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带鱼

带鱼 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又裙带、肥带、油带、带鱼等,属于索动物门下椎动物亚门中的硬纲鲈带鱼科,是中国的四大海产之一。带鱼体型侧扁如带,呈银灰色,鳍及胸鳍浅灰色,带有很细小的斑点,尾巴呈黑色带鱼头尖大,至尾部逐渐变细,鳍几乎与长相等,无鳍,鳞退化,全长1米左右。其为海洋中上层结群性洄游类,有昼夜垂直移动习性,昼结群栖,中下水层;夜上升至表......
目录

形态特征

带鱼,体带状,侧扁。前部缘几平,体长一般50-70cm,大者长达120cm。头狭长,尖突尖长。眼中大,位高,眼间隔平坦,中央微凸。大;平直,裂后缘达眼下带鱼下颌长于上颌,突出。强大,侧扁而尖,两颌前端各有2对倒钩状大犬,上颌具侧10-13颗;下颌具侧12-14颗。鳃孔宽大,鳃耙(8-14)+(15-24),细短。体表银灰色,无鳞,但表面有一层银粉,侧线在胸鳍上向后显著弯下沿线直达尾端。体光滑,鳞退化为银膜。侧线于胸鳍上显著下弯,沿缘伸达尾端。鳍1285-145,起点在头后部,延达尾端。鳍88-13-13,完全由分离小棘组成,仅棘尖外,第1鳍棘甚小。胸鳍11-12,短尖而低。无鳍。尾鞭状,尾鳍消失。体银白色,鳍上部及胸鳍浅灰色,具细小黑点。尾暗黑色。脂肪较多且集中于体外层。

带鱼部有游离的小刺,游动时不用鳍划水,通过摆动身躯来向上游动。捕食毛、乌贼及其他小型类。洄游性类。带鱼食性很杂而且非常贪吃,有时会同类相食。

带鱼属于洄游性类,有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惯,白天群栖息于中、下水层,晚间上升到表层活动,我国沿海的带鱼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类,北带鱼个体较南带鱼大,它们在黄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成春季汛,秋天结群返回越冬地成秋季汛,南带鱼每年沿东海西部边缘随季不同作南北向移动,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故东海带有春汛和冬汛之分。带鱼的产卵期很长,一般以4月~6月为,其次是9月~l1月,一次产卵量在2.5万粒~3.5万粒之间,产卵最适宜的水温为l7℃~23℃。

带鱼与刀的区

带鱼属鲈-带鱼科-带鱼属的咸水

属鲱-鳀科-鲚属的淡水,与河豚、鲥鱼并称为中国长江三鲜。

地理分布

分布比较广,要分布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国沿海各省均可见到。

中国沿海的带鱼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类,北带鱼个体较南带鱼大,在黄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成春季汛,秋天结群返回越冬地成秋季汛,南带鱼每年沿东海西部边缘随季不同作南北向移动,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东海带有春汛和冬汛之分。带鱼产卵期很长,一般以4月~6月为,其次是9月~11月,一次产卵量在2.5万粒~3.5万粒之间,产卵适宜水温为17℃~23℃。

种群分类

  1. 叉尾深海带(拉丁文:Benthodesmusenuis)
  2. 卜氏窄头带鱼(拉丁文:Evoxymetoponpoeyi)
  3. 条状窄头带鱼(拉丁文:Evoxymetopontaeniatus)
  4. 带鱼(拉丁文:Lepturacanthussavala)
  5. 降头带鱼(拉丁文:Tentoricepscristatus)
  6. 带鱼(拉丁文:Trichiurusbrevis)
  7. 日本带鱼(拉丁文:Trichiurusjaponicus)

食性

带鱼全年摄食的饵料种类数共有60余种,类和甲壳类为其要饵料类群。带鱼的食物组成存在季差异,春季以细条天竺鲷、磷带鱼要食物;夏季以带鱼、磷、糠和刺鲳为要食物;秋季以足类幼体、七星底灯和竹荚要食物;冬季以带鱼、七星底灯、小带鱼和糠要食物。摄食强度的季变化并不明显(P>0.05),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各个季要饵料类群组成存在差异,类饵料的重量百分比均最高;饵料多样性指数季差异并不显著(P>0.05),秋季最高,冬季和夏季较低。通过与历史资料进比较发现,东海带的食物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由过去以磷转变为以类为,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同类相食的现象。

生活习性

带鱼带鱼游泳能力差,白天群栖息于中、下水层,晚间上升到表层活动。静止时头向上、身体呈垂直,只靠鳍及胸鳍的挥动,眼睛注视头上的动静,若发现猎物时,鳍就急速震动,身体弯,扑向食物。带鱼具有结群排队的特性,每年春天回暖水温上升时,带鱼成群游向近岸,由南至北于生殖回游,是为捕捞季;冬至时,水温降低,带鱼又游向水深处避

2017年7月13日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初步攻克世界性难题:带鱼人工饲养成功。在研究所的养殖基地,来自深海的300多尾带鱼,已在水池里欢快地生活了两个多月。

东海带鱼

带鱼带鱼全年摄食的饵料种类数共有60余种, 类和甲壳类为其要饵料类群。带鱼的食物组成存在季差异,春季以细条天竺鲷、 磷带鱼要食物; 夏季以带鱼、 磷、 糠和刺鲳为要食物;秋季以足类幼体、 七星底灯和竹荚要食物; 冬季以带鱼、七星底灯、小带鱼和糠要食物。摄食强度的季变化并不明显( P>0.05) , 秋季最高,夏季最低; 各个季要饵料类群组成存在差异, 类饵料的重量百分比均最高; 饵料多样性指数季差异并不显著(P>0.05) , 秋季最高,冬季和夏季较低。通过与历史资料进比较发现, 东海带的食物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由过去以磷转变为以类为,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同类相食的现象。

经济价值

药用价值

【药带鱼带鱼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Trichiurus haumela (Forskal)

归经

【功效】补虚;解毒;止养肝

治】病后体虚;产后乳汁不足;疮疖肿;外伤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脏,洗净,鲜用。

性味】味甘;性平

【用法用量】服:汤或服,150-250g;或食其油;或烧存性研末。外用:鳞适量,患处。

【出处】《中华本草》

《食物中药与便》:带鱼滋阴养肝、止。急慢性肠炎食,能改善症状

《药性考》:带鱼,多食带鱼发疥。

随息居饮食谱》:带鱼,发疥动,病人忌食。

补脾、益、暖养肝、泽肤、补、养、健美的作用。

有效成分:每100克带鱼肉中,蛋白质有19克,脂肪有7.4克,其他养成分未见特色。带鱼鳞中还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纤维性物质(硬蛋白中)、6-硫代鸟嘌呤等有效成分。

[性能]味甘,性微温。能补脾,益补虚。

保健功能:带鱼为高脂类,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和烟酸、钙、磷、、碘等成分。。

发现状及前景1986年日本的岸田忠昭教授指出,带鱼鳞硬蛋白中含有的纤维性物质,可以抑制固醇,也可以抗癌。

带鱼肉厚刺少,养丰富。有补脾、益、暖养肝、泽肤、补、养、健美的作用。适体虚之人如头晕气短、乏力、 养不良者食用,对胃虚弱、消化不良皮肤干者尤为适宜。所以,不佳的人, 可以考虑在夏天多吃些带鱼

鳞的价值

其实所谓的银鳞并不是鳞,而是一层由特殊脂肪成的表皮,称为“银脂”,是养价值较高且无腥无味的优质脂肪。该脂肪中含有三种对人体极为有益的物质:

一、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固醇的功效。同时可以增强皮肤表面细胞的活力,使皮肤细嫩、光洁,使头发乌黑光亮,是难得的美容秀发产品。

二、卵磷脂。可减少细胞的死亡率,能使大脑延缓衰老,被誉为能使人返老还童的魔力食品。

三、6—硫代鸟嘌呤物质。该物质是一种天然抗癌,对病、胃癌、淋巴肿均有防治作用。

养价值

带鱼富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不饱和脂肪酸、磷、钙、、碘等多种养成分。带鱼性温,味甘,具有暖、泽肤、补、养、健美以及强、舒筋活、消炎化痰、清止泻、消除疲劳、提之功效。

带鱼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矿物元素以及多种维生素,实为老人、儿童、孕产妇的理想滋补食品,尤其适宜气短乏力、久病体虚、血虚头晕、食少羸瘦、养不良以及皮肤干者食用。此外,孕妇吃带鱼有利于胎儿组织发育;少儿多吃带鱼有益于提高智力;老人多吃带鱼则可以延缓大脑萎缩、预防老年痴呆;女性多吃带鱼,能使肤光滑润泽,长发乌黑,面容更加靓丽。

带鱼的DHA和EPA含量高于淡水。DHA是大脑所需的养物质,对提高记忆力和思考能力十分重要,加之带鱼含有丰富的卵磷脂, 使其较一般淡水更具补功能。EPA则俗称管清道夫,对降低脂有益。带鱼中丰富的镁元素也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有利于预防压、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带鱼肉质细腻,没有泥腥味,不论鲜带鱼还是冻带鱼都易于加工并可于多种食材搭配,常见做法有清、清、油炸、清、红烧,也可以做干锅、锅以及多重西式、日式料理。肉易于消化,是老少咸宜的家常菜谱。

经济鱼类

带鱼温热带海区的中、下层食用类。辽宁沿海捕获的带鱼,属于黄、渤海群系,又称北带鱼。1~3月在北纬34°以南,东124°30′以东的海区越冬;4月始分数支北上生殖洄游,其中一支越过山东半岛后,于6月在黄海北部和渤海产卵,产卵后亲就近索饵肥育12月各支群又汇集游向越冬场。带鱼生长迅速,2龄一般体重350克左右,性已成熟;有少数个体1龄性成熟。最大年龄为7龄。怀卵量1.9万~12.5万粒。卵浮性,球,卵径多为0.5~0.9毫米。产卵场水深10~25米;适温14~18.5°℃;盐度29.5‰~31.4‰。性凶猛。摄食类、甲壳类、头足类、蛇尾类和足类等50余种。带鱼为我国四大海产之首,年总产量超过50万吨,其中北带鱼年产量最高为6万余吨(1957、1960、1961)。渔具要有底拖网、网、坛网及钓钩等。由于大量捕捞,使带鱼产量自1964年以来急剧下降,至今没能恢复到1964年以前的一般产量水平。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弹裂碎米荠

下一篇 带叶报春花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