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蛤蜊粉

蛤蜊粉,中药。为蛤蜊科动物四角蛤蜊 Mactra veneriformis Reeve 的贝壳,加工制成的粉。分布于我国沿海等地。具有清热,化痰湿,软坚之功效。常用于痛,痰饮喘咳,水气浮肿,小便不通,遗精白浊,崩中,带下,肿,烫伤。贝壳加工制成的粉。味咸,性。归。清热,化痰湿,软坚。用于痛,痰饮喘咳,水气浮肿,小便不通,遗精白浊,崩中,带下,肿,烫伤......
目录

入药部位

贝壳加工制成的粉。

性味

味咸,性

归经

功效

清热,化痰湿,软坚。

主治

用于痛,痰饮喘咳,水气浮肿,小便不通,遗精白浊,崩中,带下,肿,烫伤

相关配伍

1、治小便不通:蛤粉15g,麻根15g。捣细罗为,每于空,以新汲水调下6g。(《圣惠》)

2、治里急后重:好蛤粉、川山甲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3g,好调服。(《普济》)

3、治痰火喘嗽:蛤蜊壳洗净,放炭上烧火毒,为末,磁器收贮,遇痰火症,取30g,分为3服,少吃晚饭,先用面糊调,捏如黄豆大,少用滚水,将药2、3吞下,旋旋吞,不可放干。 (《验广集》蛤蜊)

4、治胃气痛:瓦楞子10个,蛤蜊壳10个。2味,共为细末,姜汤送下。(《氏验新编》)

5、治疼:真蛤粉3g(),桂(去皮)3g,干姜()6g。上为细末,每服6g,米饮调下。 (《百一选》)

6、治气虚水肿浮胀:大蒜研烂,以蛤粉和,无分两,可即止,如梧桐子大,每服10,白汤下。(《百一选》)

7、治虚热遗精黄柏()、知母、蛤粉各1斤。青黛()为衣,粥服。(《医六要》)

8、治黄水疮:蛤粉60g,石膏15g,轻粉15g,黄柏15g。共为细末,天用无水,冬用麻油。(《洞天奥旨》粉黄膏)

9、治痱子痒痛:新汲井水挪青蒿汁调蛤粉之。雪水尤妙。(《世医得效》)

10、治伤寒后虚羸,盗汗不止:蛤粉半斤,麻黄120g,滑石150g。上捣细罗为。每度用薄绵裹150g,扑身体汗止。(《圣惠》扑身止汗)

11、治汤伤:蛤蜊壳烧研为末,油调涂之。(《养生必用》)

12、治热肿赤痛:蛤粉、白矾各60g,青盐30g,共研为末。用生油调涂肿处。(《圣济总录》白龙)

13、治吹奶:①蛤粉0.9g,槐花0.9g,麝香0.3g(细研)。 捣细罗为,不讲时候,以热调下0.3g。(《圣惠》)②蛤粉15g,以车脂和,如小豆大,每服以温下20。(《圣惠蛤粉)

14、治肺痈蛤蜊,童便研,甘桔汤日进3服。(《本逢原》)

15、治丈夫妇人小肠块从小肠起至间痛不可忍及吐清水:蛤粉15g(烧过),甘草15g,干葛30g。为末,每服6g,沸汤点服。(《卫生家宝》)

16、治肝虚,夜不见物:蛤粉、青葙子、石决明各15g。共为,用牛肝二两,批掺药三钱匕在,麻缕扎定,用米泔水熟为度。细嚼米饮下,临卧服。觉时便见物,若用鸡兔肝药皆可。(《圣济总录》如圣)

17、治中物鲠欲死:蛤粉30g,蓖麻15g,黄3g。共为末,每服3g,水调下。(《普济》)

18、治热病鼻衄不止:蛤粉3g,黄3g,香末3g。相和令匀,以新汲水调,顿服。(《圣惠》)

用法用量

服:汤,50-100g;或入,3-10g。外用:适量,调

禁忌

胃虚者慎用。

炮制方法

蛤蜊壳入炭中烧后研成细粉。

形态特征

贝壳略呈四角,质坚,壳长36-48毫米,壳高34-46毫米,壳宽28-37毫米,壳突出,略向前屈,并向卷,位于缘中央略靠前。小月面及楯面心形。壳面中部膨胀,并向前后及近缘急遽收缩,,致前、后缘于两端略成肋状。壳表具灰白色棕黄色壳皮,壳白色,幼小个体通常淡紫色,近缘为黄褐色,面边缘常有一条狭窄黑边。生长线略粗,成凹凸不平的同环纹。壳白色,略具光泽。外韧带小,淡黄色膜状;韧带发达,呈三角黄褐色。铰部狭长,左壳具1枚分叉齿,右壳有2枚齿排列成八。两壳前后侧齿均呈状,左壳单,右壳为双。前痕略小,卵;后痕稍大,近。外套窦不甚深,末端钝。外套膜边缘双层,缘有分枝的小触手。水管黄白色,末端具触手。足部发达,呈斧状。

生长环境

生于潮间带中、下区及浅海泥沙滩中。栖埋深度50-100毫米,喜栖息于近河沿海。北生殖季在4-6月。分布于我国沿海等地。

相关论述

《本草纲》:“海蛤粉者,海中诸蛤之粉,以江湖之蛤粉、蚌粉也。今人指称,但曰海粉、蛤粉,寇氏所谓‘众蛤之灰’是矣。近世独取蛤蜊粉入药,然货者亦多众蛤也。大抵海中、蛤、、蛎,性味,不甚相远,功能软,小异大同;非若江湖蛤,无咸水浸,但能清热利湿而已。今药肆有一种状如线粉者,谓之海粉,得水则易烂,盖后人因售物也。然出海中沙石间,故功亦能化痰软坚。”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蛤蜊肉

下一篇 蛤蜊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