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乌头

乌头 乌头(拉丁: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eaux),草乌,是毛茛乌头植物乌头块根高60-150厘米,叶片薄革质或纸质,五角,基部浅心形三裂达或近基部,中央全裂菱形叶柄长1-2.5厘米,疏被短柔毛;总状花序长6-10厘米,花梗长1.5-3厘米,萼片蓝紫色;种子长3-3.2毫米;期9月-10月,果期10月-11月。乌头喜温暖湿候,选择......
目录

形态特征

乌头块根,长2-4厘米,粗1-1.6厘米。高60-150厘米,中部之上疏被反的短柔毛,等离生分枝下部时枯萎。中部有长柄;叶片薄革质或纸质,五角,长6-11厘米,宽9-15厘米,基部浅心形三裂达或近基部,中央全裂菱形,有时倒卵状菱形菱形急尖,有时短渐尖近羽状分裂,二回裂约2对,斜三角,生1-3枚牙齿,间或全缘,侧全裂不等二深裂,表面疏被短伏毛,面通常只沿疏被短柔毛;叶柄长1-2.5厘米,疏被短柔毛。

总状花序长6-10厘米;轴及花梗多少密被反而紧贴的短柔毛;下部苞片三裂,其他的狭卵形披针花梗长1.5-3厘米;苞片花梗中部或下部,长3-5毫米,宽0.5-0.8毫米;萼片蓝紫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高盔,高2-2.6厘米,自基部至长1.7-2.2厘米,下缘稍凹,不明显,侧萼片长1.5-2厘米;花瓣无毛,瓣长约1.1厘米,长约6毫米,微凹,长2-2.5毫米,通常拳卷;雄蕊无毛或疏被短毛,丝有2小齿全缘心皮3-5,子房疏或密被短柔毛,稀无毛。蓇葖长1.5-1.8厘米;种子长3-3.2毫米,三棱,只在二面密生横膜翅。期9月至10月,果期10月至11月。

生长习性

乌头枝叶

乌头喜温暖湿候,选择阳光充足、表上疏松排水良好、中等肥力土壤为佳,适应性强,忌连作。因为乌头为宿草本植物,生产上一般采用块根繁殖。于12月上中旬,表土10厘米地温10℃以上时栽种,7天后发出新须根。一般冬至前20天栽种的先发后出苗,产量较高;冬至后20天栽种的先出苗后发,产量较低。

分布范围

乌头在中国分布于云南东部、四川、湖北、贵州湖南、广西北部、广东北部、江西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山东东部、辽宁南部。在四川西部、陕西南部及湖北西部一带分布于海拔850~2150米,在湖南江西分布于700~900米间,在沿海诸省分布于100~500米间;生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繁殖栽培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乌头前茬作物以水稻、玉米、蔬菜、小麦黄连地作物收获后,进翻晒,充分化,使土壤细碎,作畦,宽100-130厘米,高16厘米,沟宽26厘米,在畦上施腐熟厩肥,堆肥,每公顷15000千克以上,翻入土中,充分混匀,整平畦面呈弓

播种

乌头播种法多半是繁殖,分直接下种,贮藏备种。培育优质高产品种,必须选择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区培育、繁殖材料。

1、直接下种

适时下种很重要,7月下旬至8月初将土地备好,收乌药时,适作种栽的附子立即50厘米,株26厘米,深10厘米,栽1-2个种栽,使向上,覆土3厘米,再套种蔬菜、蚕豆豌豆小麦等。天干旱时7-8天浇水一次,让附子在地里休眠,第二年出苗生长

2、贮藏备种

附子时,大的药用,小的留在蔸上,假植沙质壤土中,种时取出种栽;若从老蔸取下种栽,用沙质壤土或砂土挖66厘米左右深的坑,在下面铺一层种栽,上盖16厘米厚砂土,再铺一层栽子,盖上砂土,直到地面,作成瓦,四周和中间立几束玉米秆等物使之通气。12月份,到备好的地里,分大中小三等,大株26厘米,中株20-23厘米,小株16厘米,施足底肥,以厩肥和适量的过磷酸钙(每公顷225千克)施人,覆土6-10厘米,每公顷下种量为750千克,冬裁时要选择健壮整齐、产量高、质量好的幼苗。过于冷的地木能冬种也可春天栽种,法同上,和玉米生、甘薯等套种,每公顷产乌药60万个左右,一般只能繁殖两年。山区培育品种,防止退化,优良品种以“和尚头”为最好,块根大产量高。

3、间套作

附子栽完后,随即在畦的一面套种青笋,每隔16厘米远种一窝。第二年4月底或5月初青笋收后,套种玉米,每隔50厘米种一窝,每留两苗,套种玉米只套种在畦的向阳面,要为附子遮荫。附子收获后,立即在畦上播种白菜,不必施肥,每公顷可产白菜52500千克。也可在附子收获后,再栽晚稻苗,先把稻秧寄栽在的稻田,6厘米离一株,7月底8月初附子收获后,立即灌水整地栽秧。如果玉米还未成熟,可暂留不收,如果水浅,可在挖了附子的畦栽秧,不影响玉米最后成熟。这样能粮药双收。例如在陕西南郑县五拱公社1976年收获了0.27公顷附子,每公顷产附子8250千克,玉米4500千克,晚稻每公顷产3000千克。

田间管理

加强管理是保附子优质高产的键。

1、修打尖

分两次进,第一次4月上旬苗长出4-5时进,把植株附近泥土刨,现出母及附于大的在母侧留2-3个较大的附于,小苗留一个,其余的附子全部摘掉。第二次在5月中旬,刨13-16厘米深以附子上半部为度,削去母上的新生小附子及所保留的大附子上的须根,只留下面一个独,使附子表面光滑,注意勿损伤母

打尖:每次施肥前要打尖。3-5天后,在植株腋间长出腋芽,立即拿去,使养集中于附子生长

2、除草追肥

乌头栽植宜细,除保持土壤湿润疏松外,见草就除,夏天忌积水,适时追肥,苗高6厘米时,追第一次肥,每公顷施腐熟饼肥750千克,混稀粪液37500于克,施在间。第二次施肥在第一次修后,施腐熟饼肥1500千克混稀粪水37500千克,施在每两株间。第三次施肥在第二次修后,粪量加大施在上次未施的两株间。注意病植株,发现即拔掉烧毁,缺苗者要补齐。

3、培土

为防治雨水侵入部,减少腐病,降低地温,促进块根膨大,在追肥时将畦两侧的土搂入植物部作成

4、灌水排水

如果遇到春旱或土壤过于干旱,应及时浇水,温升高后,应浇早晚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止乱

5、采收加工

附子栽后第二年7月收获。如遇连续阴雨,块根容易腐烂,可提前采收。最晚不要超过立秋。留种地冬季随挖随栽。用锄头刨出块根去掉须根泥土,去掉地上附子和母,每公顷产附子7500千克左右,母晒干称为川乌附子含有乌头成分,属剧毒药,用药前必须加工。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入药部位

毛茛植物乌头的干块根

性味归经

辛、苦,热;有大毒。入肝经

用法用量

服:汤,3~6g;或入

/宜人群

虚人、孕妇、阴虚旺及热疼痛者忌服。生者慎服。

炮制

用凉水浸,每日换水2次,尝稍有麻辣味时取出;另外用甘草黑豆汤,加入过的草乌透,至无白时取出,去掉药渣,晒至半干,闷润后切、晒干即可。

乌头作用

乌头止痛要药,既可祛经络,又可脏腑之。然其有大毒,用之宜慎。

适应症:乌头经络而止痛,适用于湿、类湿关节炎等,如乌头汤治历病,脏腑之而止痛,适用于所致疼痛,乌头赤石脂痛,赤丸腹满痛,大乌头乌头桂枝汤治寒疝腹痛

乌头除单独为外,多与它药配伍使用。有相相成配伍者,如乌头赤石脂中大辛大热之乌头药,逐止痛,与大辛大热之附子、蜀椒、干姜用,相相成,以加强其温阳逐止痛之力;也有相反相成配伍者,如治饮上逆腹痛赤丸中,乌头相反半夏同用,相反相成,以增强化饮降逆之功。

毒副反应

乌头中毒多与超量、生用、配伍不当或与同用有。表现症状、四肢及全身发麻、头晕耳鸣、言语不清及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四肢冷、腹痛腹泻等症。可用中药蜂蜜冲服解毒或饮绿豆汤。

用药

用量过大。乌头川乌草乌草乌毒性更大。乌头因采集时间,炮制时间不同,中毒量差很大。川乌为3-30克,草乌为3-4.5克,乌头碱0.2毫克服即可中毒川乌中毒可见及全身发麻、恶心呕吐胸闷、痉挛、呼吸困难压下降、体温不升、律紊乱、志不清、昏迷,以至环、呼吸衰竭而死亡。草乌中毒症状川乌基本相同。乌头中毒量个体差异很大,有人仅川乌6克,亦有仅服草乌1克即中毒。因此应特注意中毒的早期症状,及早救治。临床使用乌头也宜以小始试用。

炮制乌头毒性大,故必须炮制才可服,服处方上也应写明制乌头制川乌制草乌。未炮制服用,很少量即可中毒

配伍不当。前人认为乌头不宜与贝母、白芨半夏、瓜蒌同用。另外,临床有乌头麻黄同用中毒的报道。

时间太短。乌头或新近采用的高压制,能减少毒性。如病情需加大乌头用量,更宜久时间过短易致中毒乌头切忌生用。

蓄积中毒。长期服用乌头,可蓄积体中毒,特功能不全的病人更易发生此类中毒。如病情需要久服含乌头的制,可用间断服药法。服用数日或数周后,间断1周。另外,每日服药可采取少量多次的法,将每日总量分几次服用,有利于毒素的排泄。

食用

服用乌头时,不能食用豆鼓、鼓汁、盐酸等食物。因为它们药性相反,同食影响疗效并对身体不利。

中毒症状

1、神经系统

四肢麻木,特异性刺痛及蚁感,麻木从上肢远端(指尖)始向近端蔓延,继后为及全身麻木,痛觉减弱或消失,有紧束感。伴有眩晕、眼花视物模糊。重者躁动不安、肢体发硬、肉强直、抽搐,意识不清甚至昏迷

2、环系统

由于迷走神经兴奋及应激性增加,可有心悸胸闷动过缓、多源性和频发室性早搏房或室颤动或阿-斯综征等多种律失常和休克

3、呼吸系统

呼吸急促咳嗽呼吸困难紫绀、急性水肿,可因呼吸痉挛而窒息,甚至发生呼吸衰竭

4、消化系统

恶心呕吐流涎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少数有里急后重样便、酷似痢疾

临床诊断

1、病史:有用乌头碱类植物病史。

2、临床表现:中毒者,首先表现口腔部粘膜刺痛及烧灼感,口腔周围有麻木感,言语笨拙。

急救处理

1、服或外用含有草乌头或附子的中药或药者,应立即停止使用。

2、早期应即刻催吐、洗和导泻。洗液可用高锰酸钾及鞣酸溶液。导泻可在洗后从管中注入硫酸钠硫酸镁。也可用2%盐水高位结肠灌洗。

3、大量补液,以促进毒物的排泄。

4、对跳缓慢,律失常者可皮下或肉注射阿托品1-2mg,4-6小时可重复注射,重者可用阿托品0.5-1mg加入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注。

5、对症治疗阿托品治疗后律失常仍不能纠正者可用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压下降者可给予升压药。呼吸抑制力衰竭等均可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6、乌头中毒可用甘草100g,土茯苓50g,绿豆50g水饮用。甘草能抑制乌头碱的毒性反应,可作为乌头中毒解毒绿豆土茯苓清热解毒利尿排毒的作用,可与甘草用解乌头毒。如不能配齐三味药,应先及时使用甘草。严重者应及时静注射阿托品,能对抗乌头中毒律失常造成的死亡。另,远志防风也可解乌头之毒。

医疗价值

恶性肿

汤铭新等报道,用0.8mg/2ml的乌头注射液,每日1-2次肉注射,30天为1疗程,休息15-30天后继续给药,治疗晚期胃癌不能手术者16例,总有效率为61.54%;治疗胃癌姑息术后患者46例,有效率为80.0%;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 22例,有效率为54.54%。有效病例表现疼痛缓解,食欲增加,存活期延长。临床观察认为四川乌头制成的注射液疗效显著,它不但能缓解胃癌肝癌患者的消化道症状,而且还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且无毒副作用,不成瘾,优于化疗。

郑金福等等报道,用生川乌巴豆雄黄等药组成“抗白丹”治疗10例病,所有患者均临床、象或骨髓象检查确诊,其中急淋2例,急粒6例,急单2例。抗白丹量成人每天4-8,小儿l-4,于清晨5时水一次送服。连服3-5天,休息1天。一般先从小量始,逐步加量,以保持大便每天4-5次为度。结果,单用抗白丹治疗的6例中,有效2例,无效4例,抗白丹并化疗的4例中,有效3例,无效1例。

植物文化

南北朝梁代的大医家陶弘景已指出:“乌头附子附子八月采,......乌头四月采”。

宋朝人杨天惠在他所写的《彰明附子记》一文中指出:“盖附子之品有七,实本同而末异,其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为鬲子,又附而长者为天雄,又附而尖者为天锥,又附而上者为侧子,又附而者为漏篮子”。

明朝大医家李时珍也指出:“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他并将乌头分为川乌草乌二类:“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谓之川乌头,……,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及本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乌头附子产区仍是四川江油、平武一带。通常药用商品要是栽培品,主根(母)加工后称“川乌”,侧根(子)则称“附子”,所含的化成分有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塔拉地萨敏、川乌碱甲、川乌碱乙等化物(药报,12卷7期)。

乌头美丽,可供观赏,清人吴其浚在《植物实图考》一书中写过较生动的描述:“其色碧,殊娇纤,鸳鸯菊,镜谓之双鸾菊,朵头如比邱帽,帽拆双鸾并首,似无二,外分二翼一尾”。(“双鸾”指的是两个花瓣。)

植物研究

成分

附子含中乌头碱(mes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异乌头碱(isoaconitine)、塔拉弟胺(talatisamine)、川乌碱甲、乙(chuan-wubaseA、B)。

草乌含剧毒的双脂类生物碱: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等。

成分药理

川乌含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约0.4%-0.8%。如乌头碱、中乌头碱等。经水解可成为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生物碱。另有报道含塔拉地萨敏、川乌碱甲、乙。草乌含果宁、β谷固醇等成分。

实验明,乌头注射液(每ml含乌头碱0.4mg)对小移植性肿胃癌Fc和肉瘤S180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并能抑制Lewis肺癌自发转移。以生川乌组成的复方三生针注射液体外实验,对人肺癌肝癌胃癌细胞均有直接杀伤效应和抑制作用,能使细胞分裂停止在中期以前,与长春新碱的作用相似。并能抑制人肺癌细胞、小Lewis肺癌细胞及肝癌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成,尤对RNA的成抑制最强。复方三生针的不同浓度对癌细胞的抑制率,肺癌为59.8%,肝癌为82.7%。该药对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淋巴细胞转化率、清IgG及菌酶含量均无明显影响,提示复方三生针的抗癌机制可能要是与其抑制细胞生长和核酸代谢有草乌能提高清总补体的活性及网状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川党参

下一篇 川乌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