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伏毛苎麻

中药化成分其中的有机酸有止作用,对金黄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动植物灌木,高可达2m。分枝,有灰白色长毛。互生;叶柄长2-9cm,密生粗长毛;叶片卵形或稀卵形,先端骤尖,基部突收狭是楔形,下面密被白色毡毛;基出3条。雌雄同株穗状花序锥状,雄花序通常位于雌花序之下;雄花小,花被4,雄蕊4,有退化雌蕊雌花簇球雌花管状瘦果,为宿存花被包围,外面密生短毛。期5-9月......
目录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灌木高65-150厘米,上部被短糙伏毛。对生,同一对稍不等大;叶片草质,卵形或近,长6.4-19厘米,宽6-17.5厘米,端骤尖,基部近截形或浅心形,边缘在基部之上有多数小牙齿叶片每侧有24-29个),上面疏被、下面通常稍密被糙伏毛,有三出侧脉在每侧约2条;叶柄长2-19厘米,疏被短糙伏毛;托叶狭三角,长约4毫米,端钻状渐尖,面沿中肋被短伏毛。穗状花序腋生,长9-23厘米,雌性或两性,不分枝或有1-4条短分枝;团伞花序单性,稀两性,直径1.5-2毫米,彼此分离;苞片三角或正三角,长约1毫米。雄花花被4,卵形,长约1毫米,急尖,基部合生,外面上部疏被短伏毛;雄蕊4,长约2毫米;退化雌蕊,长约0.5毫米。雌花花被菱形,长约1毫米,上部被短糙伏毛,口部有2小齿柱头,长1.2-1.5毫米。期8-10月。

分布范围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台湾广东、广西。

主要价值

【科来源】荨麻植物

【药用部位】伏毛苎麻

性味归经】酸,温。入肝经

【功效治】消炎。民间常用此药治疗刺梗

【用法用量】服:12一30克,水服。

【古籍考】始载于《云南植物研究》。

【化成分】其中的有机酸有止作用,对金黄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参考出处】《云南植物研究》

【相药材】

苎麻根水苎麻水苎麻长白苎麻苎麻苎麻

键 词】

消炎刺梗

【药 】:伏毛苎麻

伏毛苎麻【拼 音】:FUMAOZHUMA

【来 源】:为荨麻植物伏毛苎麻

【功 效】:消炎。

性味归经】:酸,温。入肝经

【功效分类】:清热药

【用法用量】:服: 12一30克,水服。

【考 】:始载于《云南植物研究》。

【中药化成分】:其中的有机酸有止作用,对金黄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治刺哽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伏牛花

下一篇 伏毛山豆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