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东莨菪

莨菪植物互生,长,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单生于腋,有细花梗,下垂;花萼,萼简短,先端有5齿花冠阔钟,先端5浅裂,紫褐色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的基部;子房近2室,花柱线形柱头扩大,胚珠极多数。蒴果,中部以上环裂。期5月。 产于我国西藏四川云南等地。莨菪:亦称“赛莨菪”。科。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5米。粗大而短;主根直入地下,黄色丛生......
目录

简介

莨菪:亦称“赛莨菪”。科。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5米。粗大而短;主根直入地下,黄色丛生。互生,叶片卵形,先尖端,边缘为波状面有短毛。单生腋,花梗常下垂;夏末花冠为钟绿色,边缘呈污紫色,先端五裂,向外反卷。蒴果近似球裂。产于我国西藏四川云南等地。藏医用种子入药,为抗痉挛和止痛云南草医为“ 三分三”,做麻醉,用于跌打损伤及痛,蕾期中生物碱含量最高,可提取莨菪碱。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粗壮结状。高30~60厘米,基部有鳞片互生,长,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单生于腋,有细花梗,下垂;花萼,萼简短,先端有5齿花冠阔钟,先端5浅裂,紫褐色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的基部;子房近2室,花柱线形柱头扩大,胚珠极多数。蒴果,中部以上环裂。期5月。

我国东北有栽培。生于草原及阳台周围、路边、山麓等处。

医用信息

药材

呈结状,不规则弯,长约历厘米,径约3厘米余,外表灰褐色而有皱纹;结上部有凹陷的痕,下面有粗而短的须根痕。断面颗粒状,呈粉白色。无臭,味苦。

采集

春、秋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

性温,味麻:有剧毒。

归经

。50厘米。由基部分歧,斜上,多折,坚硬,具条纹状角棱,幼时密被射状分枝的毛,后渐光滑,草绿色。互生;无柄;披针线形,长2~7厘米,宽1~7毫米,基部渐狭,先端具刺尖,全缘,具射状分枝毛,叶脉凸出,平状苞卵形,先端渐尖,具刺尖;两性,穗无柄腋生,无花被雄蕊3,丝锥,膜质,花药;子房具2柱头胞果,两面均平,或面稍凸,具膜质翅,先端二叉分歧。种子扁平,直立,胚乳粉质,期8月。果期9~10月。

生于沙丘及砂地。分布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

性味

①《本草拾遗》:"味甘,平,无毒。"

②《纲拾遗》:"味甘,性温。"

功用

治饮食积滞,噎反胃

①《本草拾遗》:"益轻身,坚筋。"

②《康熙几暇格物编》:"性暖,益,易于消化,好吐者,多食有益。"

③《药性考》:"清热消。"

④《纲拾遗》:"通利大肠,消宿食,治噎反胃。"

用法与用量

服:汤或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东菊

下一篇 东紫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