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草菇

草菇 草菇(拉丁:Volvariella volvacea (Bull.:Fr.) Sing),兰花菇,光柄菇科小包脚菇属热带亚热带菇类,是世界上第三大栽培食用菌。草菇由菌盖、菌柄等构成,部灰黑色或灰白色,基部白色,子实体未充分成熟时,菌褶白色,成熟过程中渐渐变为红色,最后呈深褐色。它起源于中国。草菇属高温性菌类,生长发育温度10~44℃。草菇能够有效的促进新陈代谢,促排便以及有效解毒等......
目录

真菌学史

  有史料为草菇起源于中国,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道光二年(1822年)阮元等篆修《广东志 土产篇》旨《舟车闻见录》:“南华菇:南人谓菌为蕈,豫章、岭南又谓之菇。产于曹溪南华寺者南华菇,亦家蕈也。其味不减于北地蘑菇。”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黄培爃篆修《英德县志 物产略》中也有同样记述:“南华菇:元(原)出江南华寺,土人效之,味亦不减北地蘑菇。”又据福建《宁德县志》载:“城北瓮窑禾朽,雨后生蕈,宛如星斗丛簇竞吐,农人集而投于市。”可见,草菇原本 是生长在南腐烂禾草上的一种野生食用菌,由南华寺僧人首先采摘食用的。

  【注解】

  草菇因常常生长在潮湿腐烂的稻草中而得,多产于两广、福建江西台湾。肥大、肉厚、柄短、爽滑,味道极美,故有“兰花菇”、“美味包脚菇”之称。

形态特征

菌丝体

  菌丝无色透明,细胞长度不一,46~400 μm,平均217 μm,宽6~18 μm,平均10 μm,被隔膜分隔为多细胞菌丝,不断分枝蔓延,互相交织成疏松网状菌丝体。细胞 草菇壁厚薄不一,含有多个核,无孢脐,贮藏许多养分,呈休眠状态,可抵抗干旱、低温等不良环境,待到适宜条件下,在细胞壁较薄的地突起,管,由此产生的菌丝可发育成正常子实体。

子实体

  由菌盖、菌柄、菌褶、外膜、菌托等构成。外膜:又称包被、脚包,部灰黑色或灰白色,往下渐淡,基部白色,未成熟子实体被包裹其间,随着子实体增大,外膜遗留在菌柄基部而成菌托。菌柄:中生,部和菌盖相接,基部与菌托相连,,直径0.8~1.5 cm,长3~8 cm,充分伸长时可达8 cm以上。菌盖:着生在菌柄之上,张前钟,展后伞,最后呈碟状,直径5~12 cm,大者达21 cm;灰色,中央色较深,四周渐浅,具有放射状暗色纤毛,有时具有凸起三角鳞片。菌褶:位于菌盖面,由280~450个长短不一的状菌褶相间地呈辐射状排列,与菌柄离生,每菌褶由3层组织构成,最层是菌,为松软斜生细胞,其间有相当大的胞隙;中间层是子实基层,菌丝细胞密集面膨胀;外层是子实层,由菌丝尖端细胞成狭长侧丝,或膨大而成棒孢子及隔胞。子实体未充分成熟时,菌褶白色,成熟过程中渐渐变为红色,最后呈深褐色。担孢子卵形,长7~9 μm,宽5~6 μm,最外层为外壁,层为周壁,与担子梗相连处为孢脐,是担孢子时吸收水分的孔点。初期色透明淡黄色,最后为红褐色。一个直径5~11 cm的菌伞可落5亿~48亿个孢子

生长发育

  ① 生长发育过程:担孢子成熟落,在适宜环境下吸水萌发,突破孢脐长出管,多数伸长几微米或几 十微米,少数1.9 μm后便产生分枝,担孢子含物进入 ,最后剩下1个空孢子细胞核在管分裂。孢子萌发后36 h左右管产生隔膜成初生菌丝,但很快便发育为次生菌丝,并不断分枝蔓延,交织成网状体。播种后,成次生菌丝体,后成子实体原基,最后成子实体。

  ② 子实体发育的时期:子实体发育可分为针头期、钮期、卵形期、伸长期、成熟期。针头期:部分次生菌丝体进一步分化为短状,纽结成团,成针头般的白色或灰白色子实体原基,尚未具有菌柄、菌盖等外部态。钮期:专门化菌丝组织继续分化发育成子实体各个部分,由针头期至钮期为时3~4 d。卵形期:各部分组织迅速生长,外膜始变薄,子实体部由钝而渐尖,呈卵形,从钮期进入卵形期时间1~2 d,是商品采收适期。伸长期(破膜):菌柄、菌盖等继续伸长和增大,把外膜破,始外于空间,菌膜遗留在菌柄基部成为菌托。成熟期:菌盖、菌柄充分增大,完全裸于空间,菌盖渐渐展呈伞状,后平展为碟状,菌褶由白色转为粉红, 最后呈深褐色,担孢子成熟落。

生长习性

温度

  草菇属高温性菌类,生长发育温度10-44℃,对温度的要求因品种、生长发育时期而不同。

  担孢子:萌温度为30-40℃,40℃时萌发率最高,35℃次之,30℃以下发率最低,高于45℃或低于25℃均不发

  菌丝生长:在10-44℃温度下均可生长,但低于20℃时生长缓慢,15℃时生长极微,至10℃时几乎停止生长,5℃以下或45℃以上导致菌丝死亡。

  子实体发育:子实体发育温度24-33℃,以28-32℃最适宜,低于20℃或高于35℃时,子实体难于成。

水分

  草菇适宜在较高湿度条件下生长,培养料含水量在70%左右,空相对湿度90-95%为适宜。空湿度低于80%时,子实体生长缓慢,表面粗糙无光泽,高于96%时,菇体容易坏死和发病。

光照

  草菇生长阶段对光照要求不严,在无光条件下可正常生长,转入生殖生长阶段需要光的诱导,才能产生子实体。但忌强光,适宜光照50-100lx。子实体的色泽与光照强弱有,强光下草深黑,带光泽,弱光下色较暗淡,甚至白色

养分

  研究表明,葡萄糖、果糖、蔗糖、蛋白胨、天门冬酰胺、谷氨酰氨等都是草菇的良好碳、氮源,稻草、废棉、蔗渣等是栽培草菇要材料。分析表明,废棉中天门冬酰胺、谷氨酰氨较为丰富,两者含量占其氨基酸总量的1/3,可见,废棉是栽培草菇的理想材料。但废棉的含氮量不一,在0.25-1.45%之间,而草菇培养料含氮量以0.6-1%为宜。补充大豆粉可提高产量。

酸碱度(pH)

  草菇对pH要求在4-10.3之间,担孢子萌发率以pH 7.5时最高,菌丝和子实体阶段,以pH 4.7-6.5和8适宜。

繁殖栽培

菇房的设置

  中国室草菇栽培始于70年代初期,多数利用夏天闲置的塑料大棚,香菇蘑菇房,或旧仓库进生产,此外,2010年南要采用为材料建立菇房。这些菇房多数设在地势较高,阔向阳,北朝南,冬暖夏凉的地段。

  每个菇房约为15~20m2,高2.5-2.8m。过大,加热升温慢,保持恒温较困难;过小,面积利用率低,通不良,容易诱发病害。室设上、中、下窗和床架,下窗高出最低床架0.1m,床高2.3m,宽0.7-0.9m,4-6层,每层离0.5-0.6m,室装有排扇和日光灯,照度50lx,地面铺 设管道以便通入汽消毒或加温。

品种选择

  草菇菌株个体大小分大、中、小三个类型,单个重在20g以下属小型,20-30g属中型,30g以上为大型。色泽有灰、淡灰、灰白等,因菌株而不同。采用哪个类型菌株视栽培和用途而定,干制用的适宜选用大、中型,鲜食和罐藏用的适宜采用中、小型。2010年选择较多的是V系列品种。要品种如下:

  V20:灰色,易伞,较耐低温,小型种。

  V23:灰色,不易伞,产量高,属大型种。但抗性弱,在高温或低温下幼菇易死亡。

  V37:淡灰色,较易伞,属中型种。抗逆性强,产量也较高,菌种易退化。

草菇

  V35:灰白色,品质好,中型种,产量也较高。但其对温度敏感,当温稳定在25℃以上时才能正常发育

  V844:属中温中型种,易伞,抗低温性强,抗高温性弱,24-30℃出菇。

  V733:灰色或浅灰黑色,属中型种,不易伞,抗逆性强,较耐低温,22-35℃出菇。

  V16、V2、Vt:色较浅,属中高温中大型种。抗逆性强,产量高,但包被较薄,不耐高温,易伞,26-32℃下出菇。

  GV34:灰黑色,低温中型种,不易伞,产量高,抗逆性强,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23-25℃下出菇。

栽培

  长江以南如武汉、上海一带6-8月较适,长江以北如石家庄、北京一带6月下旬至7月上旬较适。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在自然条件下,春未夏初到秋未均可栽培,即4-10月,而以春未时4-6月最适宜,此期间温回升较慢,波动不大,雨水较多,湿度较恒定。夏季易受高温暴雨影响,产量不如春、秋两季,应特注意通降温和控湿,如料温高于35℃,子实体难以成;空湿度过大(常大于90%),会影响菇蕾吸收与输送养,从而生长受抑制;秋后栽培温下降较缓慢,但秋高爽,湿度不易控制,产量比春未低。

  一般而言,当地月平均温度22℃以上,日夜温差变化不大,空相对湿度较大的候条件下均可栽培

培养料的配制

  ⑴培养料配

  室草菇栽培以废棉、蔗渣、稻草为要原料,常用的培养料配如下 :

  ① 废棉69-79%,稻草10%,麦皮5-15%,石灰6-8%,pH8-9,含水量68-70%

  ② 废棉100kg,稻草粉12.5-25kg,麸皮25kg,干牛粪12.5kg,过磷酸钙2.5kg,碳酸钙2.5kg,含水量65-68%。

  ③ 蔗渣100kg,麸皮15-20kg,石灰3 kg,含水量60%。

  ④ 稻草100kg,稻草粉30kg,干牛粪15kg,石膏粉1kg,含水量60-65%。

  ⑵培养料的配制

  夏季栽培废棉用量为7-8kg/m2,麦皮用量5%;春秋两季为12-15kg/m2,麦皮用量10%;反季栽培麦皮用量可达15%。

  培养料堆制时,选把原材料淋水湿透,加入三分之一的石灰,拌匀,使多余水分沥出,含水量控制在65-70%(手握料有成水滴滴下),盖上薄膜,堆沤发酵2天,然后进翻堆,再把麦皮等助料和三分之一石灰撒入培养料中,拌匀,再起堆,覆膜发酵2天,如此进翻堆2-3次后,把余下的三分之一石灰撒入,拌匀即可。

菇房的消毒

  前茬菇结束后,用3-5%白粉加入稀释的石灰乳或是3%多菌灵喷洒墙壁、地面、床架,干菇房,进料前一天用40%甲醛熏蒸消毒(每立米用15g),消毒后进,甲醛气味消失后即可进料。

培养料进房

  A 、培养料进料的厚度与用量:一般料厚10-15cm左右,用量为7.5kg(干料)/m2

  B 、培养料的后发酵:培养料进房后的再次发酵过程,即培养料进房后让其升温至60℃,维持2~4h,然后降温50~52℃,保持4~7天。

  C、 培养料的翻格:二次发酵结束后进翻格一次,把培养料中有毒的体排除。

播种

  待料温降至35℃左右时即可播种。播种法有点播、条播和撒播。但在实际操作中以点播加撒播效果较好,点播离10cm左右,深3-5cm,约1/5的菌种撒在料的表面上,用木轻轻拍平。也可采用撒播,即进分层播种,每铺料厚5cm左右撒播种一层,最后用菌种封。一般100m2栽培面积需菌种300-400瓶(750ml)。

菇房管理

  ① 盖膜及覆土

  接种后在床面盖上塑料薄膜2-3天,2-3天后掀去薄膜,在床面均匀地盖上一层烧土或细园土,厚约1cm,或一层事先预湿的长稻草,并喷洒1%石灰水,保持土面湿润。

  ② 温湿度的管理

  播种后,门窗,在4天室温维持在30℃左右,料温保持35℃,如白天温度高,可塑料薄膜揿,晚上温度降低时再重新盖上。如果室温太低,应通入汽或采取其他措施加温。菌丝体阶段为30~36℃,空相对湿度通常在播种后头3天要求达95%以上,从第4天始降至95%左右。

  接种后5-6天,菌丝体始扭结,产生子实体原基。子实体发育期,最适温度为28-32℃,若高于35℃,菇体长得快,易伞,产量低,品质差;若低于25℃则出菇困难。

  子实体原基成时,要及时增加料面的湿度,打好出菇水,增加室光照,加强通,促进子实体成。

  子实体成期间的空湿度宜控制在80-90%之间。湿度过高,通气不良,容易导致烂菇,湿度过低,则子实体不易成。

  菇房及培养料的湿度可通过向地面或空中喷水来实施。如果培养料的酸碱度低于8时,可用1%石灰水喷洒。

  ③ 通

  结菇期间,子实体的呼吸作用增强,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会影响子实体的发育。尤其是高温、高湿环境下,通不良,容易产生杂菌,所以在子实体成期间应及时进,以保持菇房有充足的新鲜空。通候变化进温低时要在午前午后进温高时要在早晚进。同时,结,在出菇期间应有一定的射光,以促进子实体的成,提高产量和品质。

  ④ 严格控制鬼伞发生

  在草菇栽培过程中,最常见的竞争杂菌是黑汁鬼伞和膜鬼伞。鬼伞一般是在草菇播种后7天左右出现,若不及时摘除,成熟后孢子很快扩。防止法是严格对培养料消毒,特是后发酵要严格控制温度,同时培养料在播种后5-6天和出菇后可喷2.5%石灰澄清液,使培养料的pH保持在8-9,如发现鬼伞应及时摘除。

采收

  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一般播种后6-7天可见少量幼菇,11-12始采收。草菇生长迅速,必须及时采收。采收时用一手生长处的培养料,一手持菇体左右旋转,并轻轻摘下。如系丛生,应用小刀逐个割取,或一丛中大部分适采收时一齐采摘。采菇时切忌拔取,以避免牵动菌丝,影响以后出菇。草菇的生物转化率因培养料而不同,一般以废棉为培养料转化率为30-40%,高的可达45%以上。

水温对草菇的影响

草菇养丰富,味道鲜美,很受消费者的欢迎,但在草菇生产过程中,若水温调不当会对草菇产量造成很大影响。

注意事项

  (1)选择优良健壮的适龄菌种优良的菌种和适宜的菌龄是草菇栽培成功与否的键,要选择定温在28℃培育出来的菌种。如果在30℃以上室温培养出的菌种,其菌丝生长虽然快,但稀弱无力,生活力弱。最适宜的菌龄一般不超过1个月,标准为菌丝发到瓶底,在瓶肩出现少量淡锈红色的厚垣孢子,这时的菌种较为健壮,播种后菌丝前发力较强。建议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农户,自己制作栽培种,这样,菌种的质量比较有保障。

  (2)菌种用量 菌种用量要做到宁多不少,可缩短菌丝布满栽培料表面的时间,减少来菌的侵入。一般每50千克培养料需要菌种15一16瓶,或17厘米X33厘米塑料袋菌种8袋。培养料厚的菇床比薄的菇床用种量相对地少一些;温在 30℃以上时播种,用种量要比温在28℃以下时少一些。

  (3)草菇是高温型菇类,适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生长,以培养料含水量在70%左右、空相对湿度在90%-95%为宜。空相对湿度低于80%时,草菇子实体生长缓慢,表面粗糙无光泽;空相对湿度高于96%时,菇体容易坏死和发病。因此,喷水时要注意几点:一要注意时间,喷水最好在早晚进。二要注意温度,喷雾用的水最好在菇棚(室)放置一段时间,当水温与棚(室)温一致时再用,不可用低于温的水,否则伤害幼菇。三要注意法,应草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正确掌握喷水法。若子实体还很小,喷水也要小,在子实体针头期和小纽扣期,料面须停止喷水;若培养料面较干,可喷头向上,向四周墙壁、过道里喷雾或向地面洒水,以增加空湿度。

(4)防治草菇死菇

A、草菇死菇原因

1.菇房通与保湿不协调。草菇是好性真菌,需大量水分,通过多易缺水死亡。通不足易造成二氧化碳过多而缺氧死亡。

2.菇房温度骤变。南栽培草菇大部分用沫菇房,对恒温恒湿起重要作用。但若受台袭击时没能及时门窗,或遭冻害时没有及时加温,或遇持续高温时没能及早通降温,或喷洒在地上的井水过多,降温太快,小菇承受不了温度骤变而成批死掉。

3.种质差及病虫为害。适龄的菌种因不能及时栽培而老化死掉。菌丝活力差,播后养分积累不足,出菇成活率也会很低。同时,感染杂菌或遭螨虫侵袭也会出现死菇。

B、防治对策

1.草菇喜高温高湿的环境。培养料进房后;要严格控制其含水量,并杜绝使用超龄菌种,保持菇房温度在30℃左右。如碰到持续高温天,水分又偏少时,可往地洒水并加大通以降温保湿

2.菌种床面施的麦麸(氮素)不宜超过30%(也可不施),以减少绿霉等杂菌及虫害的发生。

3.采收草菇时要小心,以免机械碰伤小菇,或拉断菌丝层而造成死菇。只要每个生产环都注意护理,草菇栽培中的死菇现象是可以减少发生的。

新技术

  栽培草菇菌丝体生长的适温范围℃为15~35℃,最适宜温度为30~35℃,子实体生长的温度为26~34℃,最适宜的温度为28~30℃。从堆料到出菇结束约需1个多月,是栽培的食用菌中需求温度最高,生长周期最短的类型。草菇对温度的要求,各地可选择适当的栽培时期。 栽培原料:棉子壳、废棉、麦秸、稻草、玉米芯、玉米秸、生壳及栽培平菇等均可使用。要选用干、无霉变的新鲜草料。场地选择与处理 菜棚、菇棚、室、室外、树林下、阳畦、大田、果园等场所均可生产。大棚要加覆盖物,并在使用前撒石灰粉消毒,老菇棚要进熏蒸,杀虫灭菌。

  原料处理:在菇棚附近,挖1个长6米,宽2.5米,深0.8米左右的土坑(土坑大小可据原料用量灵活掌握)。挖出的土培在坑的四周,使土坑深度增加至1.5米。在坑铺1层厚塑料膜,而后,铺1层草料,如此进,直到填满为止,最上层为石灰粉,石灰总量约为草料总量的8%。在草料上面加压沉淀,以防草料上浮。最后,往土坑里灌水,直至没过草料为止。同时,把麦秸总量8%~10%的麸皮装入袋中浸泡24~36小时。

  入棚、建池、播种:把过的草料挑出,沥水半小时后入棚。南北向建畦,畦宽0.9~1.0米。先铺1层厚20厘米左右的草,再撒上1层处理过的麸皮。用手整平,稍压实后播第1层种。每平米0.75千克的播种量,取出1/3的菌种,掰成拇指肚大小的块,再均为10厘米左右的规格,在哇两边分点播2菌种。中间部位,;因料温会过高而灼伤菌种,故不播。之后,再铺1层厚为15厘米左右的料草和麸皮,把剩余的3/2菌种全部点播在整个床面上。最后,在床面上薄薄地撒1层草料,以保护菌种。用木适当压实后,垄做成弧,以利覆土。料的总厚度为30~35厘米,畦间走道宽30厘米。

  覆土、盖膜:把畦床压成弧后,在料面上盖1层2-4厘米厚的黏性土壤。可在走道拌入部分腐熟的发酵粪肥。覆土完毕,在床面上覆1层农膜,以保温保湿。废旧的薄膜要用石灰水或高锰酸钾消毒后再用。覆膜完毕,在料插1支温度计,每天观测温度,其控制在适宜的范围。料温不要超过40℃,如超过,要立即撤膜通,并在畦床上用木棍打眼热。发苗 支拱 覆膜3天后,每天掀膜通几次,每次持续10-30分钟。到第7~8天,菌种即可布满床面。此进,应在畦床上支拱,拱上覆盖薄膜。拱棚两头打一半通,两面不要盖得太严。如温、湿度适宜,也可不用拱棚。

  出茹管理:播种后10天左右便始出茹,此进,要注意掀膜通。待出菇多时,在走道灌水,保湿、降温。如温、湿度适宜,要撤膜通,防止高温使菇蕾死亡。如畦床过干,可在棚边挖1个小坑,铺上薄膜,放入凉水,预热后喷洒床面。采收 现蕾后2~天采收,每潮采4~5天,每天采2~3次。隔3~5天,第二潮菇又产生了,一般能采一3~4潮菇,整个采菇期为20~25天。

小垄栽培

菇畦准备

菇畦设在塑料大棚,大棚上盖好薄膜和草帘以保温保湿。菇畦宽1米,长度视棚长而定,菇畦间30厘米,既作人道又是蓄水沟。在畦上横向挖凹陷式菇床,菇床宽30厘米,深20厘米,菇床之间留20厘米小土垄,然后喷0.2%敌敌畏和0.1%多菌灵灭菌杀虫。

培养料处理

把麦、稻草成3厘米长草段,用2%石灰水加0.5%复浸24小时捞出,沥去余水后待用。

选好菌种选用“V’系列的草菇栽培种,以菌龄不超过18天、菌丝丰富并有棕红色的厚垣孢子、无杂菌的菌种为佳。

栽培

稻、麦草段均匀地铺在挖好的菇床里,一层草段一层麸皮一层菌种分层铺放,麸皮用量为总干草量的5%,菌种的用量为10%,如此分层铺放要重复3次,最上面一层菌种稍多些,然后小垄上的松土薄薄撒一层在料面上。这样料面隆凸成小垄,高10-12厘米,再用木料压紧实。料上床后,沿菇畦长度向架小竹拱棚,棚高度50厘米左右,覆盖农膜保温;畦间蓄水沟灌满水。保持大棚里的空相对湿度不低于80%,温不低于28℃,过48小时以后揭小棚上的薄膜透,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

出菇后管理

从播种到现菇蕾一般需要9-10天,现蕾后3-4天即可采收。草菇采摘标准:菇体呈长卵形,在伸长期末苞出伞。

采菇后管理

采菇后对菇床不能喷水,要覆盖薄膜两天,使菌丝恢复生长,然后继续进出菇管理、可再生菇两潮,每潮菇前要喷施一次0.1%的尿素肥水溶液,促使草菇生长快、质量好。

阳畦栽培

  利用棉籽栽培草菇的技术。棉籽养丰富,质地疏松,保温、保湿性能强,通气性能好,是栽培草菇的理想培养料。棉籽栽培草菇常用的配是:棉壳96%,过磷酸钙0.8%,尿素0.1%,石灰3%,敌敌畏0.1%,料水比为1∶1.5.此配组料后,对培养料进发酵处理,发酵后的培养料可满足草菇生长需要。

  发酵的程序是先暴晒的培养料用3%石灰水拌湿,使培养料水分含量70%左右。然后建堆发酵,堆的宽度和高度视温而定。一般下宽100厘米,高70厘米。堆好后要多打些透气孔,料堆中的温度以56℃-70℃比较理想,发酵时间以2-3天为好,堆后24小时翻一次堆。

  草菇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型食用菌,是北夏季栽培食用菌的首选品种,要是7-9月进栽培草菇生长周期短,从播种到收获只需2-3周,栽培草菇要的培养料有麦秸、棉籽壳和废棉。

  草菇多采用阳畦式栽培。接种采用撒播或撒播与播相结式。先容器及菌种外面消毒,菌种撒,均匀地撒在料的表面,如果采用撒播与播结式,应先播后撒播。即每隔12-15厘米左右打洞,放入菌种,播种量为总菌种量的2/3,余下1/3撒播。播种完,可在料面上撒上少许麦麸,用木轻压实。凡采用一般发酵料栽培时,最好覆上1-2厘米腐殖土。可在上面盖棚膜,但料与棚膜之间不能紧贴着,以免影响菌丝萌发

菌丝体生长管理

  要在播种后1-2天,要及时检查,查看是否有污染,菇棚空棚期消毒要做好三点要及时处理。如果菌种没有萌发,应及时补种。菌丝体生长阶段的管理,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要保持温度,一般要在33℃左右最好,低于15℃或高于42℃,菌丝体生长很弱。其次要保持湿度,保持在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在60%-65%,空相对湿度在80%-85%.第三要加台通草菇属好性真菌,菌丝体生长较快,要及时通,增加通次数,延长通时间。第四要避光。菌丝体生长阶段要避免阳光直射料面,没有光线或弱光对菌丝生长没有影响。

子实体生长管理

  1、催蕾。播种后6-7天,菌丝生长旺盛,可在料面覆肥土,据含水情况,浇一次石灰水。提高空相对湿度达到85%-95%,加强通,给予一定的射光,2-3天即可出现菇蕾。

  2、菇蕾生长管理。保持好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30℃-35℃,料温不低于24℃。湿度保持在85%-95%,培养料的湿度保持在70%左右。补水时应浇30℃以上的水,喷水时应避菇体。

  3、潮菇管理。采收后,及时补充石灰水,还要注意通控制光线,通时要据温度及湿度控制通次数和时间。

主要价值

养分析

  ⒈ 草菇维生素C含量高,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⒉ 它还具有解毒作用,如、砷、苯进入人体时,可与其结成抗坏元,随小便排出。

  ⒊ 草菇蛋白质中,人体八种必需氨基酸整齐、含量高,占氨基酸总量的38.2%。

  ⒋ 草菇还含有一种异种蛋白物质,有消灭人体癌细胞的作用。所含粗蛋白却超过香菇,其他养成分与木质类食用菌也大体相当,同样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特是对消化道肿助治疗作用,能加强的活力。

  ⒌ 它能够减慢人体对碳水化物的吸收,是糖尿病患者的良好食品。

济价值

草菇  草菇是一种腐生性真菌。鲜菇肉质肥嫩,味鲜美,是宴席卜的美味佳肴。鲜草菇养丰富,特是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据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分析,每 100克鲜菇含量高达 158一206毫克,远远超过一般蔬菜的维生素含量。草菇还含有多糖和异构蛋白,常食用可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固醇和压,并能预防癌症。因此,草菇作为一种保健食品和高档蔬菜,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产品既可以鲜售,也可以制罐、速冻和干制,是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食用菌类,也是我国出创汇的重要农产品。

  草菇历来以稻草为原料,每100千克稻草可产鲜菇10~15千克,最高产量可达到20千克。用棉籽壳、废棉在室栽培的产量较高,一般每100千克棉籽壳可产鲜草菇30千克,高产的达到40一62千克.但味比稻草栽培的略差。草菇是食用菌中生长发育最快的种类,从播种到出菇仅需7一12天,栽培周期约30天左右。在适温季,每月可栽培1次。总之,草菇种植法简便,原料丰富,济效益较高。

  草菇是一种高温菇,在夏季栽培,生产中更要注意栽培环境的消毒。培养料要阳光暴晒消毒,棉子壳和废棉培养料要进发酵处理,不仅可以杀灭料中病虫,还可改善培养料理化性状,使其更适草菇生长草菇菌丝长速度快,适宜的PH高,只要通过科栽培和管理,可以生产出质量安全的草菇鲜品。

食疗价值

  中医认为草菇、味甘、微咸、无毒

  草菇还能消食祛热,补脾,清暑热滋阴壮阳,增加乳汁,防止坏病,促进创伤,护,增强人体免疫力,是优良的食药兼用型的养保健食品。

  伞菌科植物草菇的子实体。中国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湖南等地区有分布。野生和人工栽培。夏、秋季采收,若为人工栽培者,在“菌蛋”破裂,出菌盖端时采收。用鲜品,或纵切成

草菇虾仁

两半,干或晒干用。

  [性能]味甘,性凉。能补脾,清暑热

  [参考]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对氨基苯甲酸、D-醇、D-山梨醇和天门冬

氨酸、丝氨酸、麸氨酸、丙氨酸、苏氨酸、赖氨酸、氨酸、氨酸、缬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尚含一种有抗癌作用的异蛋白物质。

  [用途]用于胃气弱,抵抗力低下,或伤缓慢;夏季暑热心烦。现代又用于压病和多种肿

  [用法]食,或食。

  [注意]该品在菌盖和菌柄均未伸出包被、表面深灰色时质量最好,滋味最浓。胃虚者不宜多食。

其他相关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更是糖尿病患者的良好食品。

  宜:胃病,包括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者宜食;体质虚弱,养不良,神经衰弱者宜食;癌症患者,尤其是食道癌贲门癌胃癌患者宜食;心血管疾病患者宜食。

  忌:猴头菇补虚健,诸无所忌。

不宜人群

  草菇,平素胃虚之人忌食。此外,无论鲜品还是干品都不宜浸泡时间过长。

烹饪指导

  ⒈ 草菇、熘、烩、烧、酿、等,也可做汤,或作各种荤菜的配料;

  ⒉ 适于做汤或素,无论鲜品还是干品都不宜浸泡时间过长。

药材知识

  【药草菇

  【】稻草菇兰花菇、秆菇、麻菇、家生菇、南华菇、草菌、美味苞、脚菇

  【汉语拼音】cao gu

  【功效】清热解;补益;降压

  【科属分类】光柄菇科

  【拉丁文】Fructificatio Volvarellae Volaceae

  【治】暑热烦渴;体质虚弱;头晕乏力;

  【生态环境】生于稻草等草堆上。夏、秋季多人工栽培

  【采收和储藏】当蛋状菌盖出,破裂前即可采收,切成两半,干或晒干后备用。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动植物态】菌盖宽5-19cm。近钟;后伸展且中部稍凸起,表面干灰色至灰褐色,中部色较深,具有辐射状条纹。菌肉白色,松软,中部稍厚。菌褶白色后变红色,稍密,宽;离生,不等长。菌柄近,长5-18cm,粗0.8-1.5cm,白色或稍带黄色,光滑,中实。菌托较大,苞状,厚,污白色至灰黑色孢子红色孢子光滑,,(6-8.4)μm×(4-5.6)μm。褶缘囊状体棍棒状,端突尖或近尾尖,(95-100)μm×(16-35)μm。

  【功效分类】清热药

  【性味】甘;性

  【药材基源】为光柄菇科真菌草菇的子实体。

  【用法用量】服:汤,9-15克,鲜品30-90克;或作食品常服。

  【出处】《中华本草》

  1,草菇:鲜草菇,切,用油、盐后,加水适量熟食。

  本草菇补脾之功,常食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并能加速伤。用于体弱气虚,易患感冒,或创伤疮疡患处久不愈等。

  2,草菇猴头:鲜草菇100克,鲜猴头菇60克。食油熟,加盐少许,放入二者后加水熟食。

  本对肿有一定抑制作用。要用于消化道肿

产地生境

草菇多丛生于夏季雨后的草堆上,原系中国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多雨的腐生真菌,后传入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中国的要产区在广东、广西、福建河北台湾湖南四川西藏等地区。[6-7]

养:草菇需要的养物质要有碳源、氮源以及少量矿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3]

碳源:即碳水化物,在草菇利用的各种碳源中,以单糖最好,双糖次之。在实际栽培中,都是利用天然纤维物质,如稻草、麦草以及栽培金针菇、平菇等的废料作为要碳素养。[3]

氮源:草菇能利用有机氮、铵态氮,在生产中多选用腐熟的干牛粪、鸡粪及麸皮、米糠等作为培养料的氮源,草菇对氮素养需求不高。[3]

矿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草菇正常生长发育需磷、钙、镁、钾、硫、、锌等矿物质及一定量的维生素,但需要量很小,一般在天然培养基及水中,其含量已满足草菇需要,因此,不需另外添加。[3]

酸碱度:草菇喜在偏碱性环境中生长,最适pH值范围为7-7.8,在该范围,菌丝生长最快。子实体发育的适宜pH值为6.7。[3]

温度:草菇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15-42℃,最适温度为30-32℃。子实体发育的温度,除了与温有外,料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一般子实体发生气温以28-30℃为最适宜;室外栽培,平均温在28℃,而草菇堆温度在30-34℃时,子实体发育最好。[3]

湿度:草菇喜高湿环境,要求培养基有较高的含水量,同时要求栽培小区空间湿度也较高。培养料含水量以65-70%为宜。子实体发生前,空间湿度应控制在85-90%,子实体发生时,应提高到90-95%。[3]

草菇是一种好性真菌,栽培环境二氧化碳浓度在0.034-0.1%以下时,能促进子实体成。随着子实本的发育成,其呼吸作用也相应地增强,若栽培空间二氧化碳浓度增至0.5%以上,子实体发育将会受到抑制,浓度增至1%时,子实体停止生长。因此,空缓缓对流对草菇是有利的。但通过急,容易起温湿度急速变化,则对草菇生长不利。[3]

光照:草菇菌丝在黑暗条件下可正常发育,但在黑暗条件下子实体不能分化;子实体成必须有光照诱发。射光能诱发子实体成,促进色素转化,并使其健壮,增强抗病力,但强烈的直射光则对子实体的成有抑制作用。[3]

保护级: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录—大型真菌卷》(2018年5月)——无危(LC)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草菇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27 千卡
蛋白质2.7 g
脂肪0.2 g
碳水化4.3 g
不溶性膳食纤维1.6 g
73 mg
21 mg
33 mg
179 mg
17 mg
0.09 mg
1.3 mg
0.4 mg
0.6 mg
维生素B1(硫胺素)0.08 mg
维生素B2(核黄素)0.34 mg
烟酸烟酰胺8 mg
维生素E0.4 mg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草藤乌

下一篇 草苁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