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大薸

大薸 大薸(拉丁:Pistia stratiotes L.),又称天浮萍、水浮萍、水荷莲,天南星大薸植物水生飘浮草本。有长而悬垂的多数,须根羽状,密集。簇生成莲座状,叶片常因发育阶段不同而异:倒三角扇形期5-11月。本种喜欢高温多雨的环境,适宜于在平静的淡水池塘、沟渠中生长大薸要是靠分株繁殖福建、中国台湾湖南、湖北等地都有栽培,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广布。本种喜欢高温多雨......
目录

形态特征

大薸

水生飘浮草本。有长而悬垂的多数,须根羽状,密集。簇生成莲座状,叶片常因发育阶段不同而异:倒三角、倒卵形扇形,以至倒卵状长楔形,长1.3-10厘米,宽1.5-6厘米,先端头状或浑,基部厚,二面被毛,基部尤为浓密;叶脉扇状伸展,面明显隆起成折皱状。佛焰苞白色,长约0.5-1.2厘米,外被茸毛。期5-11月。

生长习性

大薸在中国江南、西南地区的夏季1个月每株可繁殖60株左右。单株无性分支链体长度可达60厘米,株高20厘米。缓流水域的河流、溪沟在氮、磷元素含量偏高条件下其生长繁衍速度比较快,这说明此水域的水质已被氮、磷富养化而污染了(富养化——水中总磷达到0.02毫克/升,无机氮达到0.3毫克/升的水体)。在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全年生长,西南地区的四川省、重庆市等省市的适宜区域能自然越冬,但冬季停止生长四川重庆等适宜区域4-10月份可以天放养,6-9月生长最快,产量高,水面覆盖严重。

分布范围

大薸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广布。在中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各省热带地区野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四川等省都有栽培大薸喜高温高湿气候,耐性差。大薸能在中性或微碱性水中生长,适宜pH值6.5-7.5。喜欢清水,流动水速快对其生长不利,缓流水域生长快。

繁殖栽培

栽培

大薸大薸在自然条件下,要靠无性繁殖大薸结实不一致,在夏季高温多雨季,陆续结实。江苏、浙江7月北京8月,从种子成熟需60-80天,种子成熟后果皮落于水中。成熟的种子也可以进繁殖种子千粒重1.55克。在西南地区以无性繁殖

栽培技术

大薸在温度不低于10℃的地,可以全年放养,而在冬季有霜的地就需要保护越冬,并在春季温升到15℃以上时拿到天放养。大面积放养时注意施肥,防除杂草、病虫害和适时采收。大薸是喜肥植物,肥足产量高。在水中含氨态氮0.3毫克/100毫升时,水面产量1625千克/667平米,单株重19克,在含氨态氮0.9毫克/100毫升水中,则产量为5469千克/667平米,单株重89克。为了保大薸迅速生长繁殖要施足底肥,常追肥,施腐熟的有机肥。

大薸长满水面后就可以随用随捞,每次捞取以不超过50%为宜,这样利于种苗继续繁殖,同时将留下的植株均匀分,促进生长均匀,其产量在2.5-5万千克/667平米,高产的可达7.5万千克/666.7平米。

病虫防治

大薸大薸病虫害要有蚜虫、卷虫、青虫、粉甲虫和黄萎病,危害最大的是蚜虫和黄萎病。防治蚜虫可用75%吡虫啉2克对水15千克喷雾。黄萎病出现后,蔓延很快应及时早防治,可用60%代森锌加水800倍喷撒。

防治卷虫、青虫、粉甲虫用90%杀虫单20克对水15千克喷雾。喷施农药后一定要过安全间隔期才能喂养牲畜,以防中毒

主要价值

大薸大薸全株作猪饲料。入药外肿毒;水可洗汗瘢、热作痒、消跌打肿痛;服可通,治水肿、小便不利、汗皮疹、臁疮、水蛊(荆州)。

大薸养丰富,所含粗纤维较少。大薸全株约含蛋白质1.25%,脂肪0.75,碳水化物和淀粉9%,以及少量的矿物质和维生质,是产量高、培植容易、质地柔软、养价值高、适性好的猪饲料,为适应养猪事业的不断发展,扩大青绿饲料来源,放养大薸有很重要的意义。

重点管理

2023年1月1日起,被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录。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大虎耳草

下一篇 大蕉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