,应常帮助其翻身和进动或被动的活动。如果患者薄弱和松弛,教其做锻炼,以帮助其缓解便秘的压力。

日常护理

1、减轻病人的理不安和恐惧,予以安慰和鼓励,使其树立康复的信

2、要多饮水,每日晨起可饮一杯温水,以湿滑肠道。如无忌,每天至少摄入2000ml液体。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麦类、豆类、蔬菜、水果等。

3、观察病人的排便状况、粪便的性质及量,积极便秘的原因。

4、指导病人做适当活动,如按摩,练和肛提的仰卧起坐运动等。

5、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即使无便意,也应坚持定时去厕所蹲10~20分钟,日久即可建立定时排便习惯。

6、其他对症处理,如局部(部)热、应用缓泻、灌肠、栓及徒手掏便等手段可协助通便。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老年挛缩

下一篇 西索米星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