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甘草

甘草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俗:甜子、甜草等,豆科甘草属多年草本植物,在采集到新鲜的甘草时,如果将其剥皮人嚼之,立刻能感到甜味,因此称为“甘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众药之王”的美称。甘草外皮褐色里面淡黄色,味甜;直立,多分枝互生,呈卵状,边缘或全缘微呈波状;蝶型一般有紫色白色黄色期5-7月,果期6-10月。甘草分布于中国东......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粗状,直径1-3厘米,外皮褐色,里面淡黄色。具甜味。直立,多分枝,高30-120厘米,密被鳞片状腺点、刺毛状腺体及白色褐色的绒毛。长5-20厘米,托叶三角状披针,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两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叶柄密被褐色腺点和短柔毛;小5-17枚,卵形、长卵形或近,长1.5-5厘米,宽0.8-3厘米,上面暗绿色,下面绿色,两面均密被黄褐色腺点及短柔毛,端钝,具短尖,基部,边缘全缘或微呈波状,多少反卷。

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总花梗短于,密生褐色鳞片状腺点和短柔毛;苞片披针,长3-4毫米,褐色,膜质,外面被黄色腺点和短柔毛;花萼钟状,长7-14毫米,密被黄色腺点及短柔毛,基部偏斜并膨大呈囊状,萼齿5,与萼筒近等长,上部2齿大部分连花冠紫色白色黄色,长10-24毫米,旗瓣长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短于旗瓣,龙骨瓣短于翼瓣;子房密被刺毛状腺体。荚果呈镰刀状或呈环状,密集成球,密生状突起和刺毛状腺体。种子3-11,暗绿色,长约3毫米。期6-8月,果期7-10月。

产地分布

甘草

甘草常生于海拔400~2700米的干旱沙地、河岸砂质地、山坡草地及盐土壤中。土壤酸碱度以中性或微碱性为宜,在酸性土壤生长不良。甘草还具有一定的耐盐性,但不能在重盐碱化的土壤生长甘草喜光,充足的光照条件是甘草正常生长的重要保障。对温度的适应性强。抗旱、怕积水,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砂质土壤,在干旱的荒漠地区也能成单独的种群。

分布于中国甘肃、辽宁山东陕西宁夏河北新疆北京蒙古、吉林、黑龙江山西青海俄罗斯、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韩国也有分布。

培育方法

繁殖

甘草

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均可(生长快),秋天地深翻30~45厘米,翻后耙平,种子繁殖。第二年春天4月份播种,磨破种皮,或者用温水浸泡,沙藏两月播种。再者用60℃温水浸泡4~6小时,捞出种子放在温暖的地,上盖湿布,每天用清水淋2次,出即可播种。7~8月份播种,不催,可条播和播,30厘米1.5厘米沟,种子均匀撒人沟,覆2~3厘米土。播:株5厘米,每播5粒,覆土后一定要注意种子土壤密接,土干要浇水,每公顷用种子30~37.5千克。繁殖:结春秋采挖甘荔时进,粗的药用,细的成4-5厘米的小段,上面有2~3个,头一年秋天地整好的畦30厘米10厘米深的沟,株15厘米把平放,覆土正平、浇水。

出苗前后,保持土壤湿润,干要浇水,苗长出2~310~12厘米间苗,此期地无草。出地面后培土,拔除杂草,防止草丛生,第一、二年和粮食等作物间套种,理利用土地。封冻前,追施农家肥料2000~2500千克。

采收加工

种子繁殖3~4年,繁殖2~3年即可采收。在秋季9月下旬至10月初,地上枯萎时采挖。甘草深,必须深挖,不可刨断或伤皮,挖出后去掉残。泥土,忌用水洗,趁鲜分出主根侧根,去掉芦头、毛须、支杈,晒至半干,捆成小把,再晒至全干;也可在春季甘草出土前采挖,但秋季采挖质量较好。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加工时做到皮净身干,单条顺直,两头见刀,径整新,分拢,类归等。

贮藏

置通处,防蛀。

病虫防治

(1)锈病

被真菌侵害后,面出现黄褐色的疱状病斑,破裂后褐色粉末,是病原菌的多孢子堆和复孢子,8、9月成褐黑色的冬孢子堆。

防治法:把病株集中起来烧毁。初期喷洒0.3-0.4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钢400倍液。

(2)褐斑病

真菌感染后,叶片产生和不规则病斑,中央灰褐色,边缘褐色,病斑的正反面均有灰黑色霉状物。

防治法:病株集中起来烧毁。初期喷1:1:1~16O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律可湿性粉1500~Z00O倍液。

(3)白粉病

被真菌中的半和菌感染后,叶片正反面产生白粉。

防治法:喷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

(4)蚜虫

又叫蜜虫、腻虫,成、若虫吸汁液,严重时造成发黄

防治法:冬季清园,将植株和落深埋。发生期喷50%杀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数次。

(5)红蜘蛛

8月份左右发生,9月份左右危害严重,要侵食叶片花序叶片被害后,色由绿变黄,最后枯萎。此虫多藏于面。

防治法:可用0.2-0.5波美度石硫合剂加米汤或面浆水喷洒。

栽培技术

1、土壤选择

甘草是豆科甘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发达,入土深,宜旱作,耐盐碱,强阳性,喜钙,怕涝,生命力很强。栽培甘草应选择地下水位1.50米以下,排水条件良好,土层厚度大于2米,结层,PH值在8左右,灌溉便利的沙质土壤较好。翻地最好是秋翻,若来不及秋翻,春翻也可以,但必须保土壤墒情,打碎坷垃、整平地面,否则会影响全苗壮苗。

2、品种选用及种子处理

良种是夺取甘草高产的在因素。采用种子做播种材料者,播前种子用电动碾米机进碾磨,或将种子称重置于陶瓷罐1千克种子加80%的浓硫酸30毫升进拌种,用光滑木棒反复搅拌,在20℃温度下过7小时的闷种,然后用清水多次冲洗后晾干备用,发率可达90%以上。

3、播种

甘草在春、夏、秋三个季均可播种,其中以夏季的5月份播种为最好,此时温较高,出苗快,冬前又有较长的生长期。播前施用优质农家肥每亩4000千克、磷二铵每亩35千克做基肥,若用种子播种,播种法可采用条播或播较好,播种量每亩2-2.50千克,30-40厘米,株15厘米,播深2.50-3厘米,每3-5粒,播后覆土耙耱保墒。

4、田间管理    

(1)施肥:第2、第3年每年春季秧苗萌发前追施磷二铵每亩25千克。并沟施于侧10厘米深处,沟深15厘米,施肥后覆土。  

(2)灌水:播种当年灌水3-4次,每次灌水量一般在每亩85立米,第1次灌水在出苗后1个月左右进,以后每隔1个月灌水1次,10月中旬灌越冬水,第2、第3、第4年可逐渐减少灌水次数。

(3)间苗:当甘草秧苗长到15厘米高时可进间苗,株15厘米,每亩保苗约2万株左右。

(4)中耕除草:播种当年一般中耕3-4次,以后可适当减少中耕次数,结中耕要消灭菟丝子等田间杂草。

(5)病虫害防治:我县的甘草病虫害要有锈病、白粉病、红蜘蛛等。对于锈病,可用石硫合剂防治;对于白粉病,可用甲基托布津进防治;对于红蜘蛛,可用乐果进防治。

(6)采种:若采用人工种植栽培时必须年年采种,在结荚期摘除靠近分枝梢部的与果,即可获得大而饱满的种子。采种应在荚果种子由青变褐时,即进定浆中期最好,此时种子硬实率低,处理简单,出苗率高。采种时间不宜过早,否则播种后影响种子的发率,造成缺苗断垄,导致产量低下,济效益欠佳。

5、收获

甘草一般生长4-6年收获济效益比较好。收获前可先割去,沿两侧进深挖,待出地面40余厘米后,用力拔出,拔出的要切去芦头、尾、侧根,直立称为“棒草”,横生称为“条草”,侧生称为“毛草”。“棒草”再分级、分等,长短理顺后。捆成小捆,晾至半干再捆成大捆,待干后上市销售。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甘草在中国历代本草书籍中均有记载,甘草不仅是良药,还有“众药之王”的美称,明代《摄生众妙》中的定喘汤麻黄白果桑白皮、苏子、杏仁黄芩款冬半夏甘草)对治疗慢性气管炎、喘息气管炎均有一定的疗效。

甘草是记载于《农本草》中,列为上品,《录》中称为“国老”级,东北和蒙都称为“甜草”。甘草及其入药,要成分是三萜类和黄酮类还含有生物碱、多糖、香豆素、氨基酸及Zn、Ca、Sr、Ni、Mn、Fe、Cu、Cr等。药典中规定,甘草中的甘草酸含量不少于2.0%。药材性状,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一般呈红棕色或灰棕色,表面有些许痕,断面的中部有微,味甜而特殊。甘草除了补脾止咳、清热解毒和调和诸药等功效外,还用于咽喉肿痛、胃虚消化性溃疡中毒症状。因此甘草有“十药九草”的称呼。

济价值

甘草济价值高,农民种植不难,能带动当地济发展,提高农民济收入。甘草的干含有芳香物质,碾碎后加工制成甘草膏,为水溶的状物,可以作为食品、饮料、烟草的原料,所含次甘草酸可作氢化可的松代用品,也可用于化妆品。甘草的韧皮纤维可纺织麻袋,搓索;木质部部提取甘草膏后的残渣,可以用来造纸。

甘草中的三萜类、甘草黄酮类及甘草多糖类等活性成分天然、无毒副作用,添加至动物饲料中,能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2021年9月甘草被收录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录》是国家Ⅱ级保护植物

保护现状

甘草已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录》收录,列为二级保护植物,且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录》中被列为二级保护物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二章第十八条规定“出售、收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必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批准。”。

植物文化

甘草

甘草还能解百药之毒,国人寓意“解毒”,又因能调和百药,有“调和,调解”寓意。

扩展阅读

甘草始载于《尔雅》一书。药用最早见于汉朝《农本草》:“味甘,平,无毒。治五脏六腑邪气。坚筋,长肉。倍力,金疮,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川谷”,列为上品。医药家陶弘景所著的《录》称甘草为美草、蜜草、国老,为“众药之王”,能“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解百药毒”。唐朝医甄权指出,甘草能“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种草木毒”。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甘草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349 千卡
蛋白质5.9 g
脂肪9.5 g
固醇5 mg
饱和脂肪酸5.9 g
多不饱和脂肪酸0.4 g
单不饱和脂肪酸2.7 g
水分10 g
碳水化61.9 g
42.4 g
膳食纤维2.3 g
叶酸3 μg
111 mg
99 mg
115 mg
877 mg
271 mg
6.6 mg
0.82 mg
6.3 μg
维生素A29 μg
维生素B1(硫胺素)0.02 mg
维生素B2(核黄素)0.18 mg
烟酸烟酰胺2.94 mg
维生素E0.29 mg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甘草头

下一篇 甘肃棘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