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葛花

葛花 葛花:Pueraria lobata),蔷薇豆科葛属植物野葛和甘葛藤的。野葛分布除新疆西藏外,中国各地均有分布。甘葛藤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葛花蕾呈不规则的扁长或略成扁萼片灰绿色,基部连,先端5齿裂,裂披针,表面密被黄白色毛茸;基部有两披针钻苞片花瓣突出于萼外或被花萼包被,蓝紫色,外部色较浅,呈淡蓝紫色或淡棕色微弱,味淡,以朵大、......
目录

形态特征

1.野葛多年生藤本,长达10m。全株被黄褐色粗毛。块根柱状,肥厚,外皮灰黄色部粉质,纤维性很强。基部粗壮,上部多分枝三出复叶生小叶柄较长;叶片,长5.5-19cm,宽4.5-18cm,先端渐尖,基部,有时浅裂,侧生小较小,斜卵形,两边不等,面苍白色,有粉霜,两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托叶盾状着生,卵状长,小托叶针状。总状花序腋生或生,花冠蓝紫色或紫色苞片线形,早落,苞片卵形披针;萼钟状,长0.8-1cm,萼齿5,披针,上面2齿合生,下面1齿较长;旗瓣近或卵,先端微凹,基部有两短,翼辩狭,较旗瓣短,常一边的基部有龙骨瓣较翼瓣稍长;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花柱荚果线形,长6-9cm,宽7-10mm,密被黄褐色长硬毛。种子,赤褐色,有光泽。期4-8月,果期8-10月。   

葛花

2.甘葛藤藤本。肥大。黄褐色短毛或杂有长硬毛。三出复叶,具长柄;托叶披针状长,有毛;小叶片卵形至宽卵形,有时3裂,长9-21cm,宽8-18cm,先端短渐尖,基部图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卵形花萼钟状,长1.2-1.5cm,萼齿5,披针,较萼筒长,被黄色长硬毛;花冠紫色,长1.3-1.8cm。荚果,扁平;长10-12cm,宽1-1。2cm,密被黄褐色长硬毛。种子期6-9月,果期8-10月。

葛花图册葛花图册

蕾呈不规则的扁长或略成扁,长5~15毫米,宽2~6毫米,厚2~3毫米。萼片灰绿色,基部连,先端5齿裂,裂披针,其中2齿合生,表面密被黄白色毛茸。基部有两披针钻苞片花瓣5等长,突出于萼外或被花萼包被,蓝紫色,外部色较浅,呈淡蓝紫色或淡棕色雄蕊10枚,其中9枚连雌蕊细长,微弯,外面被毛。微弱,味淡。以朵大、淡紫色、未放者为佳。

葛花

生长习性

1.生于山坡、路边草丛中及较阴湿的地

2.栽培或野生于山野灌丛和疏林中。

分布范围

1.除新疆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2.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入药部位

为豆科植物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的干

性味

甘,凉。

①《滇南本草》:"性微,味甘平微苦。"

②《纲》:"甘,平,无毒。"

③《医林纂要》:"甘,。"

归经

《得配本草》:"入足阳明。"

用法用量

/宜人群

炮制

拣去柄及杂质,筛去土。

用法用量

服:汤,7.5克~15克;或入

葛花-选 ①治饮太过,呕吐逆,烦乱,胸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莲花青皮(去穰)1.5克,木香2.5克,橘皮(去白)、人参(去芦)、猪苓(去黑皮)、白茯苓各7.5克,神曲(黄)、泽泻、干生姜白术各10克,豆蔻仁、葛花、砂仁各25克。为极细末,秤和匀,每服15克,白汤调下,但得微汗,病去矣。(《论》葛花解酲汤)

葛花

葛花有强效解,还具有清热、解毒、护、养、补之作用。在中医领域里就有“千杯不醉葛藤”之说。总之,葛花在(龙本草、医药大全、东医宝典-难病篇、本草纲均有记载。②治饮积热,毒伤呕血吐血发热烦渴,小便赤少:葛花50克,黄连10克,滑石50克(水飞),粉草25克。为细末,水,每服5克,滚水下。(《滇南本草》葛花清热)

葛花,有醒的功效。上班族们工作中难免有一些应酬,每天少量的对身体并无坏处,但是如果没有制的话,会多少就多少,这样对身体的危害很大,所谓“”,长期下去有可能造成硬化脂肪。所以这种情况的上班族们就可以葛花缓解一下。还有,可以在桌上多吃一点维生素C含量的水果,如:橙子子,但还是得避免太多的大大肉,容易伤

食疗

葛花解酲汤客病。【组成】莲花青皮三分去穰、木香五分、橘皮去白、白茯苓人参猪苓;以上各一钱五分;神曲泽泻干姜白术以上各二钱 豆蔻仁、葛花、砂仁;以上各五钱;以上为细末,和匀,每服三钱,白汤调下,但得微汗,病去矣,不可恃此过饮,频服取汗,损人天年。【注】为水谷液所化,体湿性热,少饮则能调和,流畅阴阳中气,捍御外,若过饮无度,轻则伤人,重则损人,所以困之人,昏晕烦乱,干呕恶心,饮食即吐,百体酸葛花

软,身热头疼,嘈杂吞酸,胸塞,干,手足颤摇,恍惚,不思饮食,小便浑浊,大便溏泻,此皆湿热也。【】李杲曰:病者,往往以大热大寒下之者,是无受病,反下有,乖误甚矣,大热则伤阴,大则伤,元消亡,七无依,折人寿命,不然则虚损之病成矣,故制此,君葛花以辛香之品,用神曲以快之品,用苓泽,以甘温之品,服后取汁,是谓外解肌肉,清阳明,令上下外,分消其患,使中秽为芳变,浊为清化,泰然和矣。

葛花

1)、葛花中的皂角苷,异黄酮类具有氧化还原作用,加速氧化,可使乙醇失去毒性,收缩和保护肠黏膜,减缓的吸收,阻碍快速大量地进入环。

2)、前服用,提前在成保护膜,起到护,增大量作用;中饮用抗醉,后饮用解,源于葛花中异黄酮类可吸附中致醉物质,降低浓度,降低耗氧量,保护心血管,并通过加速排尿、排汗排泄分解,缓解头痛、眩晕、恶心等不舒服状态,减轻醉酒程度。

《中药大辞典》亦说葛花“解醒脾,治伤发热烦渴,不思饮食,欧逆吐酸,吐血,肠凤下

农本草》中说葛根能“解诸毒”,“诸毒”当然涵盖有饮中毒

葛花可以提,而且调养肠,起到健脾的功效,同时可消除饮中毒的情况出现,饮过多者可以一些葛花来解消毒是很明显的。

植物研究

植物性状

性状鉴

(l)野葛花蕾呈扁长放的皱缩,花萼灰绿色至灰黄色萼齿5,披针,约与萼筒等长或稍长,上面2齿合生,长8-11mm,下面裂最长1可长达15mm,其他2长5-7mm,外均有灰白色毛。花冠蓝色蓝紫色,久置则呈灰黄色;旗瓣近或长,高6-15mm,宽6-12mm,先端中央缺刻,深0.5-1.0mm;翼瓣窄三角,长6-12mm,宽2-5mm,基部附属体一例甚小或缺,弦侧附属体明显长大于宽,龙骨瓣长5-13mm,宽3-5mm,弦侧基部有三角附属体。花药长0.6-0.9mm,宽0.3-0.5mm。无臭,味淡。(2)粉葛花蕾呈不规则的扁长或三角花萼黄绿色至灰绿色,萼齿显着长于萼筒,外均有灰白色毛,上面裂先端2分裂(2齿合生),长12-16mm,下3裂最长的可达20mm。花冠紫色或灰紫色,久置后呈黄白色深黄色,5,旗瓣近或长,高6-20mm,宽6-16mm,先端楔形切入,深1.0-1.9mm,基部有2短状突起;翼瓣长椭状,长5-20mm,宽3-5mm,基部两侧附属体呈不对称的状突起;龙骨瓣长6-20mm,宽3-8mm,弦侧基部附属体不明显,稍呈突起。花药长l-1.5mm,宽0.2-1mm。雌蕊具毛。体轻,无臭,味淡。

葛花

粉末特征

显微鉴粉末特征:(1)野葛花粉末灰棕蓝色。①萼片上下表皮都着生非腺毛腺毛,非腺毛单列,基部2个细胞小型,先端细胞细长,末端锐尖;腺毛多细胞头,浅黄含物;上表皮细胞侧有含1个单棱晶的厚壁细胞。②旗瓣上表皮细胞壁,呈乳突状,外覆有厚(19-23μm)状角质层;中央部的上表皮细胞高19-26μm,下表皮细胞高18-24μm,宽8-14μm,表面有厚9-11μm的角质层。③花粉粒,显微镜下P×E=(20.4-23.8)×(22.1-23.8)μm,扫描电镜下长球,P×E=(20-23)×(23-25)μm,表面网眼较小,点状,孔状,网眼颗粒状纹饰少。(2)粉葛花粉末发棕蓝色。①旗瓣上面表皮细胞长,高34-49μm,宽10-18μm,细胞呈扁平突起,覆有4-6μm厚的角质层;中央部的下表皮细胞类,高19-26μm,宽9-14μm,表面有厚7-9μm的角质层,呈乳头状突起。②花粉淡黄色,单粒,3孔沟,显微镜下,P×E=(20.4-23.8)×(20.4-27.2)μm,扫描电镜下长球,P×E=(21-23)×(13-25)μm,表面具网纹纹饰,网眼较大,多边网眼具多数明显的颗粒状纹饰。

成份

从野葛新鲜中提得挥发油,其中性油中含1-辛烯-3-醉(1-octen-3-ol),丁香油酚(eugenol),芳醇(linalool),酸性油中得苯甲酸甲酯(methylbenzoate),丙酸甲酯(methylpropionate),异戊酸甲酯

葛花

(methylisovalerate),正己酸甲酯(methylcaproate)。另外得尼泊尔鸢尾黄酮(irisolidonce),染料木素(genistein),大豆素 (daidzein),槲皮素(quercetin),葛花甙(kakkalide),鹰嘴豆素(biochanin)A,刺素(formononetin),甙(ononin),降紫香甙(sissotrin),又从中提得三萜皂甙:槐花二醇(sophoradiol),槐花皂甙(kaikasaponin)Ⅲ。此外,还分得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β-sitosterol-3-O-β-D-glucose)。从中国购买葛花中分离得葛花异黄酮,即6,4'-二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kakkatin)。

植物文化

葛花

1.《本逢原》:葛花,能解毒,葛花解酲汤用之,必兼人参。但无毒者不可服,服之损人天元,以大肉,而发泄伤津也。2.《录》:消。3.《滇南本草》:治头晕憎寒壮热,解醒脾痢,饮食不思,胸饱胀,发呃,呕吐毒伤吐血呕血,消热。4.《纲》:治肠风。5.《医林纂要》:清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葛菌

下一篇 葛根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