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蚕砂

蚕砂蚕矢,是家蚕的干粪便。性味甘温,入,有燥湿、祛、和化浊、活定痛之功。祛湿,止痛。民间用蚕砂作枕芯的填充物,有清之效。常用于湿痹痛、头风头痛、皮肤瘙痒、腿冷痛、腹痛吐泻等症。古人将蚕砂热后装入袋中,趁热患处,可治诸关节疼痛,半身不遂。民间用蚕砂作枕芯的填充物,有清之效。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的干粪便,......
目录

主要功用

蚕砂枕常用于湿痹痛、头风头痛、皮肤瘙痒、腿冷痛、腹痛吐泻等症。

古人将蚕砂热后装入袋中,趁热患处,可治诸关节疼痛,半身不遂。

民间用蚕砂作枕芯的填充物,有清之效。

蚕床中的蚕砂散蚕砂清洗

本品来源

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的干粪便,搜集家蚕粪便,晒干,筛净杂质即得。

大蚕

刚出生的蚕宝宝

吃食的蚕

功能主治

湿,止痛。用于关节疼痛,月经过多,腹痛,皮肤风疹

蚕砂的图片

用法用量

取15~40克,包煎;外用装布袋热熨患处。摘录自《全国草药汇编》

鉴别用药

蚕砂木瓜均能袪湿、和化湿,以治湿痹拘挛及湿阻中焦之吐泻转筋。但蚕沙作用较缓,又善袪,故凡湿痹痛,不论重、湿重均可应用;木瓜善舒筋活,长于治筋拘挛,除常用于湿阻中焦吐泻转筋外,也可用于血虚旺,筋失养,挛急疼痛等。

蚕砂湿大肠

【临床表现】身热不扬头晕胀如裹,甚则志昏蒙,脘痞,呕恶,硬满,大便不通,舌苔垢腻,濡。

候分析】这个候是湿阻滞茌大肠,选自《温病条辨·下焦篇》第 55条。身热不扬,说明是湿重于热,热蕴湿中。这个候的症是大便不通, 因为湿粘滞在大肠,导致传导失司,腑不通,所以大便不通。大便不下则体的浊不能排出,湿没有出路,所以就以大肠为中弥漫三焦湿浊上蒙清窍,浊害清,就出现头晕胀沉重,如蒙如裹。湿浊上蒙心包,就可见志不清,意识朦胧。湿气机,中焦塞,升降失常,就出现脘痞,呕恶。大便不通,下焦气机不利,气滞于少,所以少坚硬胀满。硬,是指用手之坚硬;满,是指病人自觉胀满。因为它是湿气机而不是结,所以少诊虽硬,但是却没有屎粪团。另外,结的舌苔是黄或焦,而湿大肠舌苔不仅不反而垢腻。所谓垢腻,是指腻苔色白、灰、褐相兼,粘腻秽浊。濡而不数,也是湿重于热的征象。

方药宣清导浊汤(《温病条辨》)

猪苓五钱(15g)、茯苓五钱(15g)、水石六钱(18g)、晚蚕砂四钱(12g)、皂荚子(去皮)三钱(9g) 、水五杯,成两杯,分二次服,以大便通快为度。

蚕砂解】宣清导浊汤称实际上就包含了治法。宣清,就是升清气,导浊,就是降浊,也可以说是升清降浊法。升清,所以升清就是指升脾气降浊,所以降浊就是指降肠的浊。治疗用药从祛湿行气入手,湿去除,气机通畅,则清气自升,浊自降,也就是达到了宣清导浊的的。宣清导浊汤中用猪苓茯苓淡渗利湿茯苓又能健脾水石(即石膏)入中、下焦,在利湿的基础上,清下焦之热。晚蚕砂甘辛温,皂荚子辛温走窜,这两味药相配,以晚蚕砂大肠湿浊皂荚子辛温走窜,燥湿开郁,通利窍。这个没有用其它开窍药,是因为病人昏迷的程度并不重,大肠气机通了,湿浊下降了,志自然就清醒了。如果神昏较重,也可以配。晚蚕砂皂荚子这两味药是一对,称为“对药”,它们互相配,能互相促进,共同起到宣清导浊的作用。宣清与导浊二者之间是互相促进,相相成的,晚蚕砂大肠湿热向下导,要起导浊作用;皂荚子辛窜开郁,宣通气机,要起宣清作用。反过来看,晚蚕砂导浊的同时也就促进了宣清;皂荚子宣清的同时也就促进了导浊。这个问题要辩地看,宣清就能导浊,导浊也能宣清,它们之间是相相成,互相促进而密不可分的。猪苓茯苓通过利尿也可以导浊,浊了,清气自然就升。从总体来看,这个是促使湿浊,以导浊为,通过导浊而宣清。这里还要强调一个问题,湿在下焦,无论是在大肠还是在膀胱,都应该用淡渗利湿药,只要是从小便把湿导出去,大肠里的湿也就觯除了,气机通畅则大便自下,所以说利小便就可以通大便。有些泄泻的病人用利尿湿药治疗,通过利尿就可以止泻,称为利小便以实大便,也是这个道理。 (摘自《刘景源温病讲稿》P217、218)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蚕茧

下一篇 蚕沙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