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柴胡

柴胡 柴胡,中药。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植物柴胡或狭柴胡的干。春、秋二季采挖,除去及泥沙,干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归。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肛、子宫垂、月经失调。柴胡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为伞植物柴胡或狭柴胡的干性状不同,分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
目录

生理特性

柴胡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为伞植物柴胡或狭柴胡的干性状不同,分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其生长于沙质草原、沙丘草甸及阳坡疏林下。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湖北、四川等地。

入药部位

植物柴胡或狭柴胡的干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微。归

用法用量

3-10g。

禁宜人群

柴胡其性升动,肝阳上亢,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炮制方法

柴胡:除去杂质和残,洗净,润透,切厚,干

柴胡:取净柴胡,加入定量米拌匀,闷润至被吸尽,文加热,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柴胡每100kg,用米20kg。

鳖血柴胡:取净柴胡,用鳖血及适量清水拌匀,稍闷,待汁液被吸尽后,文干,取出放凉。柴胡每100kg,用鳖血12.5kg。

相关论述

①《滇南本草》:“伤寒发汗用柴胡,至四日后可用:若用在先,阳症入阴,当忌用。”

②《本逢原》:“柴胡,小儿五羸热,诸疟热,咸宜用之。痘疹见点后有热,或胁下疼热,于透表用之,不使热留少阳中,则将来无咬之患。”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柴胡叶链荚豆

下一篇 柴桂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