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灶心土

灶心土 心土是烧木柴或杂草的土灶底部中的焦黄土块。全国农村均有在拆修柴灶或烧柴的窑时,将烧结的土块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杂质即可,又伏龙心土具有温中止,止呕,止泻之功效,用于虚寒呕吐泄泻中黄土、釜下土、釜月下土、灶中土、灶黄土、伏龙。释义指灶里正对锅底的黄土,亦伏龙要成分要由硅酸(H2SiO3)、氧化铝(Al2O3)及三氧化二(Fe2O3)......
目录

基本资料

中黄土、釜下土、釜月下土、灶中土、灶黄土、伏龙

释义

指灶里正对锅底的黄土,亦伏龙

要成分

要由硅酸(H2SiO3)、氧化铝(Al2O3)及三氧化二(Fe2O3)所组成;还含有氧化钠(Na2O),氧化钾(K2O),氧化镁(MgO),氧化钙(CaO),磷酸钙[Ca3(PO4)2]等组成。

品种考证

图片心土始载于《录》,列为下品。《本草集注》曰:“此灶中对釜月下黄土也“《纲》云:“独孤滔《书》言,心土十年灶下,掘深一,有色如紫瓷者是真,可缩贺,伏砂。盖亦不知猪肝之义,而用灶下土以为之也。”

1.《录》:妇人崩中,吐血,止咳逆,止,消肿毒

2.《日华子本草》:治洪,肠风,带下崩,泄尿血。催生下胞。

3.《本草蒙筌》:辟除时疫,安胎。捣细,调水服之。

4.《纲》:治痛狂癫。妊娠护胎,诸疮。

5.《本草备要》:调中止,去湿消肿。

6.《陆川本草》:治小儿慢惊。

7.《本草汇言》:心土,温湿,性而平,温而和,味甘而敛,以藏为用者也。故善失所藏,如《金匮》之疗先便后;《录》之止妇人崩,漏带赤白;《蜀本草》之治便血痢,污秽久延;杂病之定卒痛,温汤调服即定。他如藏寒下泄,寒湿而致动,成一切失诸疾,无用不宜尔。

8.《本草便读》:心土即伏龙,须对釜脐下久炼而成者,具土之质,得之性,化柔为刚,味兼辛苦。其功专入,有扶阳退阴结除之意。凡诸病,由胃阳虚而不能统摄者,皆可用之,《金匮》黄土汤即此意。

从以上各家对心土之基原、色之记载考,可知前所用心土与古时相符。

民间传说

图片宋代著儿科医生钱乙,著有《小儿药直决》人们尊称他为“儿科之圣”。钱乙做过一段时间的翰林医官。一天,宋宗的皇太子突然生病,请了不少医诊治,毫无起色,病情越来越重,最后抽筋。皇帝见状十分着急。这时,有人向皇帝推荐钱乙。于是,钱乙被召进宫。皇帝见他身材瘦小,貌不出众,有些小看他,但既然召来,只好让他为儿子诊病。钱乙从容不迫地诊视一番,要过纸笔,写了一贴“黄土汤”的药存疑虑的宋宗接过处一看,见上面有一味药竟是黄土,不勃然大怒道:“你真放肆!难道黄土也能入药吗?” 钱乙胸有成竹地回答说:“据我判断,太子的病在属北之水,中医原理,土能克水,所以此症当用黄土。”

宗见他说得头头是道,中的疑虑已去几分,正好这时太子又抽筋,皇后一旁催促道:“钱乙在京城里颇有,他的诊断很准确,皇上勿虑。”于是,皇帝命人从灶中取下一块烧过很久的黄土,用布包上放入药中一起汁。太子服下一贴后,抽筋便很快止住。用完两,病竟痊愈如初。这时,宋宗才真正信服钱乙的技术,把他从翰林医官提升为很高荣誉的太医丞。

药物形态

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全体红褐色,表面有刀削痕。质较硬,但易砸碎,并有粉末落,断面细软,色稍深,常有蜂窝状小孔。具烟熏,味淡.以块大,色红褐,质细软者为佳。部分溶于水,加酸部分溶解,且有发生,其酸溶液加5%亚氰化钾试液呈蓝绿色,且有蓝色沉淀生成。

制作加工

在拆灶时将灶烧结成的月土块取下,除去四周焦黑部分及杂质,取中黄色者入药。用煤烧者则不供药用。《雷公炮炙论》:“细研,以滑石水飞过两遍,令干用。”

药理作用

1.止呕作用:本品服后对肠的末梢神经有镇静、麻醉作用,能减少对肠粘膜的刺激,而达止呕作用。鸽灌服伏尤3g/kg,每天两次,共4次后,对于静注射洋地黄起的呕吐有止吐作用,要为呕吐次数减少,呕吐的潜伏期并无明显改变。对阿朴吗啡起的狗呕吐无效。

2.收敛止:本品外用撒布疮面能使管收缩,分泌物减少,具收敛止作用。鸽灌服心土3g/kg,每日2次,连服2天,对静注洋地黄酊所致呕吐可使呕吐次数减少,呕吐的潜伏期无改变。对去水吗啡起的狗呕吐则无效。

药物鉴别

性状鉴

本品为不规则块状。橙黄色或红褐色。表面有刀削痕。体轻,质较硬,用指甲可刻划成痕,断面细软,色稍深,显颗粒状,并有蜂窝状小孔。具烟熏,味淡。有吸湿性。以块大整齐、色红褐、断面具蜂窝状小孔、质细软者为佳。

应用鉴

心土炮姜,均可温中止,止泻,二者均适应于胃虚腹痛泻痢以及阳虚之症,但炮姜温中之力强,守而不走,治疗一切胃虚心土偏于温中止,并有和降逆止呕作用。

鉴定

1.取本品粉末约1g,加稀盐酸10ml,即沸,生成大量体,将此体通入氢氧化钙试液中,即生成白色沉淀。(检查碳酸盐)

2.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滤过。滤液照下述法试验:①取滤液1ml,加亚氰化钾试液,即生成蓝色沉淀。(检查盐)②取滤液1ml,加氢氧化钠试液,即生成白色状沉淀;分离,沉淀能在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检查铝盐)

功效作用

图片心土性味辛、温。温中燥湿,止呕止,用于虚寒血证。治呕吐反胃腹痛泄泻吐血、衄便血尿血,妇女妊娠恶阻崩漏带下,溃疡

心土性温而和,“以藏为用”,善于温中止,凡吐衄、便血崩漏属于虚寒者宜之。应用时,可单味应用,治吐血,即单用本品研末水饮服;《广利》治吐血鼻衄不止,单用本品水淘取汁,和蜜同服。若虚寒,量多不止,阴易耗,常配温阳之品,以增温中止之效,更宜滋阴、养之品同用,俾温阳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和阳。如《金匮要略》治“下,先便后”之黄土汤,用本品配以附子地黄阿胶等;《妇人》“疗不止”,亦用本品配以艾生姜、生地黄等。 用于胃虚呕吐泄泻心土质重而性温燥,有温,降逆止呕,煤湿止泻之功。治虚寒呕吐反胃者,可单味应用。若配党参半夏生姜等同用,以增温中止呕之效;若妇女妊娠恶阻,常配苏梗、砂仁、白术等同用,以和,安胎。治脾虚泄泻不止,常配白术干姜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以温中涩肠止泻

反胃:灶中土,用十余年者,为细末,米饮调下三、二钱许。(《百一选》) 治痛冷热:心土末,水服匕。若冷,以和服,瘥。(《救急》)

吐血、泻腹痛:多年垩壁土、地炉中土、心土。上等分,每服一块如拳大,水二碗,一碗,澄清服,白粥补之。(《普济伏龙

吐血不止:心土半升。以新汲水一大升,淘取汁和蜜顿服。(《广利》)

治下先便后甘草地黄、白肃、附子)、阿胶黄芩各三两,灶中黄土半斤。上七味,以水八升取三升,分温二服。(《金匮要略》黄土汤)

妇人心土半两,蚕沙一两,阿胶一两。同为末,温调,空肚服二、三钱,以知为度。(《本草衍义》) 图片

治产后痛,恶物不下:灶中心土研末,服二钱,泻出恶物效。(《救急》)

治小儿丹毒:多年灶下黄土末,和屋漏水傅之,新汲水亦可,鸡子白或油亦可,干即易。(《肘后》)

治小儿重舌:灶月下黄土末,苦和涂上。(《千金》)

治小儿脐疮,久不瘥:心土,细研末之。(《圣惠》)

臁疮久烂:灶黄土(年久者研细末)、黄柏、黄赤石脂轻粉等分。清油调,入油绢中贴之,勿动,纵痒,忍之良。(《济急仙》)

聤耳心土细研半两,以猪膏和拈如枣核大,绵裹塞中,日再易,夜一易。(《圣济总录》)

肿:心土以大酢和作泥,涂布上贴之,干则易之。(《千金翼》)

服用

阴虚及热呕吐反胃忌服。

①《本草疏》;阴虚吐血者不宜用。肿毒盛难消者,不得独用。

②《本草从新》:无湿勿用。

临床应用

1、突然昏倒。用心土研末,一鸡蛋大的分量冲水服,呕吐

2、中口噤不能言,恍惚,手足不能随意运动;或中痛满,时而晕绝)。用心土五升,加水八升,搅清后取上层饮之。

3、智狂乱,不能识人。用心土研末,水冲服匙。一日服三次。

4、小儿夜啼不止。用心土二钱、朱砂一钱、麝香少量,共研为末,加蜜,做成绿豆大的子。每次服五符汤送下。

5、头变硬,不能转动。用心土牛蒡汁涂搽。

6、冷热痛。用心土末一匙,是热痛则以热水湿烫后服,是冷痛则用冲服

7、反胃。用陈年的心土,研末,米汤送下。每次服三钱。

8、突然咳嗽不止。用心土一分,加豆豉七分,捣成子,如梧子大。每次服四十

9、吐血疼痛。用心土与多年烟壁土等分。每次取五钱,加两碗成一碗时,等澄清,饮上层清水,空服。另吃些白粥补身体。

10、妇女漏,淋漓不止。用心土半两,阿胶蚕沙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次服两三钱,送下,直到病痊愈为止。

11、妇女赤白带,日久黄瘁。用心土棕榈灰、屋梁上尘,等分,各到烟尽,共研为末,加龙麝香各少许。每服三钱,湿或淡汤送下。患赤白带有一年之久者,照此法治疗,半月可愈。

12、产后, 恶物不下。用心土研末和服,每服二钱,泻出恶物即愈。

13、子死中,母气欲绝。用心土末三钱,水调服

14、横生逆产。用心土末,调服,每服一钱。同时,用灶土搽母脐。

15、胞衣不下。用心土,加调成小团,塞入产妇脐中。甘草汤三四

16、食物中毒。用心土末,如鸡蛋大小,水冲服,吐出便愈。

17、冷,肿满难当,以及男子阴部突然肿痛等。用心土调鸡蛋白涂搽。

18、流脓。用棉花心土末塞,一天换三次。

19、小儿脐疮。用心土上。

20、小儿丹毒。用陈年心土末和屋漏水(亦可用新汲水、鸡蛋白或油)调。药干即换。

21、小儿热疖。用心土末、生椒末等分,和

22、臁疮久烂。用陈年心土末、黄、 黄赤石脂轻粉等分,调清油,布上,贴患处。如发痒,须忍住,数日可愈。

23、一切肿。用心土加蒜捣粒成泥(加蛋黄亦可)贴患处。干了就换。

24、用于止。住址虚寒肠出,有较好效果,可配肉桂、艾温中、熟地、当归阿胶滋阴黄土汤加减。此可治疗一般慢性虚寒性出的代表,不仅治肠出,也可治虚寒性出、衄尿血崩漏,用时可随加减。

25、用于止呕。妊娠恶阻妊娠呕吐),偏于虚寒者,以本品60g,配生姜6g,竹茹9g,陈皮6g,水服。

26、用于止泻。胃虚所致的水泻下痢,可配白术黄芪、灸甘草等。

参考文献

录》:西汉.刘向 图片

《日华子本草》:宋.掌禹

《本草蒙筌》:公元1565年,明嘉靖44年,陈嘉谟编著

《纲》:楼氏医家系世传,博全善

《本草备要》:汪昂编著 公元1694年,清康熙33年

《本草汇言》:倪朱漠编.公元1624年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佛手

下一篇 伏牛花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