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暴马子

暴马丁香乔木,高6~8米。树皮褐色,有横纹。小褐色,有明显的皮孔小,卵,紫褐色,先端疏被白纤毛。对生,卵,先端突尖、渐尖或钝,基部通常广楔形全缘,有光泽。花序生;小,白色;萼钟状,4裂,宿存;花冠漏斗状,不比萼长或微长;裂4;雄蕊2,伸出花冠外,约为花冠2倍长;子房2室。蒴果裂象小嘴。种子,周围有纸质的翅。期6~8月。果期8~9月。生于......
目录

形态特征

暴马子图册乔木,高4-10m。树皮紫灰褐色,具细裂纹。当年生绿色或略带紫晕,疏生 皮孔单叶对生;叶柄长1-2.5cm,无毛;叶片厚纸质,宽卵形卵形至椭卵形,或为长披针,长2.5-13cm,宽1-6cm,先端短尾尖至尾状渐尖或锐尖,基部常花序由1至多对着生于同一条上的 侧芽抽生;花序轴具皮孔花梗长0-2mm;花萼长1.5-2mm,萼齿钝、凸尖或平;花冠白色,呈辐状,直径4-5mm,花冠管长约1.5mm,裂卵形,长2-3mm,先端锐尖;丝细长,雄蕊几乎为花冠2倍长,花药黄色蒴果,长1.5-2cm,先端常钝,或为锐尖、凸尖,光滑或具细小皮孔期6-7月,果期8-10月。

暴马子图册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100-1200m的山坡灌丛、林缘或针阔混交林中,也有栽培。 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区域分布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蒙古、河北陕西宁夏、甘肃等地。

药材鉴别

性状鉴

本品呈浅槽状或状,微凹,长短不一,厚2~7mm。 外表面暗灰褐色,嫩皮平滑,有光泽,老皮粗糙,有龟裂纹;横向皮孔,淡棕色,栓皮薄而韧,可横向剥离,落处显浅黄色至浅黄绿色,微带光泽。表面淡黄色至淡黄褐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微香,味苦。

显微鉴

皮部横切面

木柱层厚薄不一,木栓细胞梭、长纺锤,镶嵌状排列, 细胞壁 栓化和微木化。皮层稍宽,占横切面的1/3~1/4,有 石细胞在,石细胞不规则或是分枝状,长可达225μm。 皮部宽广,石细胞成群或成带状排列,呈类,壁厚,有明显的层纹、孔沟和 壁孔,胞腔小;韧皮射线宽1~2列细胞,有的薄壁细胞中可见油滴。

粉末特征

皮部粉末呈灰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在,大小不一,呈类、长、梭分枝状等,直径60~255μm,有明显的层纹、孔沟和壁沟,胞腔小,少数的石细胞仅见壁孔。木栓细胞黄色或黄棕色,呈长纺锤或梭,细胞含有油滴。韧皮射线细胞呈,常排成2列;薄壁细胞长,含有油滴。

理化鉴

取粗粉5g,置锥瓶中,用水80ml,30min,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0ml,冷却,加乙醚10ml,用力振摇5min,吸取乙醚液3ml,加10%氢氧化钠溶液0.5ml,振摇,水层显棕色,加热后,色变深,呈棕红色。

取本品粗粗10g,加乙醇适量,温浸数小时,滤过,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残渣加水少量溶解,以10%盐酸调至pH1-2,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并提取液,以水5~10ml洗涤,用 无水硫酸钠脱水,浓缩至干,用乙醇适量溶解,供下述试验:

①取滤液1ml,加三氯化乙醇溶液1-2滴,显绿色

上法制备样品并稀释成一定浓度,以乙醇作空白,照分光光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附录)测定,在282土1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

药用价值

实验表明,暴马子各部分以皮作用最强,全皮次之,木最差。故临床多采用其嫩皮,剂型有冲、粉、糖浆、,及暴马子皮提出物等。除单方外,尚有复方,但两者疗效相近。对单纯型慢性气管炎的疗效皆高于喘息型;祛和止咳的疗效皆高于平喘的疗效。暴马子镇咳作用虽明显,但不及可待因,祛作用与等量的桔仙比较,作用相似。

暴马子树皮洗净2次,并2次滤液浓缩成膏加糖粉混匀,制成颗粒,60℃左右干。每次3g,日服3次。每日量相当暴马子树皮1两。

糖浆

暴马丁香嫩皮3两,青萝卜3两,加水300ml,成60ml,加白糖适量即成。每次30ml,日服2次,10天为一疗程。

3钱(含暴马丁香嫩皮粉5g,蜂宝5g),每次1,日服3次,10天一疗程。

暴马子皮水3次,每次1小时,浓缩喷雾干制成粉,每日5钱(10两制),分3次服,连服20天。

暴马子皮提出物

暴马子树皮(于5钱(10两制)中制取总提出物1.8g,每次0.6g,每日3次,饭后服,10天为一疗程。

疗效

组治疗25例,控制2例,显效3例,好转14例,无效6例:糖浆组治256例,治愈33例,显效79例,好转114例无效30例;组治疗275例,治愈22例,显效61例,好转122例,无效70例;提取物组观察20例,2个疗程后治愈7例,显效4例,进步7例,无效2例。服暴马子皮提取物后一般在2-3天始见效,6天效果明显,10天效果可达一定高度;10天后若继续治疗,有效病例可继续好转或趋向治愈,而无效者则仍然无效。

副作用

少数病例服药后有口干部不适、轻度腹泻等现象,停药后即消失。

①治咳嗽慢性气管炎,哮喘):暴马子长,切条,水频饮。(《吉林草药》)

②治心脏性浮肿:暴马子50克,切碎,水,日服二次。(《吉林草药》)

药理作用

树皮含蒿属香豆(scoparone)即6,7-二甲氧基香见(6,7-dimethoxy coumarin)[1],3,4-二羟基-β-羟 乙基苯(β-hydroxyethyl-3,4-dihydroxy benzene)[2],暴马子醛酸甲酯(methylsyramuraldehydate)[3]。

作用

或家兔灌服或腔注射全皮水液都有显著的祛作用(酚红法),作用强度与同桔梗相当,切断迷走神经后,作用不受影响,直接从气管给予小量药物亦可发生作用,因此可能系直接刺激呼吸道而发生作用。对于气管纤毛上皮运动则反有抑制。法的有效成分是酸酚及 黄酮类物质。

平喘作用

服全皮水液有菲常明显的平喘作用( 组织胺喷雾喘法)。平喘的有效成分是萜类。小灌服接近中毒量的全皮水液仍无止咳作用( 氨水喷雾法)。树皮的乙醇提取物的中性部分有上咳作用。

对大实验性慢性气管炎的作用

灌服浸膏20g/kg,共20天,并无止咳作用,但能减轻Ⅲ级以下气管 上皮细胞的肥大增生,使各级气管 杯状细胞数量减少,气管腺体肥大增生减轻以及腺导管粘液化数量减少,但对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淋巴组织增生无明显作用。

抑菌作用

全皮及皮水液对 肺炎双球菌和 流感杆菌有中度抑菌作用,全液对此只有轻度抑制。木液则无作用。全皮水液对网状皮系统吞噬机能及毛细管通透性均无影响。

毒性

灌服或腔注射全皮水液的半数致死量分为大于100g/kg及10.18g/kg。豚20g/kg/日付当于成人量20-40倍)连续20天,除体重增长受到明显抑制外,电图。功能。尿蛋白病理检查均无明显改变。全皮水液对有刺激性,乙醇及乙酸乙酯提取物则无刺激。

退热作用

同属植物欧暴马丁香(Syringa vulgaris )的水或 丙酮 浸出物给发热之兔、猫服或腔注射有退热作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杯苋

下一篇 斑鸠菊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