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白沙蒿

沙蒿是我国西北、华北、东北荒漠半荒漠地区的特有植物,分布面积达3.75亿亩。沙蒿大面积种植用于防风固沙治理沙漠已历时30多年。沙蒿为菊科蒿属,多年生灌木主根明显,入土3米以上,侧根发达,密布在10~70厘米沙层中。直立,基部粗壮,高50~120厘米,分枝10~30个簇生,1~2龄时皮灰白色,成年后外皮呈灰褐色灰绿色,幼嫩时具短柔毛,下部较大,二回羽状全裂。裂线形,长1.5~3厘......
目录

形态特征

头状花序多数,直 径2~3毫米,呈复总状花序排列,有短梗及条;总包卵形,长3毫米,总苞3~4层,宽卵形,边缘宽膜质,10余个,外层雌性,能育,层两性,不育瘦果微细,无毛,咖啡色,外表附着一层白色结构的多糖物质,占种子重量的20%,遇水极易溶胀,与沙粒连成团,成自然大粒化种子,便于吸水贮水,易于发出苗,条件适宜时,三天即可发出苗,种子千粒重0.8~1.0克。

牧草特性

沙蒿沙,耐旱、耐、耐瘠薄性能极强,常与棒、沙拐枣、沙米等植物混生,或成单一优势群落,喜生长在流动、半流动沙丘上,当流动沙丘被固定后。沙蒿则逐渐衰亡,为黑沙蒿所代替。被流沙埋没后,仍可生长出新种子自生能力很强,当被沙埋没后,依靠表皮包裹的多糖物质吸水,水泡,吸水量可相当于种子重量的数倍,很快萌发生长。当沙土含水量低于1%时,植株始枯萎,在沙地地表温度高达60℃以上时,也不致烫伤而枯死,在年降雨量不足100毫米的干旱环境中,能正常生长发育,在贫瘠的流动沙丘上,株高可达150厘米,地下部分的生长强于地上部分,五龄植株幅是其冠幅的7.5倍。沙蒿生长较缓慢,一般3月中旬返青,7月10日左右,9月中旬种子成熟,11月10日左右始落枯黄,生育期120天左右,生长期180天~200天。种子成熟后不易落,便于人工采收。结实条当年枯死,越冬翌年长出新,因此,沙蒿要每两年平茬一次,促进新发育

利用技术

饲用

沙蒿作为饲草,要在冬春季供放牧利用,其适性较其他优良牧草为差。在生长季的青绿期,仅驼、羊、牛采食幼嫩晚秋霜杀后,适性提高,多数家畜均采食,尤为驼、羊喜食;羊采食幼嫩种子,驼可采食幼嫩期全株。二龄植株的采食率占全株的2/3,三龄以上的植株,采食率降低为1/2~1/5。天然生活3~5年的植株高为50~100厘米,人工种植3~5年的株高可增至80~140厘米,地上部分总产量每亩为1333千克。其中当年生长量为987千克,的重量为613千克,约占62%,可补充放牧家畜冬春季牧草的不足。

防风固沙

沙蒿荒漠,半荒漠区建植生长一年可成草丛绿篱,起到防风固沙作用,据民勤治沙所测定,在沙蒿固沙区,地面15厘米高处速可降低54.7%,30厘米高处速减弱16.5%,利于流沙固定和植物群落的成,起保护粮田作用,是流动沙丘地带防风固沙,恢复植被的先锋种。

燃料

沙蒿在沙丘固定后,天然植被盖度恢复达一定程度时,即将进入衰老死亡期,肥大的基部直径可达5~7厘米,是群众良好的燃料来源。种子有消热、去湿、疏利尿等防病功效,可供入药,增加收入。种子含脂肪量21.5%,还可榨油食用。在食品加工中,群众利用其种子强大的粘性,常粉碎后以水量加入到面粉中,加大面粉强度,便于烹调;在粉条粉丝制作中,加入少量种子细粉,可提高粉条、粉丝柔韧性,便于加工,也提高了质量。

栽培技术

(一)土壤耕作与施肥 用于人工直播或育苗的土地,宜选择沙土壤土,播前进细整地,于上年深翻后冬灌,耙耱整平,镇压保墒,播种前,结耕翻施足底肥,每亩施有机肥1000~2000千克。用于造林防风固沙种植的,宜选择平缓的沙地,进带状整地。在沟坡沙地上种植时,要据地采用水平沟,水平台,鳞坑,小带状式整地。采用机播种的,撒播后要进轻度拉、划、踏等地面处理,以利种子着床出苗。

(二)播种 沙蒿栽培法有直接播种,扦插,移栽三种,可需要和条件选择采用。 1. 直播 选择种壳黑褐色,粒大、饱满、发率高,纯净的种子。播种期可在春季土壤解冻含水量较多时,以至7月底前的两季都可进,过晚不利幼苗越冬。播种法可选用人工播种或机播种,可单播,也可与沙拐枣棒、毛条、沙米等草种混播,播后要镇压保墒,单播量每亩1~1.25千克,混播量0.5千克,育苗每亩2~3千克,机播种每亩0.25千克。播种深度1~2厘米,宜浅不宜深,以地面不见种子为度。带状种植,要与向垂直设带,带宽20~30厘米,带3米。 2. 扦插 宜在春秋雨季进,选择生长一年植株萌发的健壮条作插穗,设置与向垂直的带状插,带宽1米,带3米;50厘米,直径30厘米,上下等大,深30~40厘米,每植插穗两束,每束6~8,插穗要随割、随运、随插,才能保成活率。 3. 移栽 移栽苗木要选择1~2龄生长健壮的新苗,移栽期应春夏雨季进,不得晚于7月底,再迟影响越冬。一般今春育苗,来年移栽。野生苗移栽也这一原则进。移栽法可带状沟植或带状植。带宽1米,带3米,株为40×50厘米, 深度30~40厘米,如在流动沙丘地段移栽,应先从的沙丘下部始,待沙丘部被削平后,再继续向上部栽植,可收到满意效果。

(三) 田间管理 沙蒿建植成活后,不需锄草、灌水、施肥等特殊管理,但苗期应设置围栏或指派专人管护,严放牧践踏,损坏幼苗。对缺苗断垅地要及时补栽;补栽期应在当年早秋,或翌年夏季和早秋雨季,晚秋补栽难于越冬。平茬更新是沙蒿保持旺盛生机的重要管理措施。沙蒿建植成活后,应每两年进平茬更新一次,一旦成果结实后的条即枯死,若4~5年不进平茬,将会有大量条死亡,出现衰败。剪去果种子田除外)常保持条的幼嫩状态,才能达到生长旺盛的的。在永昌尖山,三龄植株不平茬,鲜嫩亩产量1116.7千克,平茬亩产为2361.3千克,提高1244.6千克,平茬效果非常显著。

(四) 收获利用 沙蒿种子一般于9月中下旬成熟,成熟时果壳由灰黄色变为黑褐色,此时便可采种。种子成熟不易掉落,采种保持期长,一般人工采摘,人均日采种量4~5千克,采后除去杂物,晒干贮存。在荒漠半荒漠区,要以防风固沙,治理沙漠来利用,也是理想的播种草种。用于放牧的草地,可在建植后第二年的夏季结平茬轻度放牧驼、羊,冬春季可放牧各类家畜。充分利用。剩余种子可提供作榨取食用油的原料,或入药,或用于面粉烹调时的料,或作粉条加工业的附加填充,充分发挥多种用途的功能。用于燃料需要砍挖时,须在植株将衰亡枯死时进,决不容许采伐活株当柴烧,以免破坏植被,使固沙作用中途而废。

牧草虫害

蛴螬 蝼蛄,椿象、蓟马、金龟子、粘虫等

白沙蒿药用

【药 】:沙蒿

【来 源】:为子叶植物药菊科沙蒿种子

【功 效】:消炎瘀、理气杀虫。

治】:用于痄腮咽喉肿痛、疮疖红肿、多种肠寄生虫病及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泻痢后重等

性味归经】:辛,温。入

【用法用量】:服:汤,6-9克。外用:适量。

】:籽蒿(《华北树木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蒙古、陕西宁夏、甘肃。

【拉丁】: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

【考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白沙虫药

下一篇 白沙糖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