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斑鸠木

菊科斑鸠菊属植物茄叶斑鸠菊Vernonia solanifolia Benth.,以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洗净切晒干;秋季采。鸠木 (《广西药植录》)月中、空癍麻(《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选》),白沉沙、硬过山龙(《广西药植录》),咸虾花(《广西植物录》)。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茄叶斑鸠菊的。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Vernonia solanifolia Be......
目录

斑鸠木-正文

鸠木

(《广西药植录》)

斑鸠木图册

斑鸠木-异

月中、空癍麻(《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选》),白沉沙、硬过山龙(《广西药植录》),咸虾花(《广西植物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茄叶斑鸠菊的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Vernonia solanifolia Benth.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用,晒干或鲜用。

斑鸠木-来源

为菊科植物茄叶斑鸠菊的或全草。

斑鸠木-植物形态

茄叶斑鸠

多年生蔓状藤本,长达6米。直立,,基部木质,节间长;密被棕色的短绒毛。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长6~17厘米,宽4~7厘米,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浑或有时心形,边缘具波纹,上面绿色,密被短毛,下面密被柔毛或绵毛。头状花序约10,排成生的花序小,紫色,基部有总苞卵形,被绵毛。瘦果4~5棱,秃净或被微毛;冠毛淡黄色。期冬季末。

生于山溪边潮湿地。分布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等地。

斑鸠木-采集

春、夏、秋季均可采收。

斑鸠木-功用主治

①《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选》:"祛湿,止痒。治产后湿骨痛,皮肤痕痒。"

②《广西药植录》:"全草:治痧气,肚痛,肠炎。"

斑鸠木-选方

①治湿:一月中,煲水洗患处。二月中一两。浸酒一斤,随量饮。(《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选》)

②治皮肤痕痒:月中梗一斤,煲水四斤,加少许,洗患处。(《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选》)

药用价值

【出处】 出自《广西药植旬录》

】 月中、空癍麻、白沉沙、硬过山龙、威、夜牵牛、白过山龙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茄叶斑鸠菊的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Vernonia solanifolia Benth.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用,晒干或鲜用。

【原态】 茄叶斑鸠菊 直立藤状灌木或上乔,高8-12m。展或有时攀援,,密被黄褐色绒毛或绵毛。互生;具短柄,粗壮,长1-2cm,有密绒毛;叶片卵形或长卵形,长6-16cm,宽4-9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或近心形全缘或有疏钝齿侧脉7-9对,细脉稍平,网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密被贴生短毛,下面浅绿,密被淡黄棕色柔毛或柔毛。头状花序多数,径5-6mm,在端排成复伞房序;花序梗长4-6mm,密绒毛;总苞半球,直径6-8mm,总苞4-5层,或长,长2-6mm,先端极钝,外面被密绒毛;花托平,具小窝孔;花冠管状红色或淡紫色,长约6mm,管部细。瘦果4-5棱,无毛,稍扁平,长2-2.5mm;冠毛淡黄色,2层,外层极短,糙毛状,长约8mm。期11月至翌年4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山谷疏林中或林缘,或攀援于乔木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 味甘;苦;性凉

【功能治】 止咳;祛止痒。咽喉肿痛;结核咳嗽咯血气管炎;肠炎湿痹痛;外伤;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服:汤,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或水洗。

【附】 ①治 湿: 一、月中,煲水洗患处。二、月中一两。浸酒一斤, 随量饮。 (《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选》)②治皮肤痕痒: 月中梗一斤,煲水四斤,加少许,洗患处,、(《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选》)

【各家论述】 《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选》:祛湿,止痒。 治产后湿骨痛,皮肤痕痒。

【摘录】 《 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斑鸠菊

下一篇 斑鸠占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