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称星蛇

为卫矛科南蛇藤植物称星蛇。落藤状小灌木纸质,幼时近膜质,果期厚纸质,阔花序腋生和侧生,萼片三角花瓣窄倒卵形,子房近球状,蒴果近球状,种子球状或稍弯近新月状,期2-4月。产于台湾海南。通常生长于海拔300-2500米山地林缘。【药 】:称星蛇 【拼 音】:CHENGXINGSHE 【来 源】:为卫矛科南蛇藤植物称星蛇。 【功 效】:活止痛、润止......
目录

基本介绍

【药 】:称星蛇

【拼 音】:CHENGXINGSHE

【来 源】:为卫矛科南蛇藤植物称星蛇

【功 效】:活止痛、润止痒、润抗痨。

治】:治跌打骨折外伤瘀血疼痛、咽喉疼痛、结核。

性味归经】:辛,平。

【用法用量】:服:汤服,9一15克。

】:双虎排(广东)、南蛇藤过山枫铁包金(广西)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台湾广东、广西地区。

【拉丁】:称星蛇 Celastvus Kusanoi Hayata

【考 】:始载于《广东植物志》。

】 双虎排南蛇藤

【来源】 卫矛科称星蛇Celastrus kusanoi Hayata,以入药。

【生境分布】 广东

性味】 微甘,平。

【功能治】 宣肺,止咳解毒。

痛,喉炎:0.5~1两,水冲蜜糖服。

初期结核:用1两,猪肉服。

形态特征

藤状小灌木;小展,在幼嫩部分常被棕色极短硬毛,老时常近光滑,皮孔稀疏较小,阔到近纸质,幼时近膜质,果期厚纸质,阔,长6-10厘米,宽4-9(-11)厘米,先端阔,具短小凸尖或小骤尖,基部,很少呈极宽楔形或近心形,边缘上部具稀疏浅锯齿,下部近全缘侧脉3-4对,较疏离,弯弓状,小连成疏网,面光滑无毛,叶脉基部通常被有棕白色短毛;叶柄长1.5-2.8厘米,稀达3.5厘米。花序腋生和侧生,雄花序偶有生者,小聚伞有3-7朵;花序梗长约1厘米.被棕色极短硬毛;小花梗长2-3(-5)毫米,关节位于基部,亦被极短硬毛;萼片三角,先端平钝,长约1毫米;花瓣窄倒卵形,长约4毫米,边缘稍啮蚀状;花盘薄而平,无明显裂雄蕊长约3毫米,丝下部具乳突状毛;子房近球状,柱头3裂外弯。蒴果近球状,直径7-10毫米,其下宿萼常窄缩或近平果皮具横皱纹;果序梗及果梗长约2厘米,被极短硬毛;种子球状或稍弯近新月状,长3.5-5毫米,成熟后黑褐色。期2-4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南美蟛蜞菊

下一篇 秤钩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