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老年低温症

老年低温症是指人体深部温度(直肠食管、鼓室)低于35℃的状态。出现低温原因有产热障碍起,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也有热过快所致,如过久暴于低温环境等。老年人可因养热量不足、体温调功能差、保温不够、疾病等均可出现体温不升。(一)发病原因 1.外源因素 意外性低温症的病因有外因、因之分,最要是外源性因素,即暴冷环境或淹溺于冷水之中。此外,热量供给不足以及刮候潮湿也可分通过对流和......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外源因素

意外性低温症的病因有外因、因之分,最要是外源性因素,即暴冷环境或淹溺于冷水之中。此外,热量供给不足以及刮候潮湿也可分通过对流和发增加体热丢失。

2.在因素

因对老年低温症患者极为重要,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即体温调的生理功能障碍和伴随的各种基础疾病及降低热能产生的药物是老年人意外性低温症的重要病因

(1)生理性原因:人体温度能够保持恒定,是通过生理调使体热量的产生和发保持平衡人体处于冷环境时,机体一面通过丘下部体温调中枢使交感神经兴奋,率加快皮肤管收缩,以保存体热;另一面促使寒战(即发反应),促进甲状腺上腺的分泌功能(迟发反应),以增加热量产生。在老年人上述自性体温调功能发生障碍,表现为皮肤对冷的管收缩反应减退甚至无反应,并出现异常的外周流型(静息时外周流量减少,可<5ml/100ml手部组织/min,而正常人则不减少)。皮肤温度鉴能力亦减退,例如,年轻人手指能辨的温差<1℃,而老年人手指只能辨>2℃的温差,有的甚至温差在5℃以上尚不能觉察。这种体温调的生理性障碍是导致老年人容易发生意外性低温症的原因。

(2)病理性原因:老年人虽可因处于冷环境和体温调的生理性障碍起原发性意外性低温症,但更多见的则是病理性原因即继发性低温症,许多重要的基础疾病可以继发低温症。

①重症感染:血症可表现为低温症而无发热,而且是预后不良的征兆,故血症不要等到发热才做培养;气管肺炎伴低温症时常是先由其他原因起低温症后诱发气管肺炎

分泌疾病:黏液性水肿和垂体功能低下因热量产生不足而出现低温症时,其病死率明显增高。脂肪泻所致的低温症也可能与垂体功能低下有糖尿病致低温症的危险性比非糖尿病高6倍,这可能与自神经周围神经管等病变有糖患者50%可出现低温症,可以此作为重要诊断线索。以便迅速给予葡萄糖治疗。尿崩症和艾迪生病亦可体温过低

③中枢神经运动系统疾病:管意外、网膜下腔出膜下肿、脑瘤、颅外伤脊髓损伤等疾患均能扰乱下丘体温调而致低温症其中Wernicke氏出脑病(急性出灰质炎)尤其值得注意这是一种由于中毒起的维生素B缺乏症,特征是在第三脑室、延及乳头状体上有出性病变,如果患者出现低温而未及时想到本病,就会失去应用硫胺素治疗的机会,使本来容易治疗的疾病恶化。许多神经运动系统疾患可因活动受限制、热量产生不足而致低温症。帕金森病则是由于自功能紊乱起低温症。跌倒也是起本病的原因之一,老年人夜间上厕所跌倒时,可能因无力爬起而长时间躺在地上,导致体热大量丧失体温过低

④药物和:药物的使用是造成大量体温过低的一个原因许多药物如镇静、苯甲二氮、抗抑郁药以及等均可抑制中枢和外周的体温调机制而起低温症。用药的人可以感到冷又无法使自己暖和起来,寒战也可能被抑制了。最可能体温过低的药物,包括吩噻嗪类精神病药、三环类抗抑郁药、苯甲二氮类和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麻醉等,如氯丙嗪能抑制发抖,是最熟知的降温药。大量饮不仅抑制体温调中枢,而且通过扩张周围管导致体温过低

精神因素:精神错乱和痴呆可能缺乏对冷的警觉,常伴有体温调功能障碍,加之应用精神病治疗药物以致诱发低温症抑郁,特是丧失亲人后的抑郁是促使体温过低的一个常见原因,他们的生活勇受到挫折,可能拒绝吃、取暖。此外,抗抑郁药常抑制颤抖并可能进一步加重体温过低

⑥其他疾病:养不良和恶病质也是老年人继发性低温症的重要原因。烧伤、剥皮炎和Paget氏病等可因皮肤损伤、体表管分布增多,使体热大量丢失而导致低温症。急性梗死和栓塞等均能起体温调机制的急性紊乱。尿失也易促使体温过低,一则热;二则当尿与身体接触时,使身体变凉。

总之,导致老年低温症的原因是多面的,大致可归纳为3大类:

A.社会因素:

a.孤独生活。

b.大量饮

c.环境温度低

B.身体因素:

a.分泌疾病

b.神经系统疾病。

c.运动系统疾病。

d.心血管疾病。

e.呼吸系统疾病。

f.肠道疾病

g.慢性消耗性疾病。

h.医源性疾病。

i.跌倒。

j.重症感染。

k.老化。

C.精神因素:

a.抑郁症。

b.精神错乱。

c.痴呆

(二)发病机

老年低温症病机制尚未阐明。一般认为,体温调生理功能障碍和伴随的各种基础疾病及降低热能产生的药物是老年人低温症的重要原因。

症状

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低温症,身体所有系统和器官均可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但临床表现常是非特异性的。

1.外貌

由于面部出现苍白和发绀的混表现,患者面色灰白,有时呈特异红色而疑为一氧化碳中毒。皮肤发凉。面部虚肿、讲话迟钝和声音嘶哑可误诊为黏液性水肿。当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上述症状消失。

2.中枢神经系统

轻度低温症时出现寒战中枢神经系统呈现共济失调痴呆发音障碍或缓慢,幻觉改变等,常被误认为是“衰老”所致体温<32℃时,寒战消失,反射迟钝代以张力增强,并出现谵妄昏睡。体温<25℃时,病人呈昏迷,反射消失,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微弱。

3.呼吸系统

始因呼吸中枢抑制不明显,症状很少。随着体温下降,呼吸变缓变浅,通气呈现不足。底出现的啰音不完全是由于感染,有可能是有水肿。由于精神错乱、咳嗽反射减弱以及冷对气管脏的刺激,致使分泌增加,液排除困难,可导致吸入肺炎水肿、继发性感染和不张,后者可闻及捻发音。低温症时血红蛋白氧离线左移使组织水平的氧释放减少,出现无氧代谢增加和呼吸换减少,从而导致严重呼吸性酸中毒,终致呼吸衰竭

4.心血管系统

常见量减少、压、动过缓和房颤动。如果出现动过速应想到糖性低温症。电图常呈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并可出现室传导延迟,亦可出现各种式的律失常,包括房颤动、房扑动、室性期前收缩室性自律更为常见的电图改变是细小规则的基线摆动,这是由觉察不出颤抖张力增加所成。体温<32℃时1/3患者可在QRS波终末与ST段联结处出现特征性的折—-—“J”波(Osbom波)于左前导联上尤其明显,呈正性波,而右侧则呈负性,虽无预后意义但它仅在低温症时出现。体温<28℃可出现室颤,最终可致心脏停搏。

5.泌尿系统

低温症患者由于缺加上冷对脏的直接损害,可发生少尿急性小管坏死。早期由于小管活动减退,也可出现“冷性多尿”,导致低容量和前性氮质血症

6.消化系统

常出现急性腺炎和腮腺炎,前者往往缺少体征,仅有淀粉酶升高如用力压迫上部患者出现畏缩者应疑及本病。肠道功能常发生障碍,蠕动减弱,出现麻痹肠梗阻消化道出气胀和肠鸣音减弱。功能受损时液pH值下降,肝脏解毒能力低下。

7.液系统

浓缩液黏性增加减少,并可发生DIC

8.分泌系统

由于胰岛素释放减少和效应减退使葡萄糖利用减少,可出现高糖症。上腺皮质受损可误诊为艾迪生病,但当体温回升后症状消失。甲状腺和垂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

检查

实验室检查:

体温过低的多数实验室数据是非特异的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糖、淀粉酶血尿素氮、清谷草转氨酶、a-J羟酸氢酶(HBD)和酸磷酸激酶(CPK)功能以及动脉分析等如发现减少,血尿素氮、淀粉酶和上述其他酶类水平增高应想到本病此外应用放免法测定清三碘甲状腺氨酸(T3)、甲状腺素(T4)以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可以诊断为原发性黏液水肿所致低温症,本病清T3、T4水平下降而TSH升高,非黏液性水肿所致的低温症则尚不能达到这一程度。

其它助检查:

电图常呈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并可出现室传导延迟。

检查: T3 T4 促甲状腺刺激激素 尿素 淀粉酶 纤维蛋白原 酸激酶 分析

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医师需有高度警惕性才能及时做出低温症的诊断,因为体温过低常被误诊,医护人员警惕的是找和排除发热,而疏忽找和排除体温过低。意外性低温症的诊断包括病史、临床症状、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面。老年低温症患者常因独居在病史中常有夜间下床猝倒暴冷环境之中。临床症状面,有下列征象者应疑及本病:①面部虚肿、皮肤蜡样苍白、或呈特异红色;②一侧躯体、上肢或下肢震颤;③律失常,语言不清呼吸变慢变浅且难以看清;④压;⑤昏睡或陷入昏迷志不清。于体温度的检查法,已知口腔温度对测定深部体温很不可靠,容易使本病漏诊且普通体温计对最低体温仅能测量到34.4℃,故不适应用于低温症患者对于处于冷环境或身体着装正常而出现体表温度降低及伴有上述各种基础疾病的可疑老年患者,应采用低读数体温计,插入直肠5cm测温5min,这是测量体温度的常用检查法。此外,尚有在外耳道放置阻力温度计,连续监测道深部体温。值得注意的是,当口腔温度不能升至35℃以上,不测量老年患者的直肠温度是不能原谅的。

诊断

判断起低温症的各种原发疾病也很难,应高度警惕由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糖尿病、梗死、气管肺炎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并继发性低温症。对无明显原因可查的低温症患者,特是处于昏迷状态者应测定浆和尿中有无导致低温症的药物。

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腺炎水肿肺炎代谢性酸中毒肾衰竭及肢体坏

治疗

一、治疗

1.一般治疗

治疗低温症的直接损害和并发症。

①吸氧及助呼吸:患者呼吸道应维持通畅,持续充分吸氧,必要时使用人工呼吸器。

②维持体液及电解质平衡:在控制中压条件下进扩容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特是低钾,低温症时低钾的电图特征往往模糊不清,可能突然起室颤,应立即纠治。

抗生素:对于昏迷的低温症患者,往往已有隐性感染故先给广谱抗生素治疗72h,待培养结果报告后再作适当调整

④皮质激素甲状腺素:前许多者已不张常规使用皮质激素治疗因低温症患者的浆皮质醇水平升高,而且其利用减少。甲状腺素治疗也仅限于低温症来自黏液水肿者,且其用量宜小量过大有促发梗死之虑低温症患者的代谢异常,大多可随复温而恢复,而且某些药物如阿托品、重碳酸盐、胰岛素等在体温低下时其效应亦降低但当复温后这些药物可能起并发症。

复苏:室性律失常如果不能对复温作出迅速的反应者,宜用利多卡因治疗。洋地黄仅在出现力衰竭时应用在低温时,电击和起搏效果均较差当复温中如果发生危险的律失常应予相应的治疗所有的静输液均加温至正常或稍高于正常体温。死亡常是由于心脏停搏或窒颤动所致,每次出现心脏事件的体温是不一样的,但体温<29.4℃,死亡危险性很高,特是原有心脏病的患者,低温患者的搬动或过度刺激可激发律失常,故操作时应特小心。患者的体温显著过低者,复温中的复苏应积极,持久,直到体温上升到至少35.8℃,复苏完全失败之前不要轻率地宣布患者已死亡。此外,对于各种起低温症的基础疾病应予积极治疗。

老年低温症2.复温

低温症患者的复温法见表1,对低温患者施以何种复温法为好,仍有争论。健康年轻人因淹溺于冷水中或暴冷环境所致的原发性意外性低温症,可用标准的快速体外复温法进治疗,但这种法不适应于老年患者,因其常能诱发律失常虚脱、致死性压以及体温度续降等危险。而且,前认识到积极的体加温法亦有致体温度续降之弊端。所以老年患者通常适用于保守复温法,即将患者移至室温25℃左右的病房,身体盖以干洁衣被或毛毯使其体温慢慢回升0.5~0.81℃/h,用这种法即使患者体温度<28℃也常可奏效,如果达不到上述复温速度,则提示可能为继发性低温症。可是,如果患者处于冷环境的时间已久,这种保守的缓慢复温法可能使机体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改变。所以,Exton-Smith推荐表2所列综治疗法,作为大多数意外性低温症患者的处理法,可结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实施。

二、预后

许多低温症患者理复温抢救可在12~24h恢复正常体温,但预后取决于低温症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以及基础疾病的性质。深部温度越低、病死率越高;受冻和低温持续的时间越长,代谢障碍就越严重,容易发生并发症;基础疾病对预后也有影响,特是老年人常并存各种疾病,如果诱发低温症的疾病是可以恢复或是能够治疗的,预后好,反之则预后差。

预防

老年人应养,科膳食,增加热量,注意保暖,有基础疾病应积极治疗和康复。冬季,即使是在家中,也有可能感到冷,尤其是温骤降的深夜,因此随时适时添加衣物是很重要的。

在衣物的选择面,以舒适、轻便、透度佳、保暖性高的质料为优,并且要身,太过松垮或是紧绷的衣物,都会让保暖机能降低。除了身体之外,也忘了头、颈、手、脚部位的保暖。有些人会在家中使用电暖炉来保持室温度,这确实是御的好法,但应该确保室的空流通,并且远离易燃物品,以避免发生警或是灼伤的危险。至于患有糖尿病及脊髓问题的患者,因为本身对于热能知觉较不敏锐,所以最好不要使用如暖暖包、电热毯等贴身暖物,以免造成烫伤而不自觉。

自救方法

出现严重的失温现象时,最安全的式,便是送医急救,但如果无法紧急就医,就得要会自救的法!

保持冷静:这是首要条件。紧张不安的理,会让身体环、跳加速,因而失去更多热能。

让身体维持干爽:湿透的衣物会让热速度加倍,须尽速更换干的衣物,或是想办法将身体弄干。

从身体中央始加温:虽然手脚最容易感到冷,但要让体温上升最快的式,应先温暖身体的中央部位。

缩小身体的热范围:如果是不幸遇上海难等情况,必须浸泡在水中等待救援,最好是尽量将身体缩起来,双手抱于胸前,以便减缓热能流失的速度。

饮用之外的温饮品: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饮用温度适中的饮料可以迅速帮身体加温,但由于低温患者对于热能知觉反应较低,所以过烫的热饮可能很容易造成烫伤伤害。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