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屈菜根
药用
植物形态
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inn)属于罂栗科白屈菜属, 多年生 草本,高30-100cm,含橘黄色乳汁。主根粗壮,圆锥形,土黄色或暗褐色,密生须根。茎直立,多分枝,有白粉,具白色细长柔毛。叶互生,一至二回奇数羽状分裂;基生叶长10-15cm,裂片5-8对,裂片先端钝,边缘具不整齐缺刻;茎生叶长5-10cm,裂片2-4对,边缘具不整齐缺刻,上面近无毛,褐色,下面疏生柔毛,脉上更明显,绿白色。花数朵,排列成伞形聚伞花序,花梗长短不一;苞片小,卵形,长约1.5mm;萼片2枚,椭圆形,淡绿色,疏生柔毛,早落;花瓣4枚,卵圆形或长卵状倒卵形,黄色,长0.8-1.6cm,宽0.7-1.4cm,两面光滑,雄蕊多数,分离;雌蕊细圆柱形,花柱短,柱头头状,2浅裂,密生乳头状突起。蒴果长角形,长2-4.5cm,直径约2mm,直立,灰绿色,成熟时由下向上2瓣。种子多数细小,卵球形,褐色,有光泽。花期5-8月,果期6-9月。
![]() | ![]() |
分布
生态环境
栽培技术
1、选地:根据白屈菜的生物特性和对 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保水力强的沙质壤土栽培,有利于 生长发育。
2、整地:白屈菜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要求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应在选好土地的基础上进行深翻,一般为30-40cm。结合翻地施底肥,以腐熟 有机肥料为佳,每667平方米施5000-6000kg,过磷酸钙25kg,翻后要整平耙细。
3、作畦:于播种前7-10天作畦,以防土壤透风,有利于幼苗扎根成活。畦面宽1m,畦长20m。
4、播种:春、夏、秋播均可,一般为春播。播种前1-2天要灌足底水,待土壤表层晾干后,将畦面耙细整平,按行距100cm开浅沟,进行条播。播种时将种子与等量细沙混拌均匀,然后均匀撒于沟内,覆土5cm,轻轻镇压。
田间管理
1、 间苗:播种后约15天出苗,当苗出齐后,过密处适当间拔。幼苗5-6片叶时,按株距25-30cm定苗。
2、调节温湿度:白屈菜喜湿润、耐寒。有条件可在畦床上架上草帘或苇帘。畦内土壤湿度保持在50%左右,不能过湿。开花前浇水2-3次,调节 土壤墒情。
3、除草松土:幼苗期要结合间苗和定苗及时拔除小草,以后每浇水1次或下1次雨都要松土1次,并除去杂草。
4、适时追肥:在生长期要进行追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8-10kg或施复合肥15kg。
5、 病虫害防治:危害白屈菜的地下害虫常见有 蛴螬、 蝼蛄、金针虫等,可在整地时,施入1000倍液的 辛硫磷药液喷洒消毒。地上枝叶出现斑桔病时,及时用双效灵300-500倍液、50% 多菌灵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进行喷洒,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hasImageCarousel":null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