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筀笋

筀笋,中药。为禾本科植物筀竹Phyllostachysbambusoides Sieb. et Zucc.的苗。分布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具有透疹,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小儿痘疹不出。苗。味甘,性透疹,解毒。用于小儿痘疹不出。粥食。筀竹,又桂竹。竿高可达20米,粗达15厘米,幼竿无毛,无白粉或被不易察觉的白粉,偶可在具稍明显的白粉环;节间长达40厘米,壁厚约5毫米;竿环稍高于箨环。箨......
目录

入药部位

苗。

性味

味甘,性

功效

透疹,解毒。

主治

用于小儿痘疹不出。

用法用量

粥食。

形态特征

筀竹,又桂竹。竿高可达20米,粗达15厘米,幼竿无毛,无白粉或被不易察觉的白粉,偶可在具稍明显的白粉环;节间长达40厘米,壁厚约5毫米;竿环稍高于箨环。箨鞘革质,黄褐色,有时带绿色紫色,有较密的紫褐色斑块与小斑点和纹,疏生落性淡褐色直立刺毛;箨或大而呈镰状,有时无箨,紫褐色,繸毛通常生长良好,亦偶可无缝毛;箨,淡褐色或带绿色,边缘生较长或较短的纤毛;箨带状,中间绿色,两侧紫色,边缘黄色,平直或偶可在端微皱,外翻。末级小具2-4叶耳,缝毛发达,常呈放射状;叶舌明显伸出,拱或有时截形叶片长5.5-15厘米,宽1.5-2.5厘米。呈穗状,长5-8厘米,偶可长达10厘米,基部有3-5逐渐增大的鳞片苞片;佛焰苞6-8叶耳或近于无,繸毛通常存在,短,缩小卵形至线状披针,基部收缩呈,上端渐尖呈状,每佛焰苞腋具1枚或有时2枚、稀可3枚的假小穗,惟基部1-3的苞腋无假小穗而苞早落。小穗披针,长2.5-3厘米,含1或2 (-3)朵小花小穗轴呈针状延伸于最上孕性小花内稃,其端常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小花节间除针状延伸的部分外,均具细柔毛;颖1或无颖;外稃长2-2.5厘米,被稀疏微毛,先端渐尖呈状;内稃稍短于其外稃,除2外,部无毛或常于先端有微毛;鳞被状长,长3.5-4毫米,花药长11-14毫米;花柱较长,柱头3,羽毛状。笋期5月下旬。

生长环境

分布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从武夷山向西五岭山至西南各省区均可见野生的竹株。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管仲

下一篇 皋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