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皮蛙
基本介绍
【药名】粗皮蛙 【别名】癞皮蛙 【汉语拼音】cu pi wa 【英文名】toa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narugosa (schlegel). 【归经】肝、脾、大肠三经 【功效】清热解毒。 【考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科属分类】蛙科 【主治】瘰疬;痈疽;脱肛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清热解毒功效。主治瘰疬、痈疽,脱肛等症。 【生态环境】常栖息于山区冷水溪边的乱石堆、岩石缝隙中。 【采收和储藏】夏季捕捉,捕得后,洗净,鲜用或烘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性味】苦、咸;寒 【用法用量】内服:烘干研粉,3-9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出处】《中华本草》
药理作用
1.蛙激肽-R能收缩大白鼠子宫,收缩豚鼠胆囊。具有降压作用。 2.粒体释放素作用于大白鼠腹膜乳细胞(Peritonealmastcell),脱粒(Liberategran-ules)及释放组织胺 3.性味:苦、咸;寒 4.归经:肝、脾、大肠三经 5.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瘰疬;痈疽;脱肛 6.用法用量:内服:烘干研粉,3-9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分布
动植物形态
粗皮蛙,体长43mm左右,头略扁平,头长宽相等;吻端钝尖;吻棱显著,头顶部略向下凹入,颊部略向外倾斜;鼻孔略近吻端,鼻间距略大于眼间距;鼓膜大而显著,约与眼间距等大,犁骨齿两斜短行在内鼻孔内侧;舌后端缺刻深。前臂及手到体长的1/2,指端圆,指长顺序为3,1,4,2;关节下瘤显著;内跖突卵圆形,外趾突小而圆。皮肤极粗糙,除掌心外,全部都满布大小疣粒,疣白色,鼓膜上的最小,一般腹面的最大。背部狭长,白色疣粒排列整齐,颞褶清晰;口角后端有一较大的颌腺;有内外两跗褶。雄性第1指基部有浅色婚垫,无声囊。
骨骼系统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