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斑蝥

斑蝥 斑蝥(bān máo)(拉丁:Lytta vesicatoria),鞘翅芫青科昆虫。斑蝥关节出能分泌一种气味辛辣的黄色液体斑蟊素。躯体略呈长部有3条黄色棕黄色的纹;胸部乌黑色,有特殊臭;一般长约15至22毫米,宽5至8毫米。它常居于忍冬科和木犀科的植物之上,在夏、秋二季容易被捕捉,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南斑蝥:呈长,长1.5~2.5cm,宽0.5~1cm。头及齐向......
目录

形态特征

斑蝥斑蝥:呈长,长1.5~2.5cm,宽0.5~1cm。头及齐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和触角个1对,触角多已落。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与薄膜状的翅2。胸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有特殊的臭

黄黑小斑蝥:体型较小,长1~1.5cm。

生活习性

斑蝥生长在丘陵、山坡、河床沙地、荒漠等地。斑蝥的栖息环境较独特,因成虫为植食性,幼虫为肉食性,所以成虫多生长在寄植物上,二幼虫多集中在蝗卵密度大的地斑蝥成虫寄极为广泛,不仅有农业济作物,而且还有大量的野生植物、杂草等。

主要价值

入药部位

斑蝥动物的干体。

性味

味辛,性热。

归经

功效

斑蝥逐瘀,结消瘸,攻毒蚀疮。

用于症瘕,顽癣,瘰疬,赘不溃,恶疮死

配伍

斑蝥1、月水不通:童男、童女发各三两(烧灰),斑蝥二十一枚(糯米黄),麝香一钱,为末。每服一钱,食前热生姜下。(《圣惠》)

2、小肠痛:大枣一枚去核,用斑蝥一枚去头、足、翅,入枣,纸包熟,去蝥食枣,以桂荜澄汤下。(《直指》)

3、颠犬咬伤糯米斑蝥七枚同,蝥黄去之;再入七枚,再黄去之;又入七枚,待米出烟,去蝥为末。油调之,小便利下佳。(《医大成》)。

用法用量

服,0.03~0.06g,炮制后多入用。外用适量,研末或浸酒,或制油膏涂患处,不宜大面积用。

斑蝥本品有大毒服宜慎,孕妇用。外用对皮肤、粘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能皮肤发红灼热起泡,甚至腐烂,故不宜久和大面积使用。

采集加工

夏、秋二季捕捉,闷死或烫死,晒干。

炮制

1、生斑蝥:除去杂质。

2、米斑蝥:将米置锅加热,喷水少许至米贴锅上,候烟冒出时,加入斑蝥,轻轻翻至米呈黄棕色,取出,去净米粒,除去头、足、翅。每100kg斑蝥,用米20kg。

论述

斑蝥1、《本草纲》:斑蝥,人获得之,尾后恶气射出,臭不可闻。故其入药亦专下窍,直至溺之处,蚀下败物,痛不可当。

2、《本》:热,鬼疰蛊毒,恶疮,蚀死,破石癃。

3、《日华》:疗淋疾,恶疮烂。

动物研究

斑蝥性状

斑蝥:体型较大,头足翅偶有残留。色乌黑发亮,头部去除后的断面不整齐,边缘黑色,中黄色。质脆易碎。有焦香

黄黑小斑蝥:体型较小。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斑鸠

下一篇 斑茅花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