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氯西林
药物简介
药物名称 | 氟氯西林 |
药物别名 | 氟氯西林,氟氯苯甲异恶唑青霉素,氟氯苯唑青霉素,氟氯青霉素,氟沙星,Flucloxacillin,Floxacillin,Flucloxacillinum,Flucloxin |
英文名称 | Flucloxacillin |
说 明 | 片剂(游离酸),每片125mg,注射用,氟氯西林钠,每瓶500mg,1000mg |
功用作用 | 本品的抗菌谱类似苯唑西林,有耐抗葡萄球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能力,肌注相同量的本品与氯唑西林,本品的血药浓度明显较高,血中有效浓度维持时间较长,主要应用于葡萄球菌所致的各种周围感染,但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无效 |
适应症 | 氟氯西林临床上主要用于葡萄球菌所致的各种周围感染,但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
类别 | 抗生素 |
作用应用

药代动力学

注意事项
3、有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慎用,有哮喘史或对其它药物产生过敏型反应的患者慎用。
4、氟氯西林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出现发热、皮疹、皮肤瘙痒症状 的患者,应监测肝脏功能。建议住院病人在治疗前和口服或静脉用氟氯西林7天后,检查肝脏功能。
不良反应
1、口服给药时较常见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
2、大剂量使用氟氯西林可出现神经系统反应,如抽搐、痉挛、神志不清、头痛等。
3、大剂量使用氟氯西林偶见中性粒细胞减少,对特异体质者可致出血倾向。
4、少数患者用药后可致急性胆汁淤积和氨基转移酶升高。
5、用药后可见药疹、药物热等过敏反应。
6、长期用药可致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
药物相互作用
1、本药与阿米卡星联用可增强对金葡菌的抗菌作用。
2、氟氯西林与伤寒活疫苗同用,可使伤寒活疫苗的免疫反应降低。
4、氟氯西林与氨甲蝶呤同用,可使氨甲蝶呤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下降,但这种结果只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而无临床意义。
5、有报道,氟氯西林与氨基糖苷类联用将导致氨基糖苷类体内和体外失活,使氨基糖苷类的药效下降。
6、食物可显著延迟呋氯西林的吸收,并使其血浆峰 浓度降低50%。
给药说明
1、氟氯西林用药前应作皮肤过敏试验,皮试阳性反应者不能使用本药。
2、氟氯西林与氨基糖苷类药、环丙沙星、培氟沙星等属配伍禁忌,联用时不可置于同一容器内。
3、氟氯西林与血液、血浆、水解蛋白、氨基酸以及脂肪乳属配伍禁忌。
4、有时可见药热、药疹等过敏反应,少数人可能发生白色念珠菌继发感染。
用法与用量
口服:每次250mg,每日3次;重症用量为每次500mg,每日4次,于进食前0.5-1小时空腹服用。
肌内注射:每次250mg,每日3次;重症每次500mg,每日4次。
静脉注射:每次500mg,每日4次,将药物溶于10-20mL注 射用水或葡萄糖输液中推注,每4-6小时1次。1日量不宜超过8g。
儿童:2岁以下按成人量的1/4;2-10岁按成人量的1/2,根据体重适当调整。也可按照每日25-50mg/kg,分次给予。
制剂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