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豆薯

豆薯 豆薯(Pachyrhizus erosus (L.) Urb.),沙葛,地瓜,凉瓜,豆豆科豆薯植物豆薯粗壮、缠绕、草质藤本,稍被毛,有时基部稍木质。块状,纺锤或扁球雄蕊二体,对旗瓣的1枚离生;子房被浅黄色长硬毛,花柱柱头位于端以下的面。荚果种子每荚8-10颗,近,扁平。期8月,果期11月。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湖北等地均有栽培。原产热带美洲,现......
目录

物种起源

豆薯最早记载于《海南植物志》:“豆薯止渴,解毒。”

形态特征

豆薯粗壮、缠绕、草质藤本,稍被毛,有时基部稍木质。块状,纺锤或扁球,一般直径在20-30厘米左右,肉质。羽状复叶具3小托叶线状披针,长5-11毫米;小托叶锥状,长约4毫米;小菱形卵形,长4-18厘米,宽4-20厘米,中部以上不规则浅裂,裂小,急尖,侧生小的两侧极不等,仅下面微被毛。总状花序长15-30厘米,每3-5朵;苞片刚毛状,早落;萼长9-11毫米,被紧贴的长硬毛;花冠浅紫色或淡红色,旗瓣近,长15-20毫米,中央近基部处有一黄绿色斑块及2枚胼胝状附属物,瓣柄以上有2枚半、直立的翼瓣镰刀,基部具线形、向下的长龙骨瓣近镰刀,长1.5-2厘米;雄蕊二体,对旗瓣的1枚离生;子房被浅黄色长硬毛,花柱柱头位于端以下的面。荚果,长7.5-13厘米,宽12-15毫米,扁平,被细长糙伏毛;种子每荚8-10颗,近,长和宽5-10毫米,扁平。期8月,果期11月。

生长习性

豆薯豆薯为喜温喜光蔬菜。生长期要求较高的温度条件。发期要求30℃的温度,地上部及结荚期适宜的温度为25~30℃。块根生长发育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广,可在较低温度条件下膨大生长。但温度低于15℃,则生长发育受抑制。

豆薯土壤的要求较严格,适宜的土壤条件能获得高产优质。豆薯要求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不适于在黏重、通透条件较差的土壤上种植。豆薯根系强大;吸收力很强,较耐干旱和瘠薄。

豆薯生长期长,需5~7个月才能收获。生育期分四个时期:

期:播种至第一对真

幼苗期:第一对真至发生6~7个复叶和数条侧根

发棵期:迅速生长块根成。

结薯期:块根迅速膨大,约60天左右。

分布范围

豆薯我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和湖北等地均有栽培。原产热带美洲,现许多热带地区均有种植。

繁殖栽培

栽培

栽培

由于豆薯生长期较长,所以北地区应尽早播种。地播种可在晚霜过后立即进山东等地在4月中下旬进。播种稍晚,则由于生长期不足而大大影响产量。

豆薯

田间管理

1.土壤选择豆薯的食用部分是地下块根,应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等、干的沙质壤土为好。

2.细整地,施足基肥前茬收获后,深耕25~30厘米,每亩施入草木灰500公斤,猪粪1000公斤。播种前15天将土块打碎耙平,做成1.2~1.3米宽的高畦,畦沟深25厘米左右,以利排水。

3.播种由于豆薯生长期较长,所以北地区应尽早播种。20~25厘米,每种子3~4粒,播种后再盖上草木灰,每亩用种量2.5公斤左右。豆薯种子种皮坚实,播前用30℃的温水浸泡3~4小时,置于25℃~30℃的温度下催。待初出即进播种。

4.及时间苗,理施肥播种后15天幼苗出土。第一对基生出现后进间苗、补苗,每留苗1~2株,最后定苗1株。将薄膜扎洞,幼苗出膜,在幼苗基部将地膜盖紧压严,补苗要及时。选择阴天将幼苗带土团移栽。苗期要及时松土除草和追肥,每松一次土,浇一次人粪尿,促其早发,到6月上中旬块根膨大时重施一次追肥。如遇天旱,要注意浇水。

豆薯5.整和搭架豆薯苗长到30厘米高时,每插小山竹1,将相邻的豆薯苗扎在一起让藤爬上架。当蔓长到1米多高时要打,以免消耗养分。豆薯除留种外,每出现的侧花序要及时摘除,保留其叶片,以进作用,否则会影响豆薯块根的膨大,降低产量及品质。

6.适时采收豆薯播种4个月后,块根已膨大,即可始采收,但这时产量不高,为求丰产,宜延迟1个月采收。但若采收过迟,又会使品质下降。因此应适时采收。

病虫防治

病害

菌核病

菌核病:要为害豆薯的幼苗基部以及成株。幼苗基部呈水状腐烂,可起猝倒;成株受害多在近地面的部、叶柄叶片上发生水状淡褐色病斑,边缘不明显,常基部腐烂。

防治法:发病初期用30%的灰核杀星可湿性粉800-1000倍液、20%异菌·多菌灵悬浮1500-2000倍液或40%的菌核净可湿性粉1000倍液进喷雾防治。

病毒病:要为害豆薯叶片。病变黄,严重时植株上部叶片全变黄,成上黄下绿,植株矮化,并伴有明显的落

防治法:可用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800-1000倍液、1.6%胺鲜酯水2000倍液或1.45%病毒必克500倍液喷雾防治。

虫害

地上害虫(要有斜纹夜蛾、甘蓝夜蛾、小菜蛾、豆卷螟):要为害豆薯叶片

防治法:可于低龄幼虫期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3000-5000倍液、虫螨腈1500倍液进喷杀。

地下害虫(要有蛴螬、地老虎、蝼蛄蚯蚓等):要为害豆薯块根

防治法:可分蔓摘芯后和块根膨大初期用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灌2次。

种类介绍

豆薯块根状分为扁、扁球、纺锤(或)等。

成熟期分为早熟、晚熟种。

早熟种:植株生长势中等,叶片较小,块根膨大较早,生长期较短。块根或纺锤,皮薄,纤维少,单重0.4~1千克,鲜食或食。其品种有:贵州黄平地瓜、四川遂宁地瓜、成都牧马山地瓜、台湾马来种、广东顺德沙葛等。

晚熟种:植株生长势强,生长期长,块根成熟较迟。块根扁纺锤,皮较厚,纤维多,淀粉含量高,水分较少,单重1~1.5千克,大者可达5千克以上。适于加工制粉。常用的品种有:广东湛江大葛薯、广州郊区迟沙葛、台湾种等。

地区宜选用扁种,此类品种叶片较小,生长势中等,成熟早,品质好,单薯重250~500克,块根表面有纵沟4~10条。

主要价值

豆薯豆薯食用部分为肥大的块根,含丰富的水分、碳水化物,富含糖类、蛋白质,及一些矿物质、维生素等;据测定,每千克块根中含水分810~880克、碳水化物76~119克,及一些矿物质、维生素等。其肉质洁白、嫩脆、香甜多汁,可生食、熟食,并能加工制成沙葛粉。

老熟块根中淀粉含量较高,可提制淀粉。

豆薯块根耐贮藏,可调蔬菜供应。印度和东南亚各国也食其嫩荚。

食物养成分
食物豆薯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57 千卡
蛋白质0.9 g
脂肪0.1 g
碳水化13.4 g
不溶性膳食纤维0.8 g
6 mg
14 mg
24 mg
111 mg
21 mg
0.11 mg
0.6 mg
0.07 mg
0.23 mg
0.2 μg
维生素B1(硫胺素)0.03 mg
维生素B2(核黄素)0.03 mg
烟酸烟酰胺0.3 mg
维生素C(抗坏酸)13 mg
维生素E0.86 mg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地瓜籽

下一篇 地牯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