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东北延胡索

东北延胡索,中药。为罂粟植物东北延胡索Corydalis ambiguaCham.etSchlecht.或全延胡索Corydalis repensMandl.et Mühld.的块茎东北延胡索分布于东北地区,以东部较多。全延胡索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等地。具有活瘀,理气,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膝诸痛,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崩漏症瘕,跌打损伤。块茎......
目录

入药部位

块茎

性味

味辛、苦,性温。

归经

功效

瘀,理气,止痛。

主治

膝诸痛,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崩漏症瘕,跌打损伤。

相关配伍

1、治痛:延胡索15g,川楝子12g。研细末,每次6g,日服2次,白送服。(《吉林草药》)

2、治痛吐酸,饮食不化:延胡索15g,丁香6g,砂仁9g。研细末,每服6g,日服2次。(《吉林草药》)

3、治痉挛:延胡索45g,血竭9g。研细末,每次9g,日服2次。(《吉林草药》)

用法用量

服:汤,3-9g,研末,1.5-3g;或研末入

使用注意

孕妇服。

采集加工

5-6月挖取块茎,去外皮,用部变黄,晒干。

形态特征

1、东北延胡索:又白元胡。多年生草本,无毛,高15-25cm。块茎球状,单一,直径8-15mm,断面白色淡黄色。软弱,单一,近基部具鳞片1枚;自鳞片腋常3-4分枝具细柄,叶片灰绿色二回3出全裂,一回裂有明显的柄,末回裂无柄或具短柄,长至倒卵形,长1-3cm,有时分裂,先端钝总状花序生,疏生8-20朵;苞片披针,长5-15mm,全缘或下部者略有栉齿状分裂;花梗长15-20mm;萼片不明显;花冠长15-35mm,淡蓝色至蓝紫色,外轮瓣全缘,无突尖,粗而直,蜜腺体贯穿长的1/2。蒴果,长18-25mm,宽2-3mm,干后略呈珠状。种子多数,卵形,直径约1.5mm,深褐色期4-5月,果期4-6月。

2、全延胡索多年生草本,无毛,高8-22mm。块茎至倒,直径10-30mm,有时瓣裂为3-6枚,外被枯萎栓皮若干层,断面白色浅黄色。斜卧,单一,自下部1枚鳞片起作2-5分枝具柄;叶片三回3出全裂,末回裂或倒卵形,长6-25mm,宽5-6mm,全缘,稀先端浅或深裂。总状花序生,疏生4-10朵;苞片披针卵形,中、下部者常中裂,上部者全缘花梗纤细,长约20mm;花瓣浅蓝色至紫红色,外轮上花瓣长12-19mm,瓣先端2浅裂,无短尖,全缘较瓣略长;柱头具4乳突。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0-15mm,宽5mm,熟时下垂。种子2列,扁黑色期4月,果期5月。

生长环境

1、东北延胡索:生于杂木疏林下、林缘、阴湿沟边。分布于东北地区,以东部较多。

2、全延胡索:生于海拔700-1000m的杂木疏林下或林缘。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等地。

性状鉴别

1、东北延胡索块茎、扁球或长球,直径5-10mm。表面黄色或黄棕色,无明显皱纹;上端微凹处有痕,底部可见定根痕。质较硬,断面白色或黄白色微,味较苦。

2、全延胡索块茎扁球或球,直径5-10mm。表面黄色或黄棕色,无明显皱纹;上端微凹处有痕,底部可见定根痕。质较硬,断面白色淡黄色。微,味较苦。

药理作用

1、抗溃疡作用。

2、镇痛、镇静作用。

3、毒性:东北延胡索毒性很小。

相关论述

《吉林草药》:“瘀,利镇痛,调。治脘胁膝诸痛,瘀血作痛,跌打损伤,症瘕崩漏月经不调。”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东北桤木

下一篇 东北堇菜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