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丁香

丁香 丁香(拉丁:Syringa oblata Lindl.),紫丁香”,是木樨科丁香植物丁香产于东北、华北、西北(除新疆)以至西南达四川西北部。生于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山谷路旁及滩地水边,海拔300-2400米。丁香花序轴、花梗苞片花萼、幼两面及叶柄均密被腺毛革质或厚纸质,卵,先端短凸尖或长渐尖,基部心形、平或宽楔形花序直立,由侧芽抽生,花冠紫色......
目录

物种起源

丁香已有约1400年的栽培历史和约200年的育种历史。 丁香属木犀科中较为古老的类群,全属30余种,除3种在巴尔干半岛和北海道分布以外,其余在中国均有野生分布。作为观赏植物丁香拥有约1400年的栽培历史和约200年的育种历史。

木犀科的祖先具有20条染色体,在渐新世中期前历了一次二倍化事件,随后加倍的部分染色体发生了断裂重组,最终成了木犀科植物的46条染色体。华北紫丁香祖先的分化早于木犀科中桂花油橄榄分化丁香五个组(系)的祖先在中新世后期分化。基于全基因组序列和覆盖全属的26个野生种(变种)的重测序,丁香属约在中新世起源于以中国北为核的东亚北部,此后分向欧洲、中亚以及中国中部及西南扩,在秦巴山区和横断山区之间曾存在复杂的基因渐渗,由此成了丁香属的物种多样性。针对华北紫丁香香四溢的典型特征,研究对包括其在的14种具有香或果香的物种进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其TPS和MYB基因家族呈现显著扩张;进一步进程中的香分析,发现芳醇、β-罗勒烯和α-法尼烯等是构成华北紫丁香香的要单萜和倍半萜成分。基因共表达网预测显示,33个TPS-a、34个TPS-b以及195个MYB家族基因参与丁香萜类的成与调控。

形态特征

丁香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树皮褐色灰色。小花序轴、花梗苞片花萼、幼两面以及叶柄均无毛而密被腺毛。小较粗,疏生皮孔叶片革质或厚纸质,卵,宽常大于长,长2-14厘米,宽2-15厘米,先端短凸尖至长渐尖或锐尖,基部心形截形至近,或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萌叶片常呈长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截形至宽楔形叶柄长1-3厘米。

花序直立,由侧芽抽生,近球或长,长4-16厘米,宽3-7厘米;花梗长0.5-3毫米;花萼长约3毫米,萼齿渐尖、锐尖或钝;花冠紫色,长1.1-2厘米,花冠,长0.8-1.7厘米,裂呈直角展,卵至倒卵,长3-6毫米,宽3-5毫米,先端弯略呈兜状或不弯;花药黄色,位于花冠部0-4毫米处。

果倒卵状卵形至长,长1-1.5厘米,宽4-8毫米,先端长渐尖,光滑。期4-5月,果期6-10月。

生长习性

丁香丁香要分布在亚热带亚高山、暖温带至温带的山坡林缘、林下及温带的向阳灌丛中。其性喜阳光、温暖、湿润,但忌水,稍耐阴,也耐旱,耐性、抗逆性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较耐瘠薄,除强酸性土壤之外,其它各类土壤均可正常生长

最适宜年均温度23~24℃,最高月平均温26~27℃,最低月平均温16~19℃,土壤疏松且肥沃,排水条件良好的园地栽植。忌在低洼地种植,否则会因园地积水发病害高发,甚至导致全株死亡。若在阴处或半阴处栽植,会造成生长缓慢且衰弱稀少。成龄树喜光,此时缺少光照,影响。1~3年生幼树喜阴,不喜强日光暴晒,否则不利幼树生长

分布范围

丁香丁香要分布在亚热带亚高山、暖温带至温带的山坡林缘、林下及温带的向阳灌丛中。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除新疆)以至西南达四川西北部(松潘、南坪)均有分布。中国产于东北、华北、西北(除新疆)以至西南达四川西北部(松潘、南坪)。生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山谷路旁及滩地水边,海拔300-2400米。要分布于西南及黄河流域以北各省区,长江以北各园普遍栽培

繁殖栽培

丁香以播种、扦插繁殖,也可用嫁接压条分株繁殖。采用种子播种时,要将种子先进层积,至翌年春季进播种;夏季用嫩扦插和硬扦插,成活率高;嫁接时可用接或接法;压条时将际萌蘖条压入土中,压后保持土壤湿润,当年秋季即可隔离母株另栽植;分株多在早春萌前或秋季落后进,将整墩植株掘出分丛栽植。秋季分株时要先假植,翌年春列地上条适当修剪后移栽。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丁香作为第一批被列入药食两用单的草药,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在医药面,其性温、味辛,归,有温中降逆、补助阳之功效,可以治疗一些病症;在食品面,丁香是厨房里的香料;在化妆品面,丁香中的多种成分都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防止色素堆积,延缓皮肤衰老

生活价值

丁香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较强,对二氧化硫污染具有一定净化作用。

园林价值

园林

丁香为冷凉地区普遍栽培木。适宜种在园、居住区、医院、校、幼儿园或其他园林、景区 。可孤植 、丛植或在路边 、草坪、角隅、林缘成栽植,也可与其他乔灌木尤其是常绿树种配植。个种类可作篱。可盆栽或作盆景,也可切丁香是我国最常见的观赏木之一,绽于百斗妍的仲春,芳香袭人,繁色丽,纷纭可爱。

植物文化

诗词

丁香丁香朵纤小文弱,筒稍长,故给人以欲尽未放之感。宋代王十朋称丁香“结愁干绪,似忆江南”。历代咏丁香诗,大多有典雅庄重、情味隽永的特点。丁香时,其蕾密布头,称丁香结。唐宋以来,诗人常常以丁香含苞不放,比喻愁思郁结,难以排解,用来写夫妻、情人或友人间深重的离愁恨。相诗词:

李璟《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愁见丁香结。”

尹鹗《何满子》“欲表伤离情味,丁香结在头。”

《江头四咏》“丁香体柔弱,乱结犹垫。”

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各自愁。”

陆龟蒙《丁香》“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诞春。”

钱惟演《无题》“合欢不验丁香结,只得凄凉对烛房。”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丁香枝

下一篇 丁锅树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