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芙蓉叶

芙蓉地芙蓉、芙蓉、山芙蓉、胡李、三变木棉,为锦葵木槿植物。原产中国,黄河流域至华南均有栽培,尤以四川成都一带为盛,故成都有“蓉城”之称。大而美,色、型随品种不同有丰富变化,其清姿雅质,如锦似绣,非常美丽。中药的一种,有消肿祛脓之疗效,取自木芙蓉植株。其均可入药,有凉血清热解毒、活消肿的功效。适公园、院的绿化,也可盆栽观赏。多植于池旁水边,也可植于院......
目录

形态特征

阳作仁原创芙蓉花叶图册

灌木或小乔木。高2~5m,、果柄、苞片花萼上均密被星状毛和短柔毛。干密生星壮毛,在较冷地区,秋末枯萎,来年由宿再发枝芽。丛生,,高仅2~5m。互生,卵心形,直径7~18cm,5~7掌状分裂,边缘有钝齿叶柄长5~13cm。

大,直径约8cm;花柄长5~10cm,近端有苞片8~10,线形花萼,长约2.5cm,裂卵形;而冬季温较高之处,高度与直径数值更高些。大,广卵形,呈3-5裂,裂呈三角,基部心形叶缘具钝齿,两面均被毛。腋间单生,有白色或初为淡红后变深红及大红重瓣、白重瓣、半白半桃红重瓣和红白相间者。单瓣或重瓣,基部与雄蕊合生;子房5室。

蒴果扁球,直径22.5~3cm,果瓣5,密生淡黄色刚毛或绵毛。种子多数,部有长毛。期8~10月,果期9~11月。

分布环境

原产于我国湖南,现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陕西台湾等地有栽培

栽培技术

土壤要求不严,但在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生长最好。

可栽种于院向阳处或水塘边,平时管理较为粗放,天旱时注意浇水,每年冬季或春季在植株四周沟施些腐熟的有机肥,施肥后及时浇水、封土。在冷地区地栽的植株冬季有些嫩会冻死,不必管它,等春季温变暖后就会有新的条发出。

为使其加速生长,定植时应施入基肥。幼苗期北旱季需常灌水。每年施1一2次液肥、若适当施些磷肥,则色更加艳丽。后进短剪,促发侧。以增加着数量。冬季在株丛基部培土,使其安全越冬。

其修剪在后进,树型既可修剪成乔木状,又可修剪成灌木状,但无论哪种树型都要剪去枯弱枝,以保树冠部有良好的通透光性。木芙蓉也可盆栽,盆土要求疏松肥沃,排水透性良好,生长要有足够的水分,以满足生长的需求,冬季移到室越冬,维持0℃至10℃的温度,以保休眠

栽培几年以后的植株,只疏剪枯衰老和病虫即可;木芙蓉宜栽植在向阳处,过分荫生长缓慢,条细长,影响花芽分化。盛夏宜略加遮荫。秋季孕蕾期需充足的光照,如此时光照不足,加之阴雨连绵,易落花落蕾

木芙蓉繁殖法有扦插、分株、压条和播种四种,以扦插。(1)扦插法。秋季谢之后,剪取当年生粗壮条,成15厘米-20厘米长的段,捆好后冬季进沙藏。翌年3月中、下旬取出插条,插入地苗床。当年可长到1米以上,秋季即可移栽定植。(2)分株法。早春萌前进分株,先把丛生母株的条保留20厘米、30厘米长短,然后掘出来劈,另栽植,当年秋季即可

主要价值

芙蓉叶性状:多卷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心形,3~7浅裂,裂三角。上表面暗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叶脉7~11条,两面突起。微,味微辛。活体态:互生,卵心形,直径7~18cm,5~7掌状分裂,边缘有钝齿叶柄长5~13cm。

成分: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还原糖、粘液质。

性味:性凉,味微辛。

治功能:清凉血,消肿排脓。用于肺热咳嗽、肥厚性鼻炎淋巴结炎、阑尾炎、脓肿、急性中耳炎、烧伤烫伤

采制:夏、秋季采收,晒干。

①治疗局部化脓性感染

木芙蓉晒干,研粉过筛,加凡士林调制成1:4软膏,外患处(已溃者四周);亦可制成纱条用作疮流。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治疗疖、蜂窝织炎乳腺炎、深部脓肿等外科感染,早期能消肿、止痛、促进吸收,中晚期可加速局限,破溃排脓。应用过程中未发现有中毒、局部皮炎或其他并发症。

②治疗烫伤

木芙蓉1斤(鲜加倍),加凡士林2斤,文枯焦,过滤去渣,摊于消毒料上,或制成芙蓉膏纱布外,每日换药1次。治疗133例,烫伤面积最小为1%,最大为30%,多数为Ⅰ~Ⅱ°。除少数患者由于感染等原因配其他草药及抗菌素治疗外,均单用外。治疗时间最短3天,最长68天。芙蓉膏烫伤具有收敛作用,能促使创面渗出液吸收,分泌物减少;用药后局部凉爽舒适、能迅速止痛。创面愈很少瘢痕,无副作用。

③治疗腮腺

芙蓉晒干粉碎,过80号筛,将细粉用鸡蛋清调匀,涂于油纸上,贴于患处,外用纱布覆盖固定。每日换药2次,直至肿消。治16例,用药后平均2~3天体温降至正常,4~6天肿胀消退;并发睾丸炎3例,平均10天治愈。平均住院7.5天。

单方

芙蓉叶1、赤眼肿痛。用木芙蓉研为末,水调匀贴太阳中“清凉膏”。

2、月经不止。用木芙蓉、莲蓬壳,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3、偏坠作痛。用木芙蓉、黄蘖各二钱,共研为末,以木鳖子仁一个磨调涂阴囊,其痛自止。

4、肿毒。用木芙蓉(研末)、苍耳烧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调匀涂患处四围。

5、头上癞疮。用木芙蓉皮研为末,香油调涂。涂前以松毛、柳枝汤,洗净患处。

6、汤灼疮。用木芙蓉研末,调油涂。有奇效。

7、一切疮肿。用木芙蓉菊花一起不,频频熏洗。

植物学史

各家论述

木芙蓉善治肿:

1.李时珍:“木芙蓉平而不不热,味微辛而性滑涎粘,其治肿之功,殊有效。近时疡医秘其清凉膏、清铁箍散,皆此物也。其治一切发背乳痈恶疮,不拘已成未成,已穿未穿,并用芙蓉,或皮,或,或生研,或干研末,以蜜调涂于肿处四围,中间留头,干则频换。初起者,即觉清凉,痛止肿消。已成者,即脓聚毒出。已穿者,即脓出易敛。或加生赤小豆末,尤妙。”(《纲》)2.黄元御:"木芙蓉,清利消,善败肿毒,一切疮疡,大有捷效,涂饮俱善。"(《药解》)

芙蓉趣谈

语为“贞操”、“纯洁”,原产于中国。四川云南山东等地均有分布,以成都一带栽培最多,历史最悠久,故成都又有“蓉城”之称。芙蓉现为成都市市,喜温暖湿润的候,喜阳光,稍耐半阴,有一定的耐性适应性较强。 芙蓉朵极美,是深秋要的观树种。芙蓉用途较广,树皮纤维可搓、织布;均可入药,外有消肿解毒之效。色:白色红色,至傍晚呈深红色。

木芙蓉植株皎若芙蓉出水,艳似菡萏展瓣,故有“芙蓉”之称,又因其生于陆地,为木本植物,故又木芙蓉”。木芙蓉一日三变,故又“三变”,其晚秋始,霜侵凌却丰姿艳丽,占尽深秋情,因而又“拒霜”。自唐代始,湖南湘江一带亦种植木芙蓉,繁似锦,光辉灿烂,唐末诗人谭用之选赞曰:“秋万里芙蓉国。”从此,湖南省便有“芙蓉国”之雅称。

生于腋或,有单瓣、半重瓣、重瓣,色有红、粉、白、黄等。此外还有一种“醉芙蓉”,也称三醉芙蓉,其早晨初时为白色,至中午为红色,下午又逐渐呈红色,至深红色则凋谢。在木芙蓉中,最为稀有的是“弄色木芙蓉”,也叫文官、三弄芙蓉,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一个珍贵而稀有的木芙蓉品种,据南宋《种艺必用》一书记载:弄色木芙蓉产于邛州,其一日白,二日鹅黄,三日浅红,四日深红,至落呈微紫色,人称“文官”。普通的木芙蓉一般是朝暮谢,而弄色木芙蓉数日,逐日变色,实为罕见。由于每朵放的时间有先有后,常常在一棵树上看到白、鹅黄、粉红、红等不同色的朵,甚至一朵上也能出现不同的色。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芙蓉根

下一篇 腹水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