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问荆
植物特征
草问荆是隐芽植物,可以生长达10-30厘米。发芽枝及不孕枝会同时长出。不孕枝呈黄褐色。当孢子成熟后,会像发芽枝从枝上生出分支。发芽枝呈草绿色,枝端经常向下弯曲。枝子是中空的。孢囊呈深色及长15-40毫米。于每年的5月至6月会生出孢子。
中型植物。根茎直立和横走,黑棕色,节和根疏生黄棕色长毛或光滑。地上枝当年枯萎。枝二型,能育枝与不育枝同期萌发。能育枝高15-25厘米,中部直径2.0-2.5毫米,节间长2.0-3.0厘米,禾秆色,最终能形成分枝,有脊10-14条,脊上光滑;鞘筒灰绿色,长约0.6厘米;鞘齿10-14枚,淡棕色,长4-6毫米,披针形,膜质,背面有浅纵沟;孢子散后能育枝能存活。不育枝高30-60厘米,中部直径2.0-2.5毫米,节间长2.2-2.8厘米,禾秆色或灰绿色,轮生分枝多,主枝中部以下无分枝,主枝有脊14-22条,脊的背部弧形,每脊常有一行小瘤;鞘筒狭长,长约3毫米,下部灰绿色,除上部有一圈为淡棕色外,其余部分为灰绿色,鞘背有两条棱;鞘齿14-22枚,披针形,膜质,淡棕色但中间一线为黑棕色,宿存。侧枝柔软纤细,扁平状,有3-4条狭而高的脊,脊的背部光滑;鞘齿不呈开张状。孢子囊穗椭圆柱状,长1.0-2.2厘米,直径3-7毫米,顶端钝,成熟时柄伸长,柄长1.7-4.5厘米。
生长分布
产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海拔500-2800米。日本、欧洲、北美洲有分布。
生林内,灌木丛杂草,草地或山沟林缘。分布欧洲,中央亚细亚,西伯利亚,远东,蒙古北部,中国北部,朝鲜,日本,北美。
草问荆广泛分布在近极地地区,由亚子午线至全北区都会生长。在欧洲中部,它们分布在德国北部及阿尔卑斯山东部,在西部则较为稀少。在德国的一些地区,它们正面临消失的威胁。它们在奥地利也较为稀少,并且分布至捷克的边境及阿尔卑斯山南部。
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草问型水提取液(1:1)对家兔不同途径给药(灌服、腹胺注射、静脉注射)都有非常显著的降压作用,口服降压维持3-6h,较政党血压下降31.2%(平均值),反复应用无快速耐受性。草问荆水提取液使乙酰胆碱的降压作用增敏,M-胆碱能受体阴滞药阿插品给与后,其降压作用减弱或消失。草头号荆有抑制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对阻断颈总动脉血流所致加压反应有抑制作用;切断迷走神神经后降压作用显著减弱,故认为草问荆有中枢抑制作用。
2.抗心肌缺血作用,草问荆提取取物(1g生药/ml)静脉注射1.5-3.0g/kg对豚鼠由繁荣昌盛体后叶素所致的标准II导程心电图S-T段和T波增高、心率减慢,都有显著的对抗作用。可使心电图RR、PQ、OT和ORS间期较给药前显著延长。草问荆提取物10-15 g/kg给小鼠腹腔注射,能提高在低压和常压条件下耐缺氧能力,增强预先给与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耐缺氧能力,使小鼠耗氧率较对照组降低32.8%。心肌86Rb摄取率在低剂量组(10g/kg)和高剂量组(15g/kg)较对照组分别降低8.2%、26.4%;并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与血浆Camkp含量增高。
3.中枢神经抑制作用,用草问荆提取液0.2g/10g或0.4g/10g给小鼠灌胃能加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使入昨所需时间缩租及昨眠时间延长。草问荆在0.2g/140g腹爱慕人注射给药时,对小鼠有微弱的对抗士的宁惊劂作用,能延长惊劂潜伏期;同样剂量亦能明显延长小鼠对尼可刹米惊劂的潜伏期。在热板法证明草问荆提取液0.2g/10g腹腔注射有明显镇痛作用。
4.毒性,草问荆提取液给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38.9+/-2.66g/kg,在给药后20min时,小鼠活动减弱,眼睑下垂,反射迟钝,中毒时翻正反射消失等。草问荆提取液1mg/ml按0.3ml/min恒速静脉注射,给药后平均40.4+/-3.6nub,出现ST段、T波明显上升或倒置,QRS间期延长或心律不齐。最小中毒量为26.4+/-1.95g/kg;最小致死量为31.3+/-1.7g/kg。
中草药
【汉语拼音】ma hu xu
【科属分类】木贼科
【拉丁文名】Herba Equiseti Pratensis
【生态环境】生于林内、山沟林缘、灌丛杂草等处。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湖北等地。
【动植物形态】草问荆,多年生草本,高15-50cm。根茎横走,黑褐色。春季孢子囊茎稍呈肉质,淡褐色,有密生的绿色轮状分枝。叶鞘长约1.5cm,叶鞘齿分离,长三角形,长尖,中部棕褐色,边缘白色,膜质。营养茎单一,有锐飘然脊及刺状突起,分枝细长,常水平或成直角展开。。孢子囊穗钝头;孢子成熟时茎先端枯萎,产生分枝,渐变绿色,和营养茎同出。
【出处】《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