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镁血症
症状起因
1、肠吸收障碍
严重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大部分切除术、肝硬化、胆道疾病、Crohn病等。
2、醛固酮分泌增多
心力衰竭患者由于钠、水潴留常伴有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醛固酮分泌增多使肠道镁吸收和肾小管镁重吸收减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表现有低血镁。
3、肾脏疾病
如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管酸中毒的部分病例伴有肾小管重吸收机能减退,以及急性肾功能不全多尿期。
4、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约半数以上可表现低镁血症。
由于尿镁显著增加可引起低镁血症,胰岛素治疗后,镁向细胞内转移,可加重低血镁。
6、一些药物的应用
常见疾病
诊断
鉴别诊断
1、肠吸收障碍
原发病症状表现明显易于诊断,往往为综合因素所致。肠吸收障碍者除低血镁外,多伴有低血钾,低钙,低钠,低氯,低磷和代谢性酸中毒。
2、肾脏疾患
低镁血症主要见于伴有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的肾脏疾患,由于多尿而致镁的丢失增多,且尿镁与尿钠之间存在正相关。
3、甲状腺功能亢进
患者低血镁常伴有负氮平衡,与代谢增强有关。由于细胞内代谢增强,细胞内镁含量可增高,尿镁排泄也增多。
4、甲状旁腺功能障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由于高钙血症使肾脏保镁功能降低,故在低镁血症的同时尿镁却增加。甲状旁腺摘除后,亦可发生低镁血症,是由于镁沉积于骨组织的结果。因此尿镁并不增多,后者低镁血症合并低钙,且低钙发生手足抽搐时,需要补镁。如果只补钙很难控制。
醛固酮分泌增多,尿镁排出增多,导致低镁血症,原发病有明显特征,一般诊断不难。
7、心脏疾患
检查
(一)体格检查
缺镁早期常有恶心、呕吐、厌食、衰弱。缺镁加重常发生神经肌肉及行为异常,如纤维颤动,震颤,共济失调,抽搐和强直,眼球震颤,反射亢进,易受声、光、机械刺激而诱发。患者常有明显的痛性腕足痉挛,Trousseau症或Chvostek证阳性。有时精神方面失常,失去定向力。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清镁测定
血清镁<0.75mmol/L时可诊断低镁血症,但它并不能作为反映体内镁缺乏的可靠指标。此外,血镁还受酸碱度、蛋白和多种因素的影响。
2、尿镁测定
如临床估计有缺镁,而血镁正常者,应做尿镁测定。24h尿镁排出量低于1.5mmol,可论断为镁缺乏症。
可测红细胞镁和肌肉内的镁。后者比前者更准确反映体内镁的变化,但检查方法复杂。
在12h内滴注500ml葡萄糖液,其中含有30mmol硫酸镁,收集24h尿液,测定尿镁排出量。若输入的镁>50%保留在体内为缺镁,<30%保留可排除缺镁。此试验不能应用在有肾功能不全、心脏传导障碍或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
(三)器械检查
心电图检查:低镁血症的患者可显示P-R及Q-T间期延长,QRS波增宽,ST段下移,T波增宽、低平或倒置,偶尔出现U波。与低钾表现类似。
治疗
临床表现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