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大黄树

大黄树,中药。为子科植物栀子皮Itoa orientalisHemsl.的树皮。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具有祛湿,活之功效。常用于湿痹痛,跌打损伤,炎,贫血树皮。祛湿,活。用于湿痹痛,跌打损伤,炎,贫血汤,9-12g。秋、冬季挖取部,洗去泥土,切,晒干;剥取树皮,晒干。栀子皮:又伊桐、野厚朴乔木,高达20m。树皮褐色皮孔白色大型,椭......
目录

入药部位

树皮

功效

湿,活

主治

用于湿痹痛,跌打损伤,炎,贫血

用法用量

汤,9-12g。

采集加工

秋、冬季挖取部,洗去泥土,切,晒干;剥取树皮,晒干。

形态特征

栀子皮:又伊桐、野厚朴乔木,高达20m。树皮褐色皮孔白色大型,至阔,长15-30cm,宽8-15cm,或有时长达40cm,宽达18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近,下面近无毛或有灰黄褐色柔毛,叶缘有细锯齿雌雄异株雄花花序生,长达8cm,花萼3-4,深裂,外面被毡状毛,花瓣缺;雄蕊多数;雌花较大,单朵生。蒴果或狭卵形,长8-10cm,外果皮革质,被毡状毛,从先端向下4-6瓣裂,各裂瓣再沿自胎座基部向上至中部又分裂成2瓣而落。种子多数,周围有翅。

生长环境

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

相关论述

《广西民族药简编》:“树皮服治湿,跌打内伤炎。”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天文草

下一篇 大黄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