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柏叶(拉丁
学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为柏科
植物侧柏的干
燥枝梢和
叶。多在夏、秋二季采收,阴干,可用于中药材。原
植物形态常绿
乔木,高达20m,胸径可达1m。
树皮薄,浅灰
褐色,
纵裂成条
片;小
枝扁平,直展,排成一平面。鳞
形叶交互对生,长1~3mm,先端微钝,位于小
枝上下两面之
叶的
露出部分倒卵状
菱形或斜
方形,两侧的
叶折覆着上下之
叶的基部两侧,
叶背中部均有腺槽。......
形态特征
原植物形态常绿乔木,高达20m,胸径可达1m。树皮薄,浅灰褐色,纵裂成条片;小枝扁平,直展,排成一平面。鳞形叶交互对生,长1~3mm,先端微钝,位于小枝上下两面之叶的露出部分倒卵状菱形或斜方形,两侧的叶折覆着上下之叶的基部两侧,叶背中部均有腺槽。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顶端;雄球花黄色,卵圆形,长约2mm。球果当年成熟,卵圆形,长1.5~2cm,熟前肉质,蓝绿色,被白粉;熟后木质,张开,红褐色;种鳞4对,扁平,背部近顶端有反曲的尖头,中部种鳞各有种子1~2颗。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形,长4~6mm,灰褐色或紫褐色,无翅或有棱脊,种脐大而明显。花期3~4月,球果9~10月成熟。 生境分布 野生于湿润肥沃地,石灰岩山地也有生长。
分布范围
国内产地:内蒙古南部、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及广西北部等省区;
国外分布:朝鲜
生长环境
河北兴隆、山西太行山区、陕西秦岭以北渭河流域及云南澜沧江流域山谷中有天然森林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木材淡黄褐色,富树脂,材质细密,纹理斜行,耐腐力强,比重0.58,坚实耐用;可供建筑、器具、家具、农具及文具等用材;种子与生鳞叶的小枝入药,前者为强壮滋补药,后者为健胃药,又为清凉收敛药及淋疾的利尿药;常栽培作庭园树。
药用价值
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有止血、抗病原微生物、镇静、降血压,扩张血管等作用。
炮制方法
1、侧柏叶:除去硬梗及杂质。
2、侧柏炭:取净侧柏叶置锅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焦黄色。
药材性状
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质脆,易折断。气清香,味苦涩、微辛。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以夏、秋季采收者为佳。剪下大枝,干燥后取其小枝叶,札成小把,置通风处风干。不宜曝晒。
相关论述
1、《本草求真》:侧柏叶仗金气以制木。借炒黑以止血。
2、《本草从新》:最清血分湿热。止吐衄崩淋。肠风尿血。血痢。一切血证。去风湿诸痹。历节风痛。涂汤火伤。生肌杀虫。炙罨冻疮。汁、乌须发。丹溪以为补阴要药。然终属苦寒燥涩之品。唯血分有湿热者。以此清之为宜。若真阴虚者。非所宜也。柏有数种。唯根上发枝数茎。蒙茸茂密。名千头柏。又名佛手柏者为真。或炒或生。用桂、牡蛎为使。恶菊花。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