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串铃草

串铃草 串铃草,Phlomis mongolica Turcz.,是糙苏植物,又毛尖、野洋芋,属于糙苏属,为多年生草本,产河北山西陕西北部,甘肃东部,蒙古西部及南部。药材基源:为植物串铃草的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Phlomis mongolica Turcz.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切段晒干。秋后萎谢后挖,洗净,切,晒干。多年生草本:木质,粗厚......
目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植物串铃草的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Phlomis mongolica Turcz.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切段晒干。秋后萎谢后挖,洗净,切,晒干。

形态特征

串铃草图册多年生草本:木质,粗厚,须 常作、长或纺锤的块根状增粗。高40—70厘米,不分枝或具少数分枝,被具疏柔毛或平展具刚毛,上较密。基生卵状三角至三角状披针,长4—13.5厘米,宽2.7—7厘米,先端钝,基部心形,边缘为齿状,,通常较小,苞三角或卵状披针,下部的远超出花序,向上渐变小而较花序为短,叶片均上面橄榄绿色,疏被中特长的星状刚毛及单毛,或被稀疏刚毛至近无毛,下面略淡,被疏或较密的星状疏柔毛,或被丛生刚毛,稀被单刚毛。轮伞花序密集,多数,彼此分离;苞片线状钻,长约12毫米,与萼等长,坚硬,上弯,先端刺状,被平展具缘毛。花萼管状,长约1.4厘米,宽约6毫米,外面上被平展具刚毛,余部被尘状微柔毛,齿,长约1.2毫米,先端微凹,先端具长2.5—3毫米的刺尖,齿间具2小齿,边缘被疏柔毛。花冠紫色,长约2.2厘米,冠筒外面在中下部无毛;面具毛环,冠檐,上长约l厘米,外面被星状短柔毛,部被具长柔毛,边缘流苏状,自面被髯毛,下长约1厘米,宽约土厘米,3裂,中裂卵形,先端微凹,长约6毫米,宽约7毫米,侧裂卵形,较小,边缘均为不整齐的细齿状。雄蕊藏,丝被毛,后对基部在毛环稍上处具反折短状附属器。花柱先端不等的2裂。坚果端被毛。期5—9月,果期在7月以后。

【原态】 串铃草,多年生草本,高40-70cm。须根常作块根状增粗,有时2-3个成直立,四棱,被具柔毛或具刚毛。基生卵状三角或三角状披针叶柄长7-13.5cm;叶片长4- 13.5cm,宽2.7-7cm,边缘为齿状;对生,与基生,通常较小,叶片上面均被中特长的星状刚毛及单毛,下面被星状柔毛或丛生刚毛。轮伞花序,彼此分离;‘苞片线状钻,先端刺状,具缘毛;花萼管状,长约1.4cm,外面被具刚毛和柔毛,先端具5齿齿端具刺尖,边缘被柔毛;花冠紫色,长约2.2cm,,上外面被星状短柔毛,边缘流苏状,下3裂,中裂较大,卵形,先端微凹,侧裂边缘为不整齐的细齿状;雄蕊4,前对较长,后对基部具附属物,丝被毛;雌蕊子房2,合生花柱单一,柱头2裂。坚果卵状三角,先端被毛。期6-8月,果期7-9月。

串铃草图册串铃草图册

产地分布

河北山西陕西北部,甘肃东部,蒙古西部及南部;生于山坡草地上,海拔770—2200米。模式标本采自蒙古。

药用价值

性味

味甘;苦;性温

功能

湿;活止痛。湿关节炎;感冒;跌打损伤;体虚发热

用法用量

服:汤,3-10g。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天雄

下一篇 串铃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