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广石豆兰

广石豆兰,中药。为兰科植物广东石豆兰BulbophyllumkwangtungenseSchltr.的假鳞茎或全草。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具有清热,滋阴,消肿之功效。用于风热咽痛肺热咳嗽阴虚热,热病渴,湿痹痛,跌打损伤,乳腺炎。假鳞茎或全草。甘、淡,凉。。清热,滋阴,消肿。用于风热咽痛肺热咳嗽阴虚热,热病渴,湿痹痛,跌打损伤,乳腺炎......
目录

入药部位

鳞茎或全草。

性味

甘、淡,凉。

归经

功效

清热,滋阴,消肿。

主治

用于风热咽痛肺热咳嗽阴虚热,热病渴,湿痹痛,跌打损伤,乳腺炎

用法用量

服:汤,6-12g。外用:适量,捣

使用注意

虚寒者慎服。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后晒干。

形态特性

广东石豆兰,附生植物长,粗约2mm。假鳞茎近长,长1-2.5cm,粗2-5mm,彼此相2-7cm,基部生多数须根生1,具短柄;叶片革质,长,长2-6.5cm,宽4-10mm,先端钝微凹,基部渐狭成楔形全缘中脉明显。花葶高出,长达8cm,被3-5枚鞘。总状花序缩短呈伞生,具2-4(7)朵苞片小,比花梗(连子房)短;淡黄色;萼片近相同,线状披针,中萼片长约1cm,侧萼片稍长,上部边缘上卷呈筒状,端尾状,基部大部分贴生于蕊柱基部和蕊柱足上;花瓣披针,长约5mm,长渐尖,全缘唇瓣对褶,比花瓣短,盘上具4条褶蕊柱脚短,其离生部分长约0.4mm。期6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附生于树上或石上。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药材鉴别

纤细,直径1-1.5mm,每隔1.4-2.5cm有一假鳞茎。假鳞茎卵状长、类,长0.8-1.5cm,直径4-8mm,表面具细纵棱纹,近一侧具1凹槽,基部不收缩成柄状。微,味淡。

药理作用

抑菌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中度敏感。

相关论述

《全国草药汇编》:“风热咽痛肺热咳嗽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高钠血症

下一篇 呼吸肌疲劳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