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大膜盖蕨

大膜盖分布台湾、广西(象县)、云南(麻坡、蒙自、佛海、临沧等地,土生,高30-70厘米。土生,高30-70厘米。粗健,长而横走,粗3. 5-5毫米,木质,密被鳞片及黄棕色长柔毛;鳞片披针或卵状披针,长约3毫米,先端渐尖,近全缘,薄膜质,棕色远生,相2-5厘米;叶柄长20-35厘米,粗约3毫米,禾秆色或棕禾秆色,略有光泽,草质,直立,无毛;叶片长三角状卵形,长25-38厘米,基部......
目录

形态特征

土生,高30-70厘米。粗健,长而横走,粗3. 5-5毫米,木质,密被鳞片及黄棕色长柔毛;鳞片披针或卵状披针,长约3毫米,先端渐尖,近全缘,薄膜质,棕色远生,相2-5厘米;叶柄长20-35厘米,粗约3毫米,禾秆色或棕禾秆色,略有光泽,草质,直立,无毛;叶片长三角状卵形,长25-38厘米,基部宽17-25厘米或稍宽,先端渐尖,三回羽状;羽片10-12对,互生或基部一对对生,相4-6厘米,略斜向上,柄长5-20毫米,长三角,基部不对称,阔楔形,基部一对最大,长12-20厘米,宽6-12厘米,先端有浅裂的尖尾,上部羽片逐渐缩短,并为椭披针或卵状披针,彼此密接;一回小羽片约10对,互生,上先出,略斜向上,有短柄,斜卵形,渐尖头,基部下侧一最大,长5-8厘米,基部为偏斜的楔形;末回小羽片5-8对,互生,无柄或有短柄,斜向上,近卵形,长1-2.5厘米,宽6-12毫米,头或钝头并有钝齿,基部斜楔形,上缘浅裂,裂2-3卵形至倒卵形,宽3-4毫米,边缘有钝齿叶脉可见,纤细,多回分叉,每钝齿有小1条,端有棒状水囊,不达边。草质,干后淡绿色,无毛。孢子囊群大,每末回小羽片有1-2枚,生于小端,位于接近裂基部上侧缺刻处;囊群盖大,,宽约2.5毫米,灰色,薄纸质,全缘,基部着生,宿存。

产地生境

台湾、广西(象县)、云南(麻坡、蒙自、佛海、临沧、嵩明 、双柏、腾冲、马、景东、宾川)、西藏樟木、错那)。生山地混交林下或灌丛中,海拔1 800-2800米。地上部分冬季枯萎。广泛分布于尼泊尔印度北部、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及波利尼西亚等亚洲热带地区的山地。模式标本产地:尼泊尔

药用介绍

【药 】:大膜盖

【来 源】:为双扇蕨植物大膜盖

【功 效】:瘀 温补

治】:用治跌打损伤。用于膝酸痛,可达温补,强膝之功。

性味归经】:微苦,温。

【用法用量】:服:汤,3一9克。亦可外用:捣

】:膜盖(《中国蕨类植物图谱》)。

【动植物资源分布】:产于台湾、广西、广东云南

【考 】: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武汉植物园创新引种植物名录

门中文蕨类植物
门拉丁Pteridophytes
科中文碎补科
科拉丁Davalliaceae
科号P52
种拉丁Leucostegia immersa (Wall.ex Hook.) Presl
种中文大膜盖
种地点福建夏门
种时间20030315
种号33193
种材料
鉴定人王庆
Id225
栽培地点药园
种数量1株苗
栽培盆栽
生长性状多年生草本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大良姜

下一篇 大腹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