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地笋

地笋 地笋:Lycopus lucidusTurcz.),地参、蚕蛹子,地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笋横走,具上密生须根直立,通常不分枝绿色,常于上多少带紫红色;具极短柄或近无柄,长披针,亮绿色轮伞花序无梗,轮廓苞片披针,位于外者超过花萼花萼花冠白色花药花柱伸出花冠坚果倒卵状四边褐色期6-9月,果期8-11......
目录

形态特征

地笋欣赏地笋多年生草本,高0.6-1.7米;横走,具上密生须根,先端肥大呈,此时于上具鳞叶及少数须根,或侧生有肥大的具鳞叶的地下直立,通常不分枝,四棱,具槽,绿色,常于上多少带紫红色,无毛,或在上疏生小硬毛。

具极短柄或近无柄,长披针,多少弧弯,通常长4-8厘米,宽1.2-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锐尖粗牙齿状锯齿,两面或上面具光泽,亮绿色,两面均无毛,下面具凹陷的腺点,侧脉6-7对,与中脉在上面不显著下面突出。轮伞花序无梗,轮廓时径1.2-1.5厘米,多密集,其下承以苞片苞片披针,先端刺尖,位于外者超过花萼,长达5毫米,具3,位于者,长2-3毫米,短于或等于花萼,具1,边缘均具小纤毛。

花萼,长3毫米,两面无毛,外面具腺点,萼齿5,披针状三角,长2毫米,具刺尖头,边缘具小缘毛。花冠白色,长5毫米,外面在冠檐上具腺点,面在部具白色短柔毛,冠筒长约3毫米,冠檐不明显二,上,下3裂,中裂较大。雄蕊仅前对能育,超出于花冠,先端略下弯,丝丝状,无毛,花药,2室,室略叉,后对雄蕊退化,丝状,先端棍棒状。花柱伸出花冠,先端相等2浅裂,裂线形花盘

坚果倒卵状四边,基部略狭,长1.6毫米,宽1.2毫米,褐色,边缘加厚,面平,面具稜,有腺点。期6-9月,果期8-11月。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候。在6、7月高温多雨季生长旺盛。耐,不怕水涝,喜肥,在土壤肥沃地区生长茂盛,以选向阳、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砂壤土栽培为宜;不宜在干、贫瘠和无灌溉条件下栽培

分布范围

产自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在苏联,日本也有分布。

繁殖栽培

繁殖

在采挖时,选色白、粗壮、幼嫩的,切成10-15厘米长小段,30-45厘米,株15-20厘米,立即栽种,每栽2-3段,覆土厚5厘米,稍镇压后浇水。冬种的于次年春出苗,春种10d左右出苗。每1hm2用种量750-900kg。

种子

种子采收后,于3-4月间条播,30厘米,播后覆土,稍加镇压。种子率50%-60%。土壤温度在17-20℃左右,有足够的温度播种后,约10天左右出苗。每1hm2播种量3.75kg。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幼勒期注意除草、松土。当苗高30厘米,封垄以后,可以不乾地除草,但此时应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苗高10-15厘米及第1次收割以后,都应进追肥,施用腐熟人畜粪水,或施用硫酸铵每1hm2225-300kg。种植2-3年后,植株丛生,应翻栽。

病虫防治

病害有锈病,可用敌锈钠200-300倍液,加少许成洗衣粉,喷雾防治。虫害有蠖,6、7月发生,可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雾。紫苏野螟。幼虫为害部,北京于7-9月间出现,防治法:清园,处理残株,收获后翻耕土地,减少越冬虫源。

采收加工

夏秋季间,生长繁茂。在前,收地上全草。南在4月上、中旬始收获,一年可收2-3次。但对挖入药,以及作种用的留种地,生长期中不可收割地上部分。收后,切段晒平。采挖后,洗净、晒干或干。

主要价值

地笋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矿物质,还含有泽兰糖、葡萄糖、丰乳糖、蔗糖、水苏糖等,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能量。地笋每100克鲜品中含蛋白质4.3克、脂肪0.7克、碳水化物9克、粗纤维4.7克、胡萝卜素6.33毫克、烟酸1.4毫克,还含有维生素B1、B2、C以及各种矿质元素、挥发油、鞣酸、酚类、泽兰糖、水苏糖、半乳糖、氨基酸等。春、夏季可采摘嫩凉拌、食、做汤。要食用晚秋以后采挖出的地下膨大的洁白色匐匍鲜食或食,或做菜等,味堪称野菜珍品。

地笋具有降脂、通九窍、利关节、养等功能。可活化瘀,水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瘀血腹痛水肿等症。

性味:甘、辛,温。

①《嘉祐本草》:"温,无毒。"

② 《救荒本草》:"味甘。"

③ 《纲》:"甘辛,温,无毒。"功用:活,益,消水。治吐血,衄产后腹痛,带下。

① 《本草拾遗》:"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

② 《日华子本草》:"止洪,吐血,产后腹痛。"

③ 《分类草药性》:"和,补,治女子虚弱面白。"

④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虚弱,补中气,消水,疗白带。"

1、治闭经地笋30克,赤芍10克,熟地30克,当归9克,益母草30克,香附9克。水服,每日2

2、治产后瘀血腹痛地笋30克,赤芍10克,当归9克,乳香9克,没药9克,桃仁9克,红花6克。水服,每日1

3、治跌打损伤:地笋30克,桃仁10克,红花9克,当归12克,熟地30克,赤芍10克,壳10克,乳香9克,没药9克,水服,每日1

用量用法:每次10-30克。水服。

使用注意:胃虚弱,腹泻腹痛,不可服用。

论述

1.《纲》:兰草道,地笋分,虽是一类而功用稍殊,正如赤白茯苓、芍药,补泻皆不同也。雷斅言雌者调气,雄者破通积,正二兰治。又《荀子》云,泽、芷以养,谓地笋白芷芳香,通乎也。 2.《本草疏》:地笋,苦能泄热,甘能和,酸能入,温通营血以益土之药,而用防己为之使,则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水气。《日华子》《药性论》总其泄热和而带补之能也。

3.《本草通玄》:地笋,芳香悦,可以快,疏利悦,可以,流卫,畅达肤窍,遂为女科上

4.《本逢原》:地笋,专治产后败、流于,拘挛疼痛,破宿,消症瘕,除水肿,身面四肢浮肿。《本金疮肿疮脓,皆取之功,为产科要药。更以芎、归、童便之,功效胜于益母。

5.《本草求真》:地笋,虽书载有和、长养肉之妙,然究皆属入水,入之味,是以九窍能通,关节能利,宿食能破,月经能调,症瘕能消,水肿,产后血淋痛能止,吐血、衄目痛瘫、毒、扑损能治。观此,则书所云舒,不过因其水消除之意,岂真舒之味也乎。入补之味同投,则消中有补,不致损真,诚佳品也。

6.《本草正义》:地笋,产下湿大泽之旁,本与兰草相似,故治亦颇相近。《本》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中水,皆苦温胜湿之功效,亦即兰草利水道之意。其治金疮肿疮脓者,专入分而瘀排脓消肿也。惟《本》所谓乳妇衄,颇不可解,盖即后世新产通瘀之意。《录》塞,当亦以瘀不通言之。甄权谓治产后腹痛,固苦温瘀之功,又谓治频产衰冷,成劳瘦赢,妇人痛,则以温和能利血脉言之。然通利之品,能走未必能守,此当以意逆之,而可知其非虚证久服之药矣。

7.《本》:乳妇衄,中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中水,金疮肿疮脓。

8.《雷公炮炙论》:能破,通久积。

9.《录》:产后、金疮塞。

10.《药性论》:产后腹痛,频产衰冷成劳,瘦赢,又治通身面大肿,妇人痛。

11.《日华子本草》:通九窍,利,养,破宿,消症瘕,产前产后百病,通小肠,长肉生,消扑损瘀血,治吐血头风目痛妇人劳瘦,丈夫面黄。

12.《医林纂要》:补,和,利筋妇人分,调去瘀。

13.《岭南采药录》:治蛇伤,毒疮。

14.《本草拾遗》: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

15.《日华子本草》:止洪,吐血,产后腹痛

16.《分类草药性》:和,补,治女子虚弱面白。

17.《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虚弱,补中气,消水,疗白带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地筋

下一篇 地磨薯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